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 示儿【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 示儿【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2.古诗三首
—示儿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课前导入

字词学习

诗词浅析

诗词赏析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助读资料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屈膝求和。陆游深以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多次罢职闲居,最后回到故乡。他一生壮志未酬,但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陆游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将北定中原作为遗愿,遂写下《示儿》一诗,这首诗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字词学习
学习生字


结构:上下
组词:祭祀 祭奠
造句:清明时节许多人到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
音序:J 部首:示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上部横撇、捺伸展到位,下部两点对称。
学习生字

nǎi
结构:独体
组词:乃父 乃若
造句:他继承了乃父的遗志,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
音序:N 部首:乛
书写指导:长撇伸展到位。
多音字

kōng(天空)
kòng(空地)
理解词语
元知:
同:
定:
无:
“元”与“原”字相通,是本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
统一。
平定。这里是收复失地的意思。
同“毋”,不要的意思。

诗词浅析
初读诗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初读感知
选一选,填一填。
《示儿》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示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相当于诗人的遗嘱。

陆游
给儿子看

诗词赏析
诗词详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以后万事都成空,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待到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日子,家祭时可别忘了把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词详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看不见国家统一,我感到很悲伤。第一句较平淡,表现诗人面对死亡的释然与豁达,而“但”字一转,悲从中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是诗人的毕生心愿,而此心愿至死未了,这怎么能叫人死而瞑目呢?一个“悲”字是为了国仇家恨而悲,是为朝廷无所作为而悲,是自己年迈无力,即将死去,不能亲自奔赴沙场收复失地之悲,是死不瞑目之悲。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词详解
诗歌的前两句表现了什么内容?
诗歌首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第二句意思一转,唯独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直到老死也未能见到祖国统一。“元知”与“但悲”相对,构成极大的张力,更可衬出诗人内心深深的遗恨。
诗词详解
这两句诗是诗人在知道自己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立下的遗嘱,并且是唯一的希望: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胜利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诗人临死时仍坚信:朝廷军队定会收复河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到那时,诗人将瞑目九泉,永远无憾无悲。这两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字字千钧,悲愤交集,感人至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延伸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示儿》是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的强烈爱国之情。
延伸问题
颈联和尾联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
写对孩儿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弥留之际,不以儿女情长为念,却以“北定中原”为最后遗愿,以“无忘告乃翁”为最后嘱托。寥寥数笔,既包含了诗人热切的盼望,也是诗人内心的流露,读后让人动容。
陆游悲的是什么?他叮嘱儿子干什么?
诗人悲的是山河破碎,临终之前不能看到祖国统一,悲的是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延伸问题
《示儿》一诗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首句表现出诗人面对死亡的释然与豁达,“但”字一转,悲从中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是作者毕生的心愿,而此心愿至死未了,让人悲愤。然而从三、四句的嘱咐中,诗人的情感又由悲痛转为激昂,悲愤中充满希望,他坚信一定有收复中原的一天。
诗词结构
毕生的事—— 不见九州同
示儿
盼望与嘱咐——王师北定中原
热爱祖国
诗词主旨
《示儿》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