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01
03
02
诗词浅析
课前导入
字词学习
目录
04
05
诗词赏析
课堂拓展
课前导入
01
作者简介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字词学习
02
学习生字
结构:左右
组词:可谓 无所谓
造句:他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收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
音序:W 部首:讠
谓
wèi
学习生字
结构:左右
组词:朗诵 诵读
造句:她在除夕晚会上朗诵了一首长诗。
音序:S 部首:讠
诵
sòng
学习生字
结构:上下
组词:岂敢 岂有此理
造句:我岂敢接受这样的荣誉。
音序:Q 部首:山
岂
qǐ
词语理解
余:
尝:
此:
则:
我
曾经
这里(书本)
那么
决:
亦:
既:
漫浪:
一定
也
既然
随意
诗词浅析
03
初读诗词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并试着理解诗词大意。
初读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哪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诗词赏析
04
诗词详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
曾经
说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余
尝
谓
诗词详解
诗词详解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这里(书本)
那么
既然
专心一意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此
则
既
专一
随意
漫浪
一定
决
也
亦
诗词详解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
了
难道
吗
译文: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急
矣
岂
乎
核心问题
再读课文,想一想,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延伸问题
口到
眼到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三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诗词结构
读书
三到
心到——最重要
眼到
口到
相辅相成
诗词主旨
第二则古文讲了读书时心到、眼到、口到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读书时心到是最重要的。
课堂拓展
05
推荐阅读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推荐阅读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推荐阅读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
推荐阅读
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
推荐阅读
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
推荐阅读
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国学诵读
跟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同学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