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桂花雨
仿佛是苏醒了的
春天的浪漫
仿佛是回归了的
夏日的激情
簇簇淡黄的香囊
你们有荣耀
挂在高高的枝上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1、课文品读
2、课文赏析
3、课文拓展
第一节
课文品读
1.回顾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意义段?
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课文回顾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融情于事的方法
概念: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效果:使人可感可触,产生强烈的共鸣。
答题模式:运用融情于事的写法,通过对……的描写(叙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我”最喜欢桂花,喜欢它那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回忆儿时“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写“我”离开家乡后,给母亲带桂花,又想起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1.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作比较,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课文理解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课文理解
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仅开花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课文理解
2.“浸”字有什么丰富的表现力?
课文理解
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母亲这样说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第二节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我”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情景”?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课文写了“我”与桂花的哪些事情?
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桂花雨”是指什么?
摇桂花时,桂花纷纷
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延伸问题
2.作者觉得桂花树和桂花有什么特点?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枝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桂花树
桂 花
很迷人;香飘十里
延伸问题
延伸问题
3.课文先后表现了“我”怎样不同的感情?
课文先后表现了“我”的不同情感:“我”对桂花的喜欢,“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我”对“摇花乐”的怀念。
课文结构
桂花雨
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 香飘四方
摇落桂花 纷纷如雨
一年四季 美好生活
杭州赏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
充满欢乐
乡思永存
缕缕思乡情
点点桂花雨
课文主旨
课文描写了“我”儿时在家乡帮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第三节
课文拓展
六月槐花香
推荐阅读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品 桂
张云敖
国学诵读
独占三秋压众芳,
何夸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
果若飘来天际香。
桂 花
吕声之
国学诵读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桂花花语】
中国人寓桂花为“崇高”“美好”“吉祥”“友好”“忠贞之士”“仙友”“仙客”,寓桂枝为“出类拔萃之人物”。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 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拓展练习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