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2 中国的气候—常见的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教案表格式+教学脚本)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2 中国的气候—常见的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教案表格式+教学脚本)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9 14:14:36

文档简介

一、基本信息
课题 《常见的特殊天气和灾害天气》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课标分析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中学习的自然灾害主要分为两部分,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本节内容讲解的灾害为气象灾害。通过介绍寒潮、梅雨、沙尘暴、台风、干旱、洪涝的发生时空分布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选自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四小节。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常见的特殊天气、常见的灾害天气。 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的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也掌握了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降水的关系。 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 由于地区的限制,学生对沙尘暴、寒潮、旱灾的认识较为陌生。
教学目标 1、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造成的危害 2、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3、形成防灾减灾意识,掌握自然灾害的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寒潮、沙尘暴、梅雨、台风的时空分布 难点:理解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任务1.1:“202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为后续探究展开铺垫 【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202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导入】 【提出问题】找出常见的特殊天气?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 【交流、讨论】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体会特殊天气就在身旁。
板块二:认识常见的特殊天气和灾害天气
任务2.1:认识寒潮的概念、时空分布、影响范围、危害 任务2.2:认识梅雨的概念、时空分布、影响范围、危害 任务2.3:认识沙尘暴的概念、时空分布、影响范围、危害 任务2.4:认识干旱的影响范围、危害 任务2.5:认识洪涝的危害、时空分布 任务2.6:认识台风的来源、时空分布、应对措施 【讲解】 什么是寒潮? 【提问】 寒潮来源地 寒潮的发生的时间 寒潮的影响范围 寒潮的危害 【讲解】 什么是梅雨? 【提问】 1、梅雨来源地 2、梅雨的发生的时间 3、梅雨的影响范围 4、梅雨的危害 【讲解】 什么是沙尘暴? 【提问】 1、沙尘暴来源地 2、沙尘暴的发生的时间 3、沙尘暴的影响范围 4、沙尘暴的危害 【提问】 1、干旱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关系 【讲解】 1、干旱的危害 【讲解】 1、洪涝的危害 【提问】 1、洪涝与地形、降水的分布关系 【提问】 台风的来源 发生的时间 影响的范围 带来的危害 如何应对 【小组合作】利用“中国寒潮路径以及受影响区域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讨论分析。 【观看视频】了解:梅雨概念、主要发生的区域、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危害。 【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沙尘暴主要发生的区域、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小组合作】利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与“中国旱灾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旱分布频率较高区域与降水的关系。 【思考】 利用“洪涝灾害分布图”与“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思考】 利用“中国台风移动路径图”,说出我国台风的来源地、影响的范围和时间。 【观看视频】回答台风的危害。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应对台风灾害。 运用不同特殊天气分布图与气温降水图,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理解气象灾害发生与我国气温降水的关系。 运用不同特殊天气分布图与气温降水图,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理解气象灾害发生与我国气温降水的关系。
板块三:感悟提升 学以致用
任务3.1:梳理总结,学以致用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多难,兴邦。只要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人们在面对灾害天气时,就会更加从容。 感悟地理规律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升华人地关系
板书设计P1: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特殊天气和灾害天气。
P2:
下面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二是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P3:
2021年初,中国气象局评选出了“202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在这当中,梅雨、寒潮、台风等特殊天气均在榜上,特殊天气的频繁出现,也给我国带来了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本节课,我们来认识我国常见的特殊天气和灾害天气。
P4:
首先我们来了解寒潮。那什么是寒潮呢?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具体而言,是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
因此,寒潮常常带来大风、剧烈降温、雨雪天气。
P5: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读“中国寒潮路径以及受影响区域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思考2分钟,回答中国寒潮的来源地,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
读“中国寒潮路径以及受影响区域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寒潮来自于中国的北方,也就是比我国纬度更高的中高纬地区。(展示“中高纬地区);移动路径为从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展示“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展示:冬夏季风图)寒潮移动的路径与我国冬季风的移动路径基本一致,寒潮往往就是我国的冬季风带来,因此寒潮发生的时间在冬半年。(展示“在冬半年”)
P6:
寒潮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比如冻害,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害。
阻断交通,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低能见度、地表结冰和路面积雪等现象,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破坏电力、通信。气温骤降,出现风霜、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导致输电和通信线路积冰,造成输电、通信中断
P7:
在每年的夏初时节,长江中下游一带常常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人们把这种特殊天气称作“梅雨”。
我们来通过一段科普视频来进一步了解梅雨吧。
P8:
(播放视频)
P9:
2020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地区梅雨入梅时间早,出梅时间晚,梅雨期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新安江水库历史上第一次九孔全开泄洪,洪水喷涌而出,半小时流量就和西湖的储水量相当。
相反,如果梅雨入梅时间晚,出梅时间早,梅雨期时间过短,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干旱。
P10:
在2021年春季,我国内蒙古、北京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沙尘暴天气。那什么是沙尘暴呢?它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浑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天气现象。
P11: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沙尘暴主要发生的区域、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多发生在春季。会对交通、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沙尘暴天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室内,及时关闭门窗,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吹落的室外物品。在室外,戴口罩,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P12:
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P13: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读“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与“中国旱灾分布图”,思考1分钟,说出我国干旱分布与降水的关系:
读“中国旱灾分布图我们可以发现,旱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为常年干旱区。这些区域都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且降水量较少,因此我国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我国北部。
P14:
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比如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干旱也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P15:
2021年3月份开始,中国台湾严重缺水,发生近56年来台湾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旱灾。日月潭水量减少,露出湖底,中国台湾出现大面积停电和缺水情况。
P16: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
P17:
例如,淹没道路、房屋 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淹没农田,冲毁庄稼,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用水困难
P18: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一下洪涝带给人们的危害
P19:
洪涝主要发生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与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从左图的“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图”可以看出,洪涝多发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从右图的“中国地形图”来看,洪涝灾害频发区主要分布的地形为平原、盆地,地势低平。因此,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平原、盆地等地势低平地区。
P20:
洪涝多发的时间,主要出现在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
P21:
深圳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常常受到一种特殊的天气影响-----台风。
P22”: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阅读“中国台风移动路径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2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位于西北太平洋面,因此我国的台风来源于西北太平洋。
台风多发的季节主要是夏秋季节。
影响的范围主要是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次数和影响程度最为严重。
P23:
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给深圳地区重大财产损失。
P24: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P25:
面对台风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应对措施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以应对台风天气为例,我们应如何在灾害发生前和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在灾害发生前,我们首先应该积极关注当地气象局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
P26:
广东省台风预警信号分别是白、蓝、黄、橙、红五种预警信号。级别由低到高。
P27:
其次是要呆在安全的地方,尽量不要外出。在家里时,可以在窗户上贴上“米”字形胶带,可以提高玻璃的抗风能力。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检查电路、煤气等设备是否安全。清理好阳台、窗台上的花篮及杂物,以免被风刮落伤害他人或造成损失
P28:
在台风发生时和发生后,深圳多山地丘陵,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所以要远离陡坡和山谷
远离大树、广告牌和临时建筑,时刻注意高空坠物。
远离河流、涵洞低洼积水处
P29: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多难,兴邦。只要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人们在面对灾害天气时,就会更加从容。
P30: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一题答案为C
第二题答案为A
P31:
第三题答案为C
好啦,同学门,我们本节课就结束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