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
地的建立与发展
三.百团大战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程标准
敌后战场: 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挺进日本占领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这是相对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而言的。
敌后
战
场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地形
2.概况: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东北平型关
部队 林彪指挥,八路军第115师
歼敌 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影响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知识补充
八路军隐蔽设伏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材料:毛泽东认为,“敌人的强大”和“红军的弱小”,两者之差“真有天壤之别”,这样一种客观现实短时期内没有改变的可能。“影响到红军的战略战术”,一是需要清醒地知道……战略上必须坚持持久战的方针;二是人民的条件……离开了人民的武装和人民的游击战争,红军就没有打破敌人围攻的可能,苏区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杨奎松《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发表的意义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中共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地道战
巩固人民政权
巩固措施
军事上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三.百团大战
1.原因(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材料 当时,日本军队将进攻重点转向华北,对敌后根据地不断进行“扫荡”。他们依靠几条交通线,不断扩张占领区,增加据点。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部队给养供应困难。日军又采用所谓的“囚笼政策”,来封锁和隔绝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这就更增加了各根据地的困难。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卷)
八路军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
1.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2.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概况
百团大战形势图
百团大战主要战果
阅读材料,分析百团大战的意义。
材料一:“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
——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
材料二: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自传》
材料三: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
——《彭德怀自传》
(2)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3)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并放火烧毁村庄
由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加上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面积缩小,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物资供应十分困难,一些地区军民甚至以野菜、树皮充饥。
谈谈你对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认识。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调查走访,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抗日遗迹,说一说家乡的抗日故事。
拓展探究
【 三次重要战役一览表】
时间 地点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1937年9月
平型关
八 路 军
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938年
台儿庄
李宗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1940年
8月
华 北
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平型关
大 捷
台儿庄
战 役
百 团
大 战
指挥者或部队名称
战 役
名 称
1.“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句诗说的是彭大将军指导的( B)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随堂检测
3.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C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
C.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C )
时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