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09: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2021-2022学年秋学期
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
鲜腴( )  黝黑( ) 飓风( ) 虬枝( ) 残垣( )
琐xiè( ) 踌chú( ) tuí( )唐 bīn( )临 mí( )合
恹( )恹欲睡 潜( )滋暗长 坦荡如dǐ( ) 不折不náo(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广大官兵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B.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C.队伍终于拉出了山沟,进入坦荡如砥的关中平原了。
D.五千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B.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科学认识中华文化的渊源与意义是夯实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基础。
C.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永恒主题教育青年学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D.《航拍中国》节目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感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关爱。
B.《白杨礼赞》的作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C.《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自身生命”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D.《昆明的雨》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为情感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5.名著阅读。(9分)
(1)《昆虫记》中描述了一种昆虫,它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日光下歌唱不到五个星期。这种昆虫是(2分)( )
A.蜜蜂 B.蟋蟀 C.蝉 D.蜣螂
(2)下面关于名著《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蟋蟀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B.金龟子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性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C.《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3)《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雨果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_______。(3分)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题。(2分)
有时候,蜘蛛会起疑心,怀疑是陷阱,或者当时并不很饿,就会按兵不动,与洞口保持一小段距离。可能它认为此时并不是跨越门槛的最佳时刻。它的耐心显然超过了我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首先确定蜘蛛的确切位置,然后探明洞里通道的方向。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用一把小刀沿通道斜插进去,堵住蜘蛛的后路,再用东西在洞口装蜘蛛就大功告成了。这套战术屡试不爽,特别是在松软的土壤中更是百试百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改换战术”,“这种情况”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8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我县一直为争创“省文明城市”而努力。为响应县政府“文明创建”号召,我校组织了“文明志愿者进社区”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在小区内营造文明创建的氛围,学校开展了“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请参照事例,选择“健身区”或“楼梯”,写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我选择__________,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区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假如你遇见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会怎么劝说?请把你劝说的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班级宣传委员写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4分)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我们中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我们应本着积极发展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中,争取为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A】响应县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B】提升城市品位,【C】改变城市现状。
①划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删去;把“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2分)
②【A】、【B】、【C】语序不合理,应把【______】和【______】调换。(只填序号)(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5分)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 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7.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背影》语段,完成9-12题。(11分)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A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第①段作者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其中的“聪明”、“漂亮”分别是什么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②段主要刻画了一个什么情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对第②段划直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进行评析,要求指出其描写方法和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两次写“我”流泪,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吴建的《梅雨帖》一文,完成13-17题。(18分)
梅雨帖
吴 建
①梅雨时节,雨像扯碎的珠子,一串串滚落下来,一下就是三五天。
②那段日子,早上醒来睁开眼看到的是雨,晚上又是伴着雨声入眠。山野浸在水中,房屋泡在雨里,无声地呈现出自然的威力。大雨滂沱,道路若河,衣物发霉,汛事不断。然而,我对梅雨却情有独钟。
③儿时居乡下。老屋是沿河而建的青色小砖房,房顶的瓦呈青灰色、敲打起来清脆悦耳,房顶的前半面配以两片玻璃明瓦,弥补采光。白天,阳光从明瓦上直射下来,屋里暖意融融;夜晚,月光从明瓦上漏下来,屋里朦朦胧胧,颇富诗情画意。最让人惬意的是,每逢雨天,不仅雨点击打青瓦声如银铃,且从明瓦中可以看到雨水在瓦上淙淙流淌,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连绵的梅雨时而倾盆而下,时而稀疏纷飞,那雨声也各有情韵。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昂,如万马奔腾,雄浑激昂;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如同奏响的一支支小夜曲,轻吟浅唱,温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或有编钟之声,或有琴瑟之声,或有竹笙以及排箫之声,夹杂其中的雷声,犹如震撼人心的鼓点。身临其境,绝不亚于欣赏一场气势恢宏的古典交响乐。屋檐离地约三米多高,墙根铺两排青砖,以防雨水浸泡侵蚀墙基。雨天,密密的雨丝或硕大的雨点,给成排接龙的青瓦梳理成粗粗的雨线,飞流直下,洒落在砖块上,击落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音响。雨线汇成一条条小溪,匆匆地向院外的小河里流去。小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拥这些可爱的孩子入怀。
④曾记得,梅雨时节,家乡的河里都要涨水,正是鱼儿欲上时。父亲总是喜欢拿着网兜,我则是提着小桶尾随其后。站在漫溢的水边,看父亲往河里撒网,我心中就默默祈祷能多捕几条活蹦乱跳的鱼。网口慢慢提出水面了,看着网里果然有鱼在跳跃,我欢畅得像鱼儿那样蹦跳,忙不迭地抓住网里的鱼往桶里扔。那些天,几乎顿顿有鲜美的鱼汤喝,那时家境贫寒,除了过年,平时想吃鱼,唯有此时了。梅雨天最大的享受还是和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偷摇他家的小船,到河中采荷。初夏时节,“小荷才露尖尖角”,而那“尖尖角”却是最清甜的,有荷的清香。我们边采边吃,真有无尽的野趣。
⑤在雨中悠然而行,呼吸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另有一番情趣。独自一人撑着雨伞走进风雨中,犹如戴望舒笔下的那位丁香般的姑娘。雨很有节奏地敲打在我的伞上,像是古代仕女悠然弹奏着古筝,一曲曲婉转的旋律,温柔地萦绕在耳畔,雨中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偶尔有风将雨吹落到脸上,凉凉的,感觉舒畅极了。脚边不时有几只青蛙或癞宝爬过,好像它们也在寻找雨趣。
⑥梅雨时节的风景更是让人留恋。湿气蕴染着每个角落,像一幅丹青,浓抹淡描,勾画着大千世界。远眺,农人们披着蓑,躬身在一片银白的水田里插秧;牧童戴着斗笠,悠然地骑在牛背上放牧。
⑦梅雨季节,雨一直下,一声声,散作万千琵琶语,芭蕉绿,樱桃红;湖光浅,箫声重。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6月12日)
13.文章围绕“梅雨”写了哪些趣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小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拥这些可爱的孩子入怀。(从修辞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口慢慢提出水面了,看着网里果然有鱼在跳跃,我欢畅得像鱼儿那样蹦跳,忙不迭地抓住网里的鱼往桶里扔。(赏析加点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全文,说说在文中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以“梅雨帖”为题,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邓迎雪的《是谁爱着你的背影》一文,完成18-21题。(16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我能感觉到她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走下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住院部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就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住院部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到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走出电梯间,穿过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看我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有改动)
18.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的背影的三件事,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6分)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中的“才”不可以删去,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段中的“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作文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取真实生活片段,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7分)
鲜腴(yú)  黝黑(yǒu) 飓风(jù) 虬枝(qiú) 残垣(yuán)
琐xiè(屑)  踌chú(躇)  tuí(颓)唐 bīn(濒)临 mí(弥)合
恹恹欲睡(yān) 潜滋暗长(qián) 坦荡如dǐ(砥) 不折不náo(挠)
2.(2分)B
3.(2分)D【详解】D.用词重复,去掉“因为”。
4.(2分)A
5.名著阅读。(9分)
(1)(2分)C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5个多星期。故选:C。
(2)(2分)B(“金龟子”应改为“萤火虫”。)
(3)(3分)法、法布尔、荷马
(4)(2分)蜘蛛迟迟不愿出洞。 
6.综合性学习。(8分)
(1)(2分)示例:健身区——把文明留下,把健康带走。
楼梯——上下楼梯能互让,通道自然就宽畅。
(2)(3分)示例:您好!这是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有害您自身的健康,也有害周围的人……请您不要吸烟,好吗
(3)(5分)①本着 发展 投身 ② [B][C]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5分)
7.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用“明镜”“彩虹”突出“江城如画”,具体地展现了双桥流水的美丽景色。“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儿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颈联“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中“寒”“老”二字点出了秋凉的景色,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之时,写出了秋天的特点。
8. 政治上的失意、苦闷与寂寞;只得寄情山水,怀念古人;却无人理解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意思是: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诗人站在谢眺楼上,深藏在心底的孤独之感被引发出来。有谁能理解我此时在北楼上,迎着拂拂的秋风,怀念谢眺的心情呢!谢朓被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李白也是因为被人陷害,离开长安,浪游宣城,政治上一事无成,一种深重的孤独失意之感溢于纸上,笼罩全文。使他感慨万端,不能自己。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二)(11分)
9.聪明:愚蠢,不懂事; 漂亮:动听,得体。
10.刻画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去为“我”买橘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11.A.外貌描写,表现父亲对祖母的哀悼和生活的俭朴;B.动作细节,表现父亲动作的艰难努力和爱子之情;
12.第一次是因为非常感动;第二次还有依恋、惆怅、悲悯。
(三)(18分)
13.①在乡下老屋里听雨;②跟着父亲去捉鱼;③撑着伞在雨中悠然而行。
14.(1)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把“小河”比作“慈祥的母亲”,一个“拥”字赋予小河以母亲的柔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汇集在一起缓缓流入小河的情景。(2)“蹦跳”写出了“我”看到网里有鱼内心掩饰不住的高兴和激动,“抓”“扔”则写出了收获的兴奋。这几个词语表现出“我”的“祈祷”得以实现的满足和喜悦之情。
15.文章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16.内容上以“琵琶语,芭蕉绿,樱桃红;湖光浅,萧声重”来重现梅雨季节的美好情景,强调其让人留恋、怀念的原因;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文题。
17.①“梅雨帖”中的“帖”会让读者想到“邀请”“字帖”之类词语,设置了悬念;②“梅雨帖”给人一种美好的想象,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③“梅雨”既是行文的线索,也是写作对象。所以这个题目也提示了文章的内容。(任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四)(16分)
18.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走廊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站在路口看着“我”远去。
19.她是一位关心儿女、深爱儿女的母亲,她特别珍惜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20.(1)“才”字细致地表明了母亲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关门,如果把它删去,就不能具体传神。
(2)这里用特别的说法来表达情感,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母亲对“我”淋雨的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21.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之后,对母亲细致深沉的爱的感激之情。
三、作文(40分)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