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②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③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应该迅速开灯寻找泄漏源
④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⑤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⑦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A.②④⑤⑥ B.④⑥ C.④⑥⑦ D.②④⑥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满足燃烧的一个条件燃烧就能发生
B.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灭火
3.每年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瓦斯爆炸
B.大型节日演出时,禁止喷撒黄色玉米粉等来制造舞台气氛
C.厨房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防止煤气中毒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预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人窒息
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天然气泄漏,立即在室内打电话报警或开灯检查
D.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只要通风好,不需要严禁烟火
5.我国发射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蚀层汽化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C.烧蚀层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D.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6.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7.下列所采取的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图书 档案等火灾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好锅盖 D.森林着火,将上风向一片树木砍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同时放出热量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D.化学变化一定会有明显的现象
9.把一根铁丝绕成螺圈(如图甲),然后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如图乙),螺圈上方火焰消失,一段时间后螺圈上方火焰又出现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螺圈上方火焰“消失”是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火焰“消失”是因为可燃物被清除
C.火焰“消失”是因为氧气被隔绝
D.金属丝吸热导致酒精的着火点被降低
10.“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B.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分离出来的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1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红热的铁丝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
D.森林里空气的含氧量低于沙漠中的空气
1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 C. D.
1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化学是以实险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挤压右滴管并微加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该实验只能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
C.该实验中没有产生有毒的CO,所以可以不用进行尾气处理
D.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磷
二、填空题
1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沙土将火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2)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极强的______性,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3)用炭黑墨汁所绘的画经久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
16.(1)“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此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3)NaClO中的Cl的化合价为_____。
17.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__________有关;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
扑灭森林大火时通常会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
1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质量相等的三种物质①C ②C2H5OH ③CO,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19.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用作酒精灯等的燃料。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一定量的乙醇与9.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CO2和H2O三种物质,其中生成H2O的质量为5.4g,则生成CO和CO2两种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g。
20.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右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可能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三、简答题
2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野炊指导手册”中的部分内容。
a.架设简易灶时要远离树林并清除地面的杂草_____
b.尽量不要捡拾潮湿的树枝作燃料_________
c.灶内的柴草不要塞得太满______
d.野炊结束后要用沙土覆盖已经熄灭的余烬。_________
22.古时点火用的“火折子”,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熄,这时,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纸张变黑,可以保持火种长时间不灭。需要引火时,只要使劲一吹就能使它复燃。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
23.将两支燃着的高低蜡烛罩在大烧杯下面,回答下列问题
(1)高的蜡烛先熄灭,还是低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
(2)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时,如果你在现场,在救援人员未赶到前,你会采取什么方法逃离现场。(写出一种逃生方法即可)
24.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中,可观察到U形管中包有少量Na2O2的脱脂棉剧烈燃烧。(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
(1)写出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解释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四、综合应用题
2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 A、B 装置中选出一种仪器:我选择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它的用途 是 ____________。
(2)选择 B 制二氧化碳,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 若用下图装置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图中植物油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
(3)选择 A 和 _______________(填“CEF”或“DEFG”)仪器组合能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 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加热时试管内 的棉花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
(4)加热一定量 KClO3 和MnO2 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反应共生成氧气 9.6g
B.c 点所对应的剩余固体有三种
C.d 点所对应的剩余固体只有 KCl
D.整个过程中有两种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B 6.C 7.C 8.B 9.A 10.C 11.A 12.A 13.B 14.D
15.(1)可燃物与氧气隔绝(2)吸附(3)稳定
16.Cl2 隔绝氧气 +1
17.氧气浓度 增大了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清除可燃物
18.隔绝氧气(或空气) ①②③
19.隔绝空气(氧气) 8.4
20.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① 严禁烟火(或其他合理答案)
21.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与其他易燃物隔离,防止发生火灾 潮湿的树枝有水分,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不易点燃 塞的太满,柴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不充分 柴草熄灭后,部分余烬温度可能还在着火点以上,覆盖是为了隔绝氧气
22.保持火种长时间不灭原因: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纸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故可以保持火种长时间不灭;需要引火时,只要使劲一吹就能使它复燃原因:当使劲一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给纸张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其能复燃。
23.(1)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向上运动,上升到烧杯的底部,冷却下降,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或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等
24.(1)CaCO3 + 2HCl=CaCl2+H2O+CO2↑
(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为脱脂棉燃烧提供了氧气和热量
25.铁架台 固定仪器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防止 CO2 气体溶于水 DEFG 2KClO3 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