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2.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01
02
03
04
课前导入
字词学习
课文浅析
课文赏析
05
课文拓展
0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同学们读懂这些话的意思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对待传言的寓言故事。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助读资料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约公元前239年)。
全书共26卷,分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
此书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顾法、墨、名、农各学派学说,后人称它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
02
字词学习
学习生字
溉 汲

星 宿
xiù
理解词语
一词多义:

宋之丁氏
国人道之
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有闻而传之者
有光耀者
的人
的东西
03
课文浅析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并自己尝试理解课文的意思。
穿井得一人
先秦:吕不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课文理解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停留。
课文理解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文: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待,等到。
课文理解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
讲述。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
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介词,当“向”讲。
课文理解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04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延伸问题
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
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课文结构
国君问话
丁氏说话
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
别人传话
课文主旨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05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
推荐阅读
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推荐阅读
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国学诵读
有关实话实说名言: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