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7.回忆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课文品读
01
课文赏析
02
课文拓展
03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再读课文,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课文理解
课文的开头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表现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总领全文,呼应题目,引出下文。
课文理解
能不能将第7段的“管理”一词换成下文“母亲管束着我们”中的“管束”?
不能。“管理”指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表现了祖母的智慧和才干;“管束”指加以约束,使不越轨,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严格约束。
课文理解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一句的表达效果。
句中的“欺压“” 横蛮”写出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黑暗、残酷,“逼”字反映了当时穷苦人家想摆脱受压迫的现状的愿望,为下文“我”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伏笔。
课文理解
文中“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有何含义?
此句为中心句,突出母亲勤劳的品质,照应开头“勤劳一生”。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品质和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值得我们学习;极言母亲对“ 我”的影响之深远,体现出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文理解
课文中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作者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 有关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方面;
有关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感,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方面。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以及“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作者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怀有由衷的感激之情。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分为两段,形成间隔反复。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自己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核心问题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①作者深知母亲逝世是“无法补救的”, 因此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报答母亲的恩情。②于是,作者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③接着,作者通过一个设问句点出了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使其对母亲的感情上升到了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④至此,作者把爱母亲与爱民族、爱人民、爱党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延伸问题
本文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情感?
有“爱”,有“敬”,还有“哀”;有“怀念”,有“歌颂”,还有“感激”。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唱出了一曲歌颂母亲的深情之歌。
课文结构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母亲
的一生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痛悼母亲,表达决心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整日劳碌
送子读书
聪明能干
给予慰勉
任劳任怨
支持革命
勇敢坚强
期望成功
爱母亲
忠于民族
和人民
忠于党
升华
课文主旨
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孟母三迁
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推荐阅读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在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
推荐阅读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 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国学诵读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