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培优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阴晦(huì) 愕然(è) 嗤笑(chī) 嬉闹(xī)
B.拮据(jí) 惘然(wǎng) 栈桥(zhàn) 嘟囔(dū)
C.别墅(shù) 恣睢(suǐ) 掺杂(chān) 祭祀(sì)
D.褴褛(lǚ) 撬开(qiào) 撩逗(liáo) 煞白(shā)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阴晦 惘然 莫名其妙 迟疑不决
B.炊烟 阔绰 郑重其事 神色张惶
C.恭唯 鄙夷 十拿九稳 与日具增
D.箫索 祭祀 致之不理 朦朦胧胧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4.【2020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①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 ② (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6.古诗文默写。(7 分)
(1)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7分)
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唱响经典”曲目单
乐章主题 歌名 经典歌词 解说词
第一乐章传承千年文化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之间,岁月悄然走过。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第二乐章歌咏当代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花飞溅在海面,祖国根植于心中。
(1)夏夏要为歌会写开场白,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 )(2分)
①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②为了让经典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③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④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
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⑤②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②⑤③
(2)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2分)
(3)夏夏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下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6分)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8.根据文意,说说什么是“仿生建筑”? (4分)
9.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构主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4分)
赔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 ”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 ”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 ”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 ”“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 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0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2分)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回卖家→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11.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分)
12.⑤⑥ 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4分)
13.“贴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4分)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C.心窃乐之 窃:偷偷地
D.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诚:的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静坐久之
C.犬立岸傍/其一犬坐于前
D.山水之乐/心窃乐之
16.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断两处) (2分)
千 古 文 章 之 道 不 外 于 是 岂 独 画 乎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文言语句。(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
18.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问题。(8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6分)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四、作文。(50分)
21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悬崖当前,那些庞大的动物会心生恐惧——赶紧止步。然而,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而下,由此发现一片新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結耔。
一粒尘埃、一片羽毛,这些轻微、渺小的事物,在巨大的危险面前,也会获得重新起舞、飞翔的机会!
要求:阅读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 飞翔”为题,选好角度,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议论;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阴晦(huì) 愕然(è) 嗤笑(chī) 嬉闹(xī)
B.拮据(jí) 惘然(wǎng) 栈桥(zhàn) 嘟囔(dū)
C.别墅(shù) 恣睢(suǐ) 掺杂(chān) 祭祀(sì)
D.褴褛(lǚ) 撬开(qiào) 撩逗(liáo) 煞白(sh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辨析能力。读准字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看是否违背拼音书写规则,比如“有a不放过,没a找o、e;i、u相连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等;②谨防误读形声字;③改正习惯性误读;④熟练掌握多音字。B.“拮”应读jié ;C.“睢”应读suī ;D.“煞”莽应读shà。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阴晦 惘然 莫名其妙 迟疑不决
B.炊烟 阔绰 郑重其事 神色张惶
C.恭唯 鄙夷 十拿九稳 与日具增
D.箫索 祭祀 致之不理 朦朦胧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点词语的字形。B.惶—皇;C.唯—维,具—俱;D.箫—萧,致—置,所以答案选A。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A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B项,成分残缺,在“爱心送考”后加上“的活动”;D项,句式杂糅,删去“由于”“的原因”。所以答案选C。
4.【2020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①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 ② (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A 乙B
【解析】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历程”意思是经历的过程,“里程”指路程,甲处“探索”与“历程”搭配比较恰当,故选A;“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丰富多彩”意思是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乙处用来修饰“神话传说”,用“丰富多彩”比较恰当,故选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答案】B
【解析】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句子排列顺序最佳的是④①⑤②③。B项符合题意,故选B。
6.古诗文默写。(7 分)
(1)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注意一些易错字。例如“泉香而酒洌”“长风”。
7.【2020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7分)
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唱响经典”曲目单
乐章主题 歌名 经典歌词 解说词
第一乐章传承千年文化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之间,岁月悄然走过。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第二乐章歌咏当代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花飞溅在海面,祖国根植于心中。
(1)夏夏要为歌会写开场白,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 )(2分)
①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②为了让经典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③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④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
⑤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⑤②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②⑤③
(2)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2分)
(3)夏夏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下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3分)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顺序。做排序题要理清里面的逻辑关系。本题中,作为开场白,一定要先问好,所以①应当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应当介绍歌会活动的目的,即②,所以我们才在这里举行这场歌会活动,即⑤,最后我们要介绍歌会活动的意义④和③,其中④和③有连词“不仅……也”,所以④应当放在③的前面。故选A。
【示例】月亮时有圆缺,祝福相伴永远。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根据给出的材料,我们知道仿写应当紧扣“但愿人长久”这个主题,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结构、手法都要一一对应,首先分析示例运用了对偶(可以宽对)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但愿人长久》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仿写为:月亮时有圆缺,祝福相伴永远。
应放入第二乐章。歌词中的“共风雨”“共追求”“同一样的爱”等所表达的大爱情怀,符合当下倡导的“同一个地球”的理念,具有时代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这是“唱响经典”歌会活动,第一乐章主要是传承千年文化,第二乐章是歌咏当代精神。《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流行歌曲,由郭峰作曲,于1986年6月1日发行。2008年,该曲获得中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勋章。同时歌词所展示的内容“共风雨”“共追求”“同一样的爱”等,都应当放在第二乐章,歌咏当代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6分)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8.根据文意,说说什么是“仿生建筑”?(4分)
9.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构主体。
【答案】
8.仿生建筑是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
9.A
【解析】
8.本题考查给事物下定义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确下定义的语言模式,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为“xxx(种概念)是xxx(种差)的xxx(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本题中,“仿生建筑”是种概念,“建筑物”是属概念,再结合第①段中“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的说明仿生建筑独有的属性的词语,填出“种差”即可。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通读全文,结合题目在文中找到相关答题区域,逐项判断。第②段“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说明仿生建筑“有些”是会呼吸的建筑,而不能说“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所以A是错误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4分)
赔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 ”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 ”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 ”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 ”“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 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8.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2分)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回卖家→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9.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分)
10.⑤⑥ 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4分)
11.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12.“贴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4分)
【答案】
10.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从老人的活动的角度看,当他发现儿子将次品卖给“我”后,他赶紧追上“我”,并将泥塑摔在地上,告诉“我”“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这一真相,最后赔偿两个泥塑。从“我”活动的角度看,“我”用假钞买来泥塑,匆匆离开店铺,后来被“泥人曾”追上告诉真相,自己良心发现,把真钞给了老人。
11.①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②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画线句子是对巷子里美好景物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用景物的美好渲染“我”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因为“我”用假钞付款没有被发现,顺利逃脱了。
12.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 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⑤段:“我”否认在“泥人轩”买过泥塑,后来被老人发现“我”手中的纸盘,谎言被当面揭穿,“我”感到难为情,所以脸红了。第⑥段:老人把“我”买来的泥塑摔得粉碎,我感到莫名其妙,非常生气,所以气得涨红了脸。第 段:老人双倍赔偿“我”泥塑后,我想到自己付假钞的行为,心里非常惭愧,所以羞红了脸。
13.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从表层意义来分析,“赔偿”指的是老人双倍赔偿“我”泥塑,“我”用真钞赔偿假钞。结合文章主旨,从深层意义来分析,“赔偿”指的是人的品质方面,老人和“我”最后的行为表明我们都在用诚信赔偿欺诈,突出了“诚信”这一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C.心窃乐之 窃:偷偷地
D.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诚:的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静坐久之
C.犬立岸傍/其一犬坐于前
D.山水之乐/心窃乐之
16.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断两处) (2分)
千 古 文 章 之 道 不 外 于 是 岂 独 画 乎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文言语句。(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
18.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问题。(8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4.A
15.A
16.千 古 文 章 之 道/ 不 外 于 是/ 岂 独 画 乎
17.(1)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
18.(1)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2)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A项中“临”的意思是“居高面下”。
1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于:在/在;B.之:的/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C.犬:狗/像狗一样;D.乐:乐趣/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及一些固定句式。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找出反问句的标志性句式“岂……乎”和表示判断的标志性句式“不外于(乎)……”,判断出在“岂”和“不”前分别断开。
1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得,领会;寓,寄托。
(2)次日,第二天;访,拜访;盖,大约;故,缘故。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概括能力。(1)紧抓题目要求“由中望外”,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答题区域,抓住关键句子“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用原文回答即可。(2) 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先了解散文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和关键句子分析。甲段中,“尤美”“蔚然而深秀”“水声潺潺”等词写出了山水之美,间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又直接抒发了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中,“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写山水之美,间接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比喻中更透漏出此情感,最后加以议论“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由此悟出“千古文章之道”——“八面玲珑”,即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或欣赏。
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乙】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渔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从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6分)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9.D
20.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
19.D中“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说法有误。
20.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抒发了诗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作文。(50分)
21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悬崖当前,那些庞大的动物会心生恐惧——赶紧止步。然而,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而下,由此发现一片新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結耔。
一粒尘埃、一片羽毛,这些轻微、渺小的事物,在巨大的危险面前,也会获得重新起舞、飞翔的机会!
要求:阅读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 飞翔”为题,选好角度,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议论;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带着梦想飞翔
人人都有梦想,但不同的理想会引向不同的路。光明的路只有一条,那是崇高的梦想照明的光明的路。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自己的梦想,但梦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自己的梦想如果被抛弃了,青春之花也就凋谢了,因为梦想是青春最宝贵的东西。不过,我绝不会失去我那正直而又神圣的梦想——人民教师。
你想知道我为什么想做老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因为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个神圣的职业。老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却燃烧了自己;老师似春蚕,为我们无私奉献;老师像一艘大船,把我们送往成功的彼岸。哪一个成功人士,哪一个受众人仰慕的科学家不是老师辛苦培育出来的?
我想,十年以后,我也将奋斗在理想的岗位上,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面对几十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打开书本,把他们引进知识的海洋。有时,我带他们来到田野,这里庄稼茂盛,五谷飘香;有时,我带他们来到工厂,这里钢花四溅、马达轰鸣;有时,我带他们坐上飞船,遨游太空,拜访星星和月亮;有时,我带他们坐上微观的“列车”,去游历分子、离子、粒子的世界……
若干年后,我亲手培育的幼苗都长大成材,成了建设祖国的栋梁。他们有的手握钢枪,保卫着祖国的边疆;有的驾驶飞机,飞翔在祖国的蓝天;有的在实验室里工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当我想到这未来的情景时,就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
为了实现,我会以中学生守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解析】“ 飞翔”,“飞翔”应理解为比喻义或象征义。应理解为拼搏、奋斗等。结合材料中“在巨大的危险面前”分析,空白处填写的应是某种逆境。比如,在风雨中飞翔,在风暴里飞翔,在挫折里飞翔,在大雪中飞翔等等。结合“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而下,由此发现一片新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结籽。”分析,可以在空白处填写“带着梦想飞翔”。创作本文,应从生活中取材,选取自己努力拼搏,终于获得成功的情节为故事蓝本,加上适当的艺术加工,写出真情真悟,以真情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