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听边想
听范读回顾课文
课文理解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句话在这段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本段的总结句,写出了人们游览圆明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汇聚天下风光和融合中外建筑风格的圆明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灿烂艺术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总结句
课文理解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hónɡ)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体会这个句子的作用。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圆明园内建筑的总结,后半句引出对圆明园内珍贵历史文物的介绍。
承上启下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过渡句
概念: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效果: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判断方法:过渡句一般在文章的中间部位,有时候单独成段,有时候在段首。
课文理解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写什么方面写出了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悠久的
从时间跨度和文物类型上巧妙地指出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高。
课文理解
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你从评价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体会到了作者对圆明园、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因为圆明园集园林艺术于一身,建筑风格各异、千姿百态,收藏着珍贵文物,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延伸问题
1.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有多大?
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作者为什么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反衬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延伸问题
3.毁灭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珍贵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延伸问题
4.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被英法联军抢劫后,大火焚烧而毁灭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课文结构
园林瑰宝
建筑精华
高度评价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圆明园
毁灭(损失不可估量)
英法联军

掠走
运走
毁掉
课文主旨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主旨
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法:概括主旨的方法有多种,本课适合用概括主要内容法。课文先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然后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由此自然想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圆明两次昆明劫
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
残灰犹共晚烟飞
|| 李 大 钊
国学诵读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走进传统文化
【圆明园景】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皇帝携后妃都会在此摆设巧宴盛会。
【圆明园对联】
上联:云水澄鲜,一帧波光开罨(yǎn)画 
下联:烟岚(lán )杳(yǎo )霭(ǎi ),四围山色浸分奁(lián ) 
课后拓展
一起观看李翰祥导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重温当时的历史,感受火烧圆明园前后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
看电影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