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6
B
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平行
B.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平行
C.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1
C
2
用一副三角尺拼图,并标点描线如图所示,然后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试说明:CF∥AB.
3
如图,已知∠ABC=∠BCD,∠1=∠2.
试说明:BE∥CF.
解:因为∠ABC=∠BCD,∠1=∠2,
所以∠ABC-∠1=∠BCD-∠2,
即∠EBC=∠FCB.
所以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如图,∠BEC=95°,∠ABE=120°,∠DCE=35°,则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解:AB∥CD.
理由:如图,延长BE,交CD于点F,则直线CD,AB被直线BF所截.
因为∠BEC=95°,所以∠CEF=180°-95°=85°.
又因为∠DCE=35°,
所以∠BFC=180°-∠DCE-∠CEF
=180°-35°-85°=60°.
又因为∠ABE=120°, 所以∠ABE+∠BFC=180°.
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
如图,∠1+∠B=180°,∠2=∠D,则A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解:AD∥EF. 理由:因为∠2=∠D,
所以BC∥A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为∠1+∠B=180°,
所以EF∥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AD∥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6
【2020·金华】如图,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AB的垂线a和b,得到a∥b.理由是( )
A.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B.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B(共13张PPT)
练素养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集训课堂
1.平行线的性质在求角的大小中的六大方法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教材P58习题T4变式】如图,DE∥BC,若∠1=70°,求∠B的度数.
1
解:(方法1)因为∠1=70°,
所以∠EFB=70°.因为DE∥BC,
所以∠B=180°-∠EFB=110°.
(方法2)因为∠1=70°,所以∠AFE=180°-∠1=110°.因为DE∥BC,所以∠B=∠AFE=110°.
2
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求∠2的度数.
解:如图,因为直尺的对边互相平行,∠1=50°,所以∠3=∠1=50°,所以∠2=180°-50°-90°=40°.
3
如图,直线a∥b,AB⊥AC,若∠1=50°,求∠2的度数.
解:因为AB⊥AC,所以∠CAB=90°.
因为∠1=50°,
所以∠B=90°-∠1=40°.
因为直线a∥b,所以∠2=∠B=40°.
4
如图,已知∠MBA+∠BAC+∠NCA=360°.
(1)试说明:MD∥NE;
解:过A作AF∥MD,如图,
则∠MBA+∠BAF=180°,
又因为∠MBA+∠BAC+∠NCA=360°,所以∠FAC+∠NCA=180°,
所以AF∥NE,所以MD∥NE.
(2)若∠ABD=70°,∠ACE=36°,BP,CP分别平分∠ABD,∠ACE,求∠BPC的度数.
因为PQ∥MD,
所以∠BPQ=∠DBP=35°,
因为MD∥NE,PQ∥MD,
所以PQ∥NE,
所以∠QPC=∠PCE=18°,
所以∠BPC=∠BPQ+∠QPC=53°.
5
【2020·黄冈】如图,AB∥EF,∠ABC=75°,∠CDF=135°,则∠BCD=________度.
30
6
【教材P49习题T4变式】图①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带,将这张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图③.
(1)若∠DEF=20°,请你求出图③中∠CFE的度数;
解:因为长方形对边AD∥BC,
所以题图①中,∠CFE=180°-∠DEF=180°-20°=160°,∠BFE=∠DEF=20°.
所以题图②中,∠BFC=160°-20°=140°.
因为题图③中,∠CFE+∠BFE=∠BFC,
所以题图③中,∠CFE+20°=140°.
所以题图③中,∠CFE=120°.
(2)若∠DEF=α,请你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图③中∠CFE的度数.
解:因为长方形对边AD∥BC,
所以题图①中,∠CFE=180°-∠DEF=180°-α,∠BFE=∠DEF=α.
所以题图②中,∠BFC=180°-2α.
因为题图③中,∠CFE+∠BFE=∠BFC,
所以题图③中,∠CFE+α=180°-2α.
所以题图③中,∠CFE=180°-3α.(共12张PPT)
用尺规作角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4
C
1
2
3
4
5
B
D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D
尺规作图是指( )
A.用直尺规范作图
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
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D.用圆规作图
C
1
【教材P56随堂练习T1变式】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
A.用量角器画出∠AOB的平分线OC
B.借助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作∠AOB,使∠AOB=2∠α
C.画线段AB=3 cm
D.用三角尺过点P作AB的垂线
2
B
下列作图语句中,正确的是( )
A.作线段AB,使a=AB
B.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
C.作∠AOB,使∠AOB=∠α
D.作直线l1的平行线l2
C
3
【中考·河北】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CN∥OA,作图痕迹中,弧FG是( )
A.以点C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弧
B.以点C为圆心,DM长为半径的弧
C.以点E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弧
D.以点E为圆心,DM长为半径的弧
D
4
如图,已知∠AOB,以OB为边作∠BOC,使∠BOC=
2∠AOB,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OC=3∠AOB
B.∠AOC=∠AOB
C.∠AOC>∠BOC
D.∠AOB=∠AOC或∠AOC=3∠AOB
5
D
6
【教材P55做一做变式】已知∠AOB及射线OA边上的点M(如图),请用尺规过点M作OB的平行线E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
7
【教材P57习题T1变式】如图,已知∠α,∠β.
(1)求作∠AOB,使∠AOB=∠α+∠β;
解: ∠AOB即为所求作.如图①所示.
(2)求作∠COD,使∠COD=2∠α-∠β.(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COD即为所求作.如图②所示.
8
如图①,OA⊥OB,OC⊥OD.
(1)∠AOC与∠BOD有何数量关系?依据是什么?
解:∠AOC=∠BOD.
依据是同角的余角相等.
(2)小明做完(1)后受到启发,在图②中用尺规作出了OD⊥OC,请你也试一试.
解:如图所示(在∠AOB外部作∠BOD=∠AOC即可).(共17张PPT)
垂线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2
目标一 垂直的定义
1
2
3
4
5
D
C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A
B
如图,若CD⊥EF,∠1=∠2,则AB⊥EF,请说明理由(补全解题过程).
解:因为CD⊥EF,
所以∠1=______°(垂直的定义).
所以∠2=∠1=______°.
所以AB______EF(垂直的定义).
90
1
90
⊥
2
已知在同一平面内: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②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那么下列因果关系:①→②③;
②→①③;③→①②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
D
如图,已知a⊥b,垂足为O,直线c经过点O,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3
B
如图,因为a⊥b,所以∠1+∠3=90°.又因为∠2=∠3,所以∠1+∠2=90°,所以∠1与∠2互余.故选B.
【点拨】
如图,OA⊥OC,OB⊥OD,那么( )
A.∠1=∠2 B.∠2=∠3
C.∠1=∠3 D.∠1=∠2=∠3
C
4
【2021·北京】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OD.若∠AOC=120°,则∠BOD的大小为( )
A.30° B.40° C.50° D.60°
A
5
【2020·乐山】如图,E是直线CA上一点,∠FEA=40°,射线EB平分∠CEF,GE⊥EF.则∠GEB=( )
A.10° B.20° C.30° D.40°
6
B
7
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AOC=30°时,∠BOD的度数是________.
60°或120°
本题易因只考虑OC,OD在直线AB同侧的情况,而忽略了OC,OD在直线AB两侧的情况,以致漏解而致错.
【点拨】
8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 ∠BOC,OC是∠AOD的平分线.
(1)求∠COD的度数;
(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OD⊥AB.理由:由(1)知∠AOC=∠COD=45°,
所以∠AOD=∠AOC+∠COD=90°,
所以OD⊥AB(垂直的定义).
9
将一副三角尺的两个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按如图位置放置.
(1)如图①,若∠BOC=50°,求∠AOD的度数;
解:因为∠AOB=90°,
∠BOC=50°,
所以∠AOC=∠AOB-∠BOC=90°-50°=40°.
因为∠COD=90°,所以∠AOD=∠AOC+∠COD=40°+90°=130°.
(2)如图②,若∠BOC=60°,求∠AOD的度数;
解:因为∠AOB=90°,∠COD=90°,∠BOC=60°,
所以∠AOD=360°-∠AOB-∠BOC-∠COD=360°-90°-60°-90°=120°.
(3)如图②,猜想∠AOD与∠BO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OD与∠BOC互补.理由如下:因为∠AOB=90°,∠COD=90°,所以90°+∠BOC+90°+∠AOD=360°,所以∠AOD+∠BOC=180°,即∠AOD与∠BOC互补.(共28张PPT)
练素养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集训课堂
2.平行线中常见作辅助线的两技巧、九类型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8
9
B
如图,∠E=∠B+∠D,猜想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
解:AB∥CD.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BD.在三角形BDE中,
∠1+∠2+∠E=180°.因为∠E=∠3+∠4,
所以∠1+∠2+∠3+∠4=180°,
即∠ABD+∠CDB=180°.所以AB∥CD.
本题可通过连接B,D两点构造截线BD,进而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证明AB∥CD.
【点拨】
2
【中考·十堰】如图,AB∥EF,CD⊥EF于点D,若∠ABC=40°,则∠BCD=( )
A.140°
B.130°
C.120°
D.110°
B
本题可通过延长DC与AB相交于点G,得到直线AB,EF被DG所截,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点拨】
3
如图,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2=28°,∠BPC=58°.求∠1的度数.
解:(方法1)过点P作射线PN∥AB,如图①所示.
因为PN∥AB,AB∥CD,
所以PN∥CD,∠3=∠1.
所以∠4=∠2=28°.
所以∠3=∠BPC-∠4=58°-28°=30°,
所以∠1=30°.
(方法2)过点P作射线PM∥AB,如图②所示.
因为PM∥AB,AB∥CD,
所以PM∥CD.
所以∠4=180°-∠2=180°-28°=152°.
因为∠4+∠BPC+∠3=360°,
所以∠3=360°-∠BPC-∠4=360°-58°-152°=150°. 因为AB∥PM,所以∠1=180°-∠3=180°-150°=30°.
4
(1)如图①,若AB∥DE,∠B=135°,∠D=145°,求∠BCD的度数.
解:如图,过C点作CF∥AB,
所以∠B+∠BCF=180°.
因为AB∥DE, 所以CF∥DE.
所以∠FCD+∠D=180°.
所以∠B+∠BCF+∠FCD+∠D=180°+180°=360°,即∠B+∠BCD+∠D=360°.
所以∠BCD=360°-∠B-∠D=360°-135°-145°=80°.
(2)如图①,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BCD,∠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解:∠B+∠BCD+∠D=360°.
理由:如图,过点C作CF∥AB,
所以∠B+∠BCF=180°. 又因为AB∥DE,
所以CF∥DE. 所以∠FCD+∠D=180°.
所以∠B+∠BCF+∠FCD+∠D=180°+180°,
即∠B+∠BCD+∠D=360°.
解:∠B+∠C+∠D+∠E=540°.
(3)如图②,AB∥EF,根据(2)中的猜想,直接写出∠B+∠C+∠D+∠E的度数.
5
(1)如图,AB∥CD,
若∠B=130°,∠C=30°,求∠BEC的度数;
解:如图,过E点向左侧作EF∥AB,
所以∠B+∠BEF=180°.
因为∠B=130°,
所以∠BEF=180°-∠B=50°.
因为AB∥CD,且EF∥AB,
所以EF∥CD.
所以∠FEC=∠C.
又因为∠C=30°,
所以∠FEC=30°.
所以∠BEC=∠BEF+∠FEC=50°+30°=80°.
(2)如图,AB∥CD, 探究∠B,∠C,∠BEC三者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说明理由.
解:∠B+∠BEC-∠C=180°.
理由如下:如图,过E点向左侧作EF∥AB,
又因为AB∥CD, 所以EF∥CD.
所以∠FEC=∠C. 又因为∠BEF=∠BEC-∠FEC, 所以∠BEF=∠BEC-∠C.
因为AB∥EF,
所以∠B+∠BEF=180°.
所以∠B+∠BEC-∠C=180°.
6
【教材P54习题T3变式】如图,AB∥DE,则∠BCD,∠B,∠D有何关系?为什么?
解:∠BCD=∠B-∠D.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C作CF∥AB,所以∠B=∠BCF.
因为AB∥DE,CF∥AB,
所以CF∥DE.
所以∠DCF=∠D.
所以∠B-∠D=∠BCF-∠DCF.
因为∠BCD=∠BCF-∠DCF,
所以∠BCD=∠B-∠D.
7
如图,已知AB∥DE,∠BCD=30°,∠CDE=138°.求∠ABC的度数.
解:如图,过点C作CF∥AB.
因为AB∥DE,
所以DE∥CF.
所以∠DCF=180°-∠CDE=180°-138°=42°.
所以∠BCF=∠BCD+∠DCF=30°+42°=72°.
因为AB∥CF,
所以∠ABC=∠BCF=72°.
8
如图①,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
(1)试说明:∠EOF=∠BEO+∠DFO.
解:如图①,过O向左作OM∥AB,
所以∠1=∠BEO.
因为AB∥CD,所以OM∥CD.
所以∠2=∠DFO.
所以∠1+∠2=∠BEO+∠DFO,
即∠EOF=∠BEO+∠DFO.
(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两次,如图②,则∠BEO,∠EOP,∠OPF,∠PFC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给出理由.
解:∠EOP+∠PFC=∠BEO+∠OPF.
理由:过O向左作OM∥AB,过P向右作PN∥CD,如图②所示.
因为AB∥CD,所以OM∥PN∥AB∥CD.
所以∠1=∠BEO,∠2=∠3,∠4=∠PFC.
所以∠1+∠2+∠PFC=∠BEO+∠3+∠4.
所以∠EOP+∠PFC=∠BEO+∠OPF.
9
如图,AB∥CD,BE平分∠ABF,DE平分∠CDF,∠BFD=120°.求∠BED的度数.
解:如图,过点F作FG∥AB,
所以∠BFG=∠ABF.
因为AB∥CD,所以FG∥CD.
所以∠CDF=∠DFG.
所以∠ABF+∠CDF=∠BFG+∠DFG=∠BFD=120°.
过点E作EH∥AB,所以∠BEH=∠ABE.
因为AB∥CD,
所以EH∥CD.所以∠DEH=∠CDE.
所以∠BEH+∠DEH=∠ABE+∠CDE=60°,即∠BED=60°.(共17张PPT)
相交线与平行线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1
目标二 余角与补角
146°
B
1
2
3
4
5
A
C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B
9
A
【2021·营口】若∠A=34°,则∠A的补角为______.
146°
1
2
【2021·百色】已知∠α=25°30′,则它的余角为( )
A.25°30′ B.64°30′
C.74°30′ D.154°30′
B
【教材P40习题T3变式】【2021·呼和浩特】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50°,∠C=70°,直线DE经过点A,∠DAB=50°,则∠EAC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70°
3
A
【教材P39随堂练习变式】【2020·十堰】如图,将一副三角尺重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若∠AOC=130°,则∠BOD等于( )
A.30° B.40° C.50° D.60°
C
4
【教材P39做一做变式】如图,若∠AOB=∠COD=
90°,那么∠AOC=∠BOD,这是根据( )
A.等角的余角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相等
B
5
如图,点O在直线AE上,OB平分∠AOC,∠BOD=90°,则∠DOE和∠COB的关系是( )
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和是钝角
6
A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钝角与锐角互补;
②∠α的余角是90°-∠α;
③∠β的补角是180°-∠β;
④若∠1+∠2+∠3=90°,则∠1,∠2,∠3互余.
错解:①②③④
诊断:解答本题时,有的同学会因为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而出错,要正确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切记互余两角之和等于90°,互补两角之和等于180°.
正解:②③
8
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AOB,∠DOE=90°.
(1)写出∠COD的余角;
解:∠COD的余角有∠AOD,∠COE.
(2)∠AOD和∠COE相等吗?为什么?除90°的角外,还有哪些相等的角?说明理由.
解:相等.由题意得∠AOD+∠COD=90°,∠COE+∠COD=90°,所以∠AOD=∠COE(同角的余角相等).相等的角还有∠BOE=∠COD,理由:由题意得∠COD+∠COE=90°,∠COE+∠BOE=90°,所以∠BOE=∠COD.
(3)写出∠COD的补角.
解:∠AOE.
9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一角任意折向长方形内,使点B落在点B′的位置,折痕为EF;再折叠CF,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折痕为GF,如果C′F与FB′在同一条直线上.
(1)分别写出∠1与∠CFE、∠2与∠BFG之间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解:∠1+∠CFE=180°,
∠2+∠BFG=180°.
(2)写出∠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1=90°-∠2(或∠1+∠2=90°,或∠2=90°-∠1).
(3)∠EFG是什么角?
解:∠EFG是直角.(共28张PPT)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测素质
集训课堂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A
C
1
2
3
4
5
C
C
6
7
8
B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10
11
12
C
B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答 案 呈 现
13
14
15
16
17
18
19
如图,DE经过点A,DE∥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DAB=∠EAC B.∠EAC=∠C
C.∠EAB+∠B=180° D.∠DAB=∠B
1
A
如图,AB∥CD,CE平分∠BCD,∠DCE=30°,则∠B等于( )
A.30° B.45° C.60° D.75°
2
C
如图,已知∠1+∠2=180°,∠3=124°,则∠4=( )
A.124° B.66° C.56° D.46°
3
C
如图,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35°,那么∠2=( )
A.45° B.50° C.55° D.60°
C
4
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C∥DE的是( )
A.∠1=∠A B.∠A=∠3
C.∠3=∠4 D.∠2+∠4=180°
5
B
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点C,D分别落在C′,D′处,若∠BFE=55°,则∠AED′为( )
A.55° B.70° C.75° D.62.5°
6
B
如图,直线a∥b,将含有45°的三角尺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b上,若∠1=27°,则∠2的度数是( )
A.10° B.15° C.18° D.20°
7
C
如图,AB∥CD,则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α-β+γ=180° B.α+β-γ=180°
C.α+β+γ=360° D.α-β-γ=180°
8
B
如图,B,A,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D∥BC,你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允许添加任何辅助线)
9
∠EAD=∠B(答案不唯一)
如图,直线a∥b,AB⊥BC,如果∠1=48°,那么∠2=________度.
10
42
如图,直线a∥b,∠1=130°,∠2=60°,则∠3=________.
11
110°
12
20°
如图,∠1=∠B,∠2=20°,则∠D=________.
如图,若∠A+∠B=180°,∠C=65°,DE⊥AD,则∠EDC=________.
13
25°
14
【中考·铜仁】如图,m∥n,∠1=110°,∠2=100°,则∠3=________.
150°
如图,AB∥CD,点E是CD上一点,∠AEC=40°,EF平分∠AED交AB于点F,求∠AFE的度数.
15
16
如图,在一个三角形ABC上截一个三角形ADE,使得∠EDA=∠B(尺规作图,不写作法,留下作图痕迹),那么DE与BC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解:作图如图所示.DE∥BC.
17
如图,AD∥BC,FC⊥CD,∠1=∠2,∠B=60°.
(1)求∠BCF的度数.
解:因为AD∥BC,
所以∠1=∠B=60°.
又因为∠1=∠2,所以∠2=60°.
又因为FC⊥CD,
所以∠BCF=90°-60°=30°.
(2)如果DE是∠ADC的平分线,那么DE与AB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解:DE∥AB.理由如下:
因为AD∥BC,∠2=60°,所以∠ADC=120°.
又因为DE是∠ADC的平分线,所以∠ADE=60°.
又因为∠1=60°,所以∠1=∠ADE.
所以DE∥AB.
18
如图,点F在AB上,点E在CD上,AE,DF分别交BC于点H,G,∠A=∠D,∠FGB+∠EHG=180°.
(1)试说明:AB∥CD;
解:因为∠FGB+∠EHG=180°,
∠FGB=∠HGD,
所以∠HGD+∠EHG=180°.
所以AE∥DF.
所以∠A+∠AFD=180°.
又因为∠A=∠D,
所以∠D+∠AFD=180°.
所以AB∥CD.
(2)若AE⊥BC,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C互余的角,不需要说明理由.
解:与∠C互余的角有:∠AEC,∠D,∠A,∠BFG.
19
如图,已知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EBD+∠EDB=90°.
(1)试说明:AB∥CD;
解:因为BE平分∠ABD,DE平分∠BDC,
所以∠ABD=2∠EBD,∠BDC=2∠EDB.
因为∠EBD+∠EDB=90°,
所以∠ABD+∠BDC=2(∠EBD+∠EDB)=180°,
所以AB∥CD.
(2)H是BE的延长线与直线CD的交点,BI平分∠HBD,写出∠EBI与∠BH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共16张PPT)
垂线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2
目标三 垂线段
1
2
3
4
5
C
B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D
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C
1
2
2
【2021·杭州】如图,设点P是直线l外一点,PQ⊥l,垂足为点Q,点T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T,则( )
A.PT≥2PQ B.PT≤2PQ
C.PT≥PQ D.PT≤PQ
C
3
【中考 北京】【教材P42想一想(2)改编】如图,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
A.线段PA的长度 B.线段PB的长度
C.线段PC的长度 D.线段PD的长度
B
4
如图,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线段共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D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分析,可得线段AB的长是点B到AC的距离,线段CA的长是点C到AB的距离,线段AD的长是点A到BC的距离,线段BD的长是点B到AD的距离,线段CD的长是点C到AD的距离,故选D.
【点拨】
5
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为直线m上三点,PA=4 cm,PB=5 cm,PC=2 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 )
A.等于4 cm B.等于2 cm
C.小于2 cm D.不大于2 cm
错解:B
诊断: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个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虽然垂线段最短,但是本题中并没有说明PC是垂线段,所以垂线段的长度可能小于2 cm,也可能等于2 cm.
正解:D
【教材P43练习T3变式】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6
解:如图,连接AD,BC,交于点H,
则H点为蓄水池的位置,
它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H中,怎样开渠最短?并说明根据.
解:如图,过点H作HG⊥EF,垂足为G,则沿HG开渠最短.根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本题考查了垂线段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建模思想的运用.
【点拨】
噪音对环境的影响与距离有关,与噪音来源距离越近噪音越大.如图,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AB上由点A向点B行驶,M是位于AB一侧的某所学校.通过画图完成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7
(1)汽车行驶到什么位置时,学校M受噪音影响最严重?
解:如图,根据“垂线段最短”,过点M作AB的垂线,垂足为P,所以汽车行驶到P点时,学校M受噪音影响最严重.
(2)在什么范围内,学校M受噪音影响越来越大?在什么范围内,学校M受噪音影响越来越小?
解:如图,由(1)可知,汽车行驶在AP段时,学校M受噪音影响越来越大;汽车行驶在PB段时,学校M受噪音影响越来越小.(共29张PPT)
测素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集训课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D
B
1
2
3
4
5
A
D
6
7
8
B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D
10
11
12
A
D
CD
36
40°
142°
13
14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5
16
17
答 案 呈 现
18
19
140°
在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D
1
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OD+∠BOC=280°,则∠BOC的度数为( )
A.40° B.140° C.120° D.60°
2
B
如图,OA⊥OB,∠BOC=50°,OD平分∠AOC,则∠BOD的度数是( )
A.20° B.30° C.40° D.50°
3
A
D
4
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补角的是( )
如图,已知点A,O,E在同一条直线上,∠AOC=∠BOD=90°,则∠DOE=( )
A.∠AOB B.∠BOC
C.∠COD D.∠AOD
B
5
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射线OC平分平角∠AOB,∠1=56°,则∠2的度数为( )
A.44° B.56° C.45° D.34°
6
D
如图,点A为直线BC外一点,AC⊥BC,垂足为C,AC=3,点P是直线BC上的动点,则线段AP的长不可能是( )
A.2 B.3 C.4 D.5
7
A
8
D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OD平分∠BOF,若∠EOF=α,则∠EOB=( )
A.α-90° B.360°-2α
C.2α-180° D.180°-α
如图,AC⊥BC,CD⊥AB,在线段AC,BC,CD中,最短的线段是________.
9
CD
10
如图,点O在直线CD上,AO⊥BO.若∠1=126°,则∠2=________度.
36
11
40°
12
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________.
142°
【中考·河南】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于点O,∠EOD=50°,则∠BOC的度数为______.
13
140°
有三条线段OA,OB,OC,若OA⊥OB,∠AOC=50°,则∠BOC的度数是________.
40°或140°
14
如图,AB,CD相交于点O,OE是∠AOD的平分线,∠AOC=25°,求∠BOE的度数.
15
解:因为∠AOC=25°,
所以∠AOD=180°-∠AOC=180°-25°=155°.
因为OE是∠AOD的平分线,
16
如图,已知∠AOB=50°,OD是∠COB的平分线.
(1)如图①,当∠AOB与∠COB互补时,求∠COD的度数;
(2)如图②,当∠AOB与∠COB互余时,求∠COD的度数.
如图,直线EF与AG相交于点O,∠AOB=∠DOC=90°,OE平分∠AOD.
(1)∠AOD和∠BOC是否互补?请说明理由.
17
解:∠AOD和∠BOC互补.理由如下:
因为∠AOD+∠BOC=360°-∠AOB-∠DOC=360°-90°-90°=180°,所以∠AOD和∠BOC互补.
(2)射线OF是∠BOC的平分线吗?请说明理由.
解:射线OF是∠BOC的平分线.理由如下:
因为OE平分∠AOD,所以∠AOE=∠DOE.
因为∠COF=180°-∠DOC-∠DOE=90°-∠DOE,∠BOF=180°-∠AOB-∠AOE=90°-∠AOE,
所以∠COF=∠BOF,
即射线OF是∠BOC的平分线.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
(1)若∠BOC=4∠AOC,求∠BOD的度数;
18
解:因为∠AOC+∠BOC=180°,∠BOC=4∠AOC,
所以4∠AOC+∠AOC=180°.
所以∠AOC=36°.
所以∠BOD=∠AOC=36°.
(2)若∠1=∠2,问OF⊥CD吗?请说明理由.
解:OF⊥CD.理由如下:
因为OE⊥AB, 所以∠AOE=90°.
所以∠1+∠AOC=90°.
因为∠1=∠2,
所以∠2+∠AOC=90°,
即∠FOC=90°. 所以OF⊥CD.
如图①,已知∠MON=140°,∠AOC与∠BOC互余,OC平分∠MOB.
(1)在图①中,若∠AOC=40°,则∠BOC=________°,∠NOB=________°.
19
50
40
(2)在图①中,设∠AOC=α,∠NOB=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2α-β=40°.理由如下:
因为∠AOC=α,所以∠BOC=90°-α.
因为OC平分∠MOB,所以∠MOB=2∠BOC=2(90°-α)=180°-2α.又因为∠MON=∠BOM+∠BON,所以140°=180°-2α+β,即2α-β=40°.
(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AOB绕着点O顺时针转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此时(2)中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不成立,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α+β=40°.
【点拨】
因为∠AOC=α,所以∠BOC=90°-α.
因为OC平分∠MOB,所以∠MOB=2∠BOC=2(90°-α)=180°-2α.
因为∠BOM=∠MON+∠BON,所以180°-2α=140°+β,即2α+β=40°.(共35张PPT)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38
A
1
2
3
4
5
B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10
11
12
C
A
C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答 案 呈 现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
C
【教材P40习题T1变式】【2020·南充】如图,两直线交于点O,若∠1+∠2=76°,则∠1=________度.
38
1
【2020·东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BOD,若∠AOC=42°,则∠AOM等于( )
A.159° B.161° C.169° D.138°
2
A
【2020·通辽】如图,点O在直线AB上,∠AOC=53°17′28″.则∠BO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
3
126°42′32″
【2020·陕西】若∠A=23°,则∠A余角的大小是( )
A.57° B.67° C.77° D.157°
4
B
5
C
【2020·十堰】如图,将一副三角尺重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若∠AOC=130°,则∠BOD=( )
A.30° B.40° C.50° D.60°
6
【2020·河池】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则∠1与∠2的位置关系是( )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同旁内角 D.邻补角
A
7
解:∠A和∠D是由直线AE,CD被直线AD所截形成的,它们是同旁内角.
如图,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指出下面各组中的两个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
(1)∠A和∠D;
(2)∠A和∠CBA;
(3)∠C和∠CBE.
解:∠A和∠CBA是由直线AD,BC被直线AE所截形成的,它们是同旁内角.
解:∠C和∠CBE是由直线CD,AE被直线BC所截形成的,它们是内错角.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
(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
8
平行
相交
9
【教材P41做一做变式】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
(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
(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BC的平行线交于点D;
(3)过点B作AB的垂线BE.
解:(1)(2)(3)如图.
10
如图,三角形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M是AB边的中点,点C到边AB所在直线的距离是( )
A.线段CA的长度
B.线段CM的长度
C.线段CD的长度
D.线段CB的长度
C
11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
(1)若∠1=20°,∠2=20°,则∠DON=________;
(2)若∠1=∠2,判断ON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90°
解:ON⊥CD.理由如下:因为OM⊥AB,
所以∠1+∠AOC=90°.又因为∠1=∠2,
所以∠2+∠AOC=90°.即∠CON=90°.
所以ON⊥CD.
12
如图,已知CF⊥AB于点F,ED⊥AB于点D,∠1=∠2,猜想FG和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FG∥BC.
理由:因为CF⊥AB,DE⊥AB,
所以CF∥DE. 所以∠1=∠BCF.
又因为∠1=∠2,所以∠2=∠BCF.
所以FG∥BC.
13
如图,AB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D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
方案一:分别过点C,D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沿CE,DF铺设管道;
方案二:连接CD交AB于点P,沿PC,PD铺设管道.
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哪一种更节省材料?为什么?(忽略河流的宽度)
解:方案一较节省材料.
理由:因为CE⊥AB,DF⊥AB,CD不垂直于AB,
所以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CE<PC,DF<PD.
所以CE+DF<PC+PD.
所以方案一较节省材料.
【2020·岳阳】如图,DA⊥AB,CD⊥DA,∠B=56°,则∠C的度数是( )
A.154° B.144° C.134° D.124°
14
D
【中考·辽阳】将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EGF=90°,∠FEG=30°,∠1=130°,则∠BFG的度数为( )
A.130° B.120° C.110° D.100°
15
C
因为AD∥BC,∠1=130°,
所以∠BFE=180°-∠1=180°-130°=50°.
因为∠EGF=90°,∠FEG=30°,
所以∠EFG=180°-∠EGF-∠FEG=180°-90°-30°=60°.
所以∠BFG=∠BFE+∠EFG=50°+60°=110°.
【点拨】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那么∠A与∠C,∠B与∠D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16
解:∠A=∠C,∠B=∠D.
理由:因为AB∥CD,BC∥AD,
所以∠B+∠C=180°,∠A+∠B=180°.
所以∠A=∠C.
同理得∠B=∠D.
17
【中考·武汉】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CE与BF交于点G,∠A=∠1,CE∥DF.试说明:∠E=∠F.
解:因为∠A=∠1,所以AE∥BF.
所以∠E=∠2.
因为CE∥DF,所以∠2=∠F.
所以∠E=∠F.
18
如图,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
解:如图,在∠BCD的内部作∠BCM=25°,在∠CDE的内部作∠EDN=10°.
因为∠B=25°,∠E=10°,
所以∠BCM=∠B=25°,
∠EDN=∠E=10°.
所以AB∥CM,EF∥ND.
又因为∠BCD=45°,∠CDE=30°,
所以∠DCM=20°,∠CDN=20°.
所以∠DCM=∠CDN,所以CM∥ND,所以AB∥EF.
本题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从而对一些角进行拆分,由内错角相等得平行.
【点拨】
19
如图,已知AB∥CD,线段GH交AB于点J,直线EF分别交AB,CD,GH于点L,M,H,且∠1=48°,∠2=43°.
(1)找出图中∠1的所有同位角;
解:∠1的同位角是∠ELB,∠JHM.
(2)求∠GHF的度数.
解:如图,过点H作HN∥AB.
因为AB∥CD,所以HN∥AB∥CD.
所以∠1=∠GHN,∠2=∠FHN.
因为∠1=48°,∠2=43°, 所以∠1+∠2=91°.
所以∠GHN+∠FHN=91°.
所以∠GHF=∠GHN+∠FHN=91°,即∠GHF=91°.
20
如图,AB∥CD,∠1∶∠2∶∠3=1∶2∶3,判断BA是否平分∠EBF,并说明理由.
解:BA平分∠EBF.理由:
因为∠1∶∠2∶∠3=1∶2∶3,
所以可设∠1=k,则∠2=2k,
∠3=3k. 因为AB∥CD,
所以∠2+∠3=180°,
即2k+3k=180°,解得k=36°.
所以∠1=36°,∠2=72°,
则∠ABE=180°-∠2-∠1=72°.
所以∠2=∠ABE,
即BA平分∠EBF.
当问题中角的数量关系出现倍数、比例时,可根据其数量关系建立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点拨】
21
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E∥CD,∠A=107°,∠ABC=121°,求∠C的度数.
解:如图,过点B作BF∥AE交ED于点F.
因为BF∥AE,
∠A=107°,
所以∠ABF=180°-107°=73°.
又因为∠ABC=121°,
所以∠FBC=121°-73°=48°.
因为AE∥CD,BF∥AE,
所以BF∥CD.
所以∠C=180°-∠FBC=132°.
本题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问题,从而建立起角之间的关系.
【点拨】(共11张PPT)
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2.2
B
1
2
3
4
5
D
A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B
D
【教材P47议一议改编】下列图形中,由∠1=∠2能得到AB∥CD的是( )
B
1
2
【2021·铜仁】直线AB,BC,CD,EG如图所示,∠1=∠2=80°,∠3=4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B∥CD B.∠EFB=40°
C.∠FCG+∠3=∠2 D.EF>BE
D
3
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1=50°,∠2=80°,要使木条a与b平行,则木条a需要顺时针转动的最小度数为( )
A.30° B.50° C.80° D.130°
A
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1=∠2 B.∠2=∠E
C.∠B+∠E=180° D.∠BAF=∠C
B
4
【2020·郴州】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下列条件能判定a∥b的是( )
A.∠1=∠3 B.∠2+∠4=180°
C.∠4=∠5 D.∠1=∠2
5
D
A,B,C可以判定c∥d,无法判定a∥b.
【点拨】
【教材P49习题T1变式】已知:如图,AB⊥BC,CD⊥BC,∠1=∠2,BE与CF平行吗?请说明理由.补全下面的说理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理由.
解:BE∥CF.理由如下:
因为AB⊥BC,CD⊥BC(________________),
所以∠ABC=∠BCD=______°(垂直的定义).
6
已知
90
因为∠1=∠2(______________),
所以∠EBC=∠FCB(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BE∥C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角的余角相等
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
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B∥CD.理由如下:因为BE平分∠ABD,
DE平分∠BDC,∠1+∠2=90°,
所以∠ABD+∠BDC=2∠1+2∠2
=2(∠1+∠2)=180°.所以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利用整体思想,将∠1+∠2=90°看成一个整体,求得∠ABD+∠CDB=180°,再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断AB∥CD.
【点拨】(共14张PPT)
用同位角、第三直线判定两直线平行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2.1
目标一 认识同位角等位置角
C
1
2
3
4
5
B
C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B
D
【2021·百色】如图,与∠1是内错角的是( )
A.∠2 B.∠3 C.∠4 D.∠5
C
1
【2021 贺州】如图,下列两个角是同旁内角的是( )
A.∠1与∠2 B.∠1与∠3
C.∠1与∠4 D.∠2与∠4
2
B
同学们可仿照示意图用双手表示“三线八角”图形(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下面三幅图依次表示( )
A.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B.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B
3
C.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
如图,若∠1=∠2,则在①∠3和∠2;②∠4和∠2;③∠3和∠6;④∠4和∠8中,相等的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C
4
如图,若∠2=110°,则∠1的内错角等于________,∠1的同位角等于________,∠1的同旁内角等于________,∠1的内错角等于它的________,因为它们是________角.
5
70°
70°
110°
同位角
对顶
6
【教材P48随堂练习T1变式】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和∠2是同旁内角
B.∠1和∠ACE是内错角
C.∠B和∠4是同位角
D.∠3和∠1不是内错角
D
∠3和∠ACE都是∠1的内错角.
【点拨】
7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和∠2是同旁内角,∠3和∠2是内错角.
(1)根据上述条件,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
解: 如图.
(2)若∠1=3∠2,∠2=3∠3,求∠1,∠2的度数.
解:因为∠1=3∠2,∠2=3∠3,
所以∠1=9∠3.
又因为∠1+∠3=180°,
所以∠3=18°.
所以∠1=162°,∠2=54°.
8
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AC所截.
(1)∠2与∠B是什么角?若∠1=∠B,则∠2与∠B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同旁内角.∠2+∠B=180°.
理由:因为∠1+∠2=180°,
∠1=∠B,
所以∠2+∠B=180°.
(2)∠3与∠C是什么角?若∠4+∠C=180°,则∠3与∠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同位角.∠3=∠C.理由:因为∠4+∠3=180°,
∠4+∠C=180°,所以∠3=∠C.(共14张PPT)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3.1
B
1
2
3
4
5
D
B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D
B
C
A
D
10
【教材P51练习T1变式】【2021·遵义】如图,已知直线a∥b,c为截线,若∠1=60°,则∠2的度数是( )
A.30° B.60° C.120° D.150°
B
1
2
【2021·河南】如图,a∥b,∠1=60°,则∠2的度数为( )
A.90 ° B.100° C.110° D.120°
D
【2021·长沙】如图,AB∥CD,EF分别与AB,CD交于点G,H,∠AGE=100°,则∠DHF的度数为( )
A.100° B.80°
C.50° D.40°
3
A
【2021·大连】如图,AB∥CD,CE⊥AD,垂足为E,若∠A=40°,则∠C的度数为( )
A.40° B.50°
C.60° D.90°
B
4
【2021·呼和浩特】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50°,∠C=70°,直线DE经过点A,∠DAB=50°,则∠EAC的度数是( )
A.40° B. 50° C. 60° D. 70°
D
5
【2021·包头】如图,直线l1∥l2,直线l3交l1于点A,交l2于点B,过点B的直线l4交l1于点C.若∠3=50°,∠1+∠2+∠3=240°,则∠4等于( )
A.80° B.70° C.60° D.50°
6
B
7
【2021·济宁】如图,AB∥CD,BC∥DE,若∠B=72°28′,那么∠D的度数是( )
A.72°28′ B.101°28′
C.107°32′ D.127°32′
C
8
已知∠1与∠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是( )
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确定
D
本题易忽略平行线的性质的前提而误用
平行线的性质.本题没有说明两直线平
行,因此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是不确定的.
【点拨】
9
【中考 重庆】如图,AB∥CD,三角形EFG的顶点F,G分别落在直线AB,CD上,GE交AB于点H,GE平分∠FGD.若∠EFG=90°,∠E=35°,求∠EFB的度数.
解:因为在三角形EFG中,∠EFG=90°,∠E=35°,
所以∠EGF=180°-90°-35°=55°.
因为GE平分∠FGD,
所以∠EGF=∠EGD=55°.
因为AB∥CD,所以∠EHB=∠EGD=55°.
又因为∠EHB=180°-∠AHE=∠EFB+∠E,所以∠EFB=∠EHB-∠E=55°-35°=20°.
如图,点C在直线GF上,AB∥DE∥GF,∠1?:∠D?:∠B=2?:3?:4.求∠1的度数.
解:设∠1=2x,则∠D=3x,∠B=4x.
因为AB∥GF∥DE,
所以∠B+∠GCB=180°,
∠D+∠FCD=180°.
10
所以∠GCB=180°-4x,
∠FCD=180°-3x.
因为180°-4x+180°-3x+2x=180°,
所以x=36°.
所以∠1=72°.(共19张PPT)
垂线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2
目标二 垂线的性质
1
2
3
4
5
C
D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D
下列选项中,过点P画直线AB的垂线CD,三角尺放法正确的是( )
C
1
2
过线段外一点画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
A.这条线段上 B.这条线段的端点上
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
2
D
2
(1)如图①,过点P画AB的垂线;
(2)如图②,过点P分别画OA,OB的垂线;
(3)如图③,过点A画BC的垂线.
3
解:如图所示.
先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的直线上,再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得已知点恰好落在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上,最后过已知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点拨】
【教材P41想一想(1)变式】【2020 河北】如图,在平面内作已知直线m的垂线,可作垂线( )
A.0条 B.1条
C.2条 D.无数条
4
D
如图,OM⊥NP,ON⊥NP,所以ON与OM重合(即O,M,N三点共线),理由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
5
在同一平面内,若A,C是直线l上两点,B,D是直线l外两点,则过点A能画________条直线与l垂直;过点B能画________条直线与l垂直;过C,D两点________(填“能画”“不能画”或“不一定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
1
1
不一定能画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里的“过一点”无论是指过直线上一点还是直线外一点,结论都成立,所以前两空均填1;第三个空填“不一定能画”,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要过C,D两点画直线,直线的位置就确定了,这条直线可能垂直于直线l,也可能不垂直于直线l.
【点拨】
7
点P与∠A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1)在图①、图②、图③中,以P为顶点作出∠P(0°<∠P<180°),使∠P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和∠A的两边垂直.
解:略.
(2)量一量∠P和∠A的度数,分别写出∠P与∠A的数量关系.
在图①中,∠P=_______________;
在图②中,∠P=_______________;
在图③中,∠P=_______________.
∠A或180°-∠A
∠A或180°-∠A
∠A或180°-∠A
8
平面内两条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OC恰好平分∠AOF.
(1)如图①,若∠AOE=40°,求∠BOD的度数.
解:因为∠AOE=40°,
所以∠AOF=180°-∠AOE=140°.
因为OC平分∠AOF,
(2)如图①,若∠AOE=x°,请求出∠BOD的度数(用含x的式子表示),并写出∠AOE和∠BOD的数量关系.
解:因为∠AOE=x°,
所以∠AOF=180°-∠AOE=(180°-x)°.
因为OC平分∠AOF,
(3)如图②,当OA,OB在直线EF的同侧时,∠AOE和∠BOD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变,请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不变,∠AOE=2∠BOD.(共12张PPT)
练素养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集训课堂
识别相交线中的几种角
1
2
3
4
5
6
7
8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D
B
45°
40
1
【教材P38议一议变式】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
D
2
【教材P40练习T1变式】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请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
解:∠AOC的对顶角是∠BOD,∠AOE的对顶角是∠BOF,∠EOC的对顶角是∠DOF.
(2)若∠AOC=50°,求∠BOD,∠BOC的度数.
解:因为∠AOC的对顶角是∠BOD,∠AOC=50°,所以∠BOD=50°.
因为∠BOC是∠BOD的邻补角,所以∠BOC=180°-50°=130°.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2-∠1=15°,∠3=130°,则∠2的度数是( )
A.37.5° B.75°
C.50° D.65°
3
D
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AOC=∠BOC,若∠1=∠2,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 )
A.5对 B.4对 C.3对 D.2对
4
B
若∠1和∠2是对顶角,且∠1与∠2互余,则∠1的度数为________.
45°
5
6
若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后,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是________°.
40
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α与∠β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7
∠α+∠β=180°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COE=90°,OF平分∠AOE.
(1)写出∠BOD的补角;
(2)写出∠BOE的余角;
8
解:∠BOD的补角是∠DOA,∠COB.
解:∠BOE的余角是∠BOD,∠AOC.
(3)若∠COF=29°,求∠BOE的度数.
解:因为OF平分∠AOE,所以∠AOF=∠EOF.又因为∠EOF=∠COE-∠COF=90°-29°=61°,
所以∠BOE=180°-∠EOF-∠AOF=180°-61°-61°=58°.(共14张PPT)
用同位角、第三直线判定两直线平行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2.1
目标二 用同位角判定两直线平行
=
1
2
3
4
5
D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A
1
【2021·桂林】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当∠1________∠2时,a∥b.(用“>”“<”或“=”填空)
=
2
已知∠1=∠2,下列能判定AB∥CD的是( )
D
3
如图,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与直线c相交于点B,∠1=120°,∠2=45°.若使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可将直线b绕点A逆时针至少旋转( )
A.15° B.30°
C.45° D.60°
A
4
【教材P45想一想变式】如图①②③是通过移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的方法,请你说出其中的数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1)过点A画MN∥BC(图①);
(2)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画PH∥OB,交OA于点H(图②);
(3)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图③).
6
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 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错解:C或D
诊断:本题的错因在于对两个角的位置关系理解不清,不能正确画出图形.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说明两次拐弯后的路线与原来的是平行的.根据题中的四个选项提供的条件画出图形,运用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可排除B选项;其次由行驶方向不变可排除C,D选项.
正解:A
7
如图,已知AC⊥AE,BD⊥BF,∠1=35°,∠2=35°,AC与BD平行吗?AE与BF平行吗?补充完整下面的解答过程.
解:因为∠1=35°,∠2=35°,
所以∠1=∠2(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AC⊥AE,所以∠EAC=90°.
等量代换
AC
B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EAB=∠EAC+∠1=______.
同理可得,∠FBG=∠FBD+∠2=______.
所以∠EAB=∠FBG.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
125°
AE
B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
如图,∠ABC=∠ACB,BD平分∠ABC,CE平分∠ACB,∠DBF=∠F.问:CE与DF的位置关系怎样?试说明理由.
又因为∠ABC=∠ACB,
所以∠DBC=∠BCE.
又因为∠DBF=∠F,
所以∠BCE=∠F.
所以CE∥DF.(共13张PPT)
平行线性质的 应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3.2
D
1
2
3
4
5
B
D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A
D
C
B
【2021·齐齐哈尔】一把直尺与一块三角尺如图放置,若∠1=47°,则∠2的度数为( )
A.43° B.47°
C.133° D.137°
D
1
2
【2021·聊城】如图,AB∥CD∥EF,若∠ABC=130°,∠BCE=55°,则∠CEF的度数为( )
A.95° B.105° C.110° D.115°
B
【2021·娄底】如图,AB∥CD,点E,F在AC上,已知∠CED=70°,∠BFC=130°,则∠B+∠D的度数为( )
A.40° B.50°
C.60° D.70°
3
C
4
如图,若∠A+∠ABC=18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2 B.∠2=∠3
C.∠1=∠3 D.∠2=∠4
D
【2020·南通】如图,已知AB∥CD,∠A=54°,∠E=18°,则∠C的度数是( )
A.36° B.34° C.32° D.30°
A
5
如图,过点E作EF∥AB,则EF∥CD.
因为EF∥AB,所以∠AEF=∠A=54°.
所以∠CEF=∠AEF-∠AEC=54°-18°=36°.
又因为EF∥CD,所以∠C=∠CEF=36°.
【点拨】
【2021·东营】如图,AB∥CD,EF⊥CD于点F,若∠BEF=150°,则∠ABE=( )
A.30° B.40°
C.50° D.60°
6
D
7
【2021 荆州】阅读下列材料,①~④步中数学依据错误的是( )
B
A.① B.② C.③ D.④
8
如图,已知AD⊥BC于D,EG⊥BC于G,∠E=∠3.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解:AD是∠BAC的平分线.理由如下:
因为AD⊥BC,EG⊥BC,所以EG∥AD.
所以∠3=∠1,∠E=∠2.
又因为∠E=∠3,所以∠1=∠2,
即AD是∠BAC的平分线.
9
【2020 武汉】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E,F.EM平分∠BEF,FN平分∠CFE,且EM∥FN.试说明AB∥CD.
解:因为EM∥FN,所以∠FEM=∠EFN.
因为EM平分∠BEF,FN平分∠CFE,
所以∠BEF=2∠FEM,∠CFE=2∠EFN.
所以∠FEB=∠EFC. 所以AB∥CD.(共13张PPT)
相交线与平行线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1
目标一 对顶角及其性质
C
C
1
2
3
4
5
C
C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0
9
40或75
C
【教材P38平行线定义变式】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平行、垂直或相交
C
1
2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所在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无法确定
C
【点拨】
第一、二条折痕所在直线平行,第一、二条折痕与第三条折痕所在直线相交.
下列图形中,∠1和∠2不是对顶角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3
C
【教材P40习题T1变式】【2021 桂林】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110°,则∠2的度数是( )
A.70° B.90° C.110° D.130°
C
4
【教材P40习题T3变式】【2021·益阳】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E是∠AOC的平分线,且OC恰好平分∠EOB,则∠AOD=________度.
60
5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两个角分别是(x-20)°和(3x-100)°,则x=________.
6
40或75
7
【教材P38议一议改编】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1+∠2+∠3的度数为( )
A.90° B.150°
C.180° D.210°
C
8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的度数.
解:因为OE平分∠BOD,所以∠1=∠2.
因为∠3?:∠2=8?:1,∠3+∠1+∠2
=180°,所以8∠2+2∠2=180°,
即∠2=18°.
所以∠AOC=∠BOD=2×18°=36°.
9
先阅读,然后解答.
问题:两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解:如图①,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三部分;如图②,两条直线不平行时,它们将平面分成四部分.
根据上述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上面问题的解题过程应用了________的数学思想;(填“转化”“分类”或“整体处理”)
分类
(2)三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解:如图,三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四或六或七部分.(共15张PPT)
用同位角、第三直线 判定两直线平行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2.1
目标三 平行线的唯一性、传递性
C
1
2
3
4
5
B
B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D
10
【教材P45做一做变式】已知直线AB和一点P,过点P画直线AB的平行线,可画( )
A.1条 B.0条
C.1条或0条 D.无数条
C
1
2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m,n相交于点O,且l∥n,则直线l和m的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重合 D.以上都有可能
B
如图,经过直线a外一点O的4条直线中,与直线a相交的直线至少有( )
A.4条 B.3条
C.2条 D.1条
B
3
如图,MN∥AB,NC∥AB,则点M,C,N在同一条直线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4
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a,b,c,若a∥c,b∥c,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
A.a⊥b B.a∥b
C.a⊥b或a∥b D.无法确定
B
5
若直线a∥b,b∥c,则a∥c的依据是( )
A.平行公理
B.等量代换
C.等式的性质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6
D
【教材P46随堂练习T3变式】如图,AB∥CD,过点E画EF∥AB,则EF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EF∥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8
【教材P47习题T5变式】如图,平面内有A,B,C三点,且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三点画两条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能画几种?画图说明.
解:能画三种,如图所示.
9
如图,(1)过BC上一点P画AB的平行线交AC于T;
(2)过点C画MN∥AB;
(3)直线PT,MN具有何种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1)解:如图.
(2)解:如图.
(3)解:PT∥MN,理由如下:
因为PT∥AB,MN∥AB,所以PT∥MN.
如图,已知a,b,c三条直线被直线d所截,且a∥b,∠1=∠2,试说明:b∥c.
解:如图.因为∠1=∠2,∠1=∠3,所以∠3=∠2.
所以a∥c.
又因为a∥b,
所以b∥c.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