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9 18: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8 课时
【内容∕段落】 完成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
【侧重目标】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3、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4、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懂得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72-74页练习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 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 “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 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 ?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新课教学 【东晋的兴亡】 西晋灭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学习过程】 东晋的统治: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 统治: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庭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相关史事] 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祖逖,为恢复中原作出巨大努力。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 勤奋练武,夜半闻鸡起舞,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西晋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令其自行招募军队,祖逖只好带领亲族、同乡100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渡江以后,他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经过几年艰苦战斗,恢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东晋建立以后,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祖逖忧愤而死。 【南朝的政治】 1、东晋灭亡以后,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 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概况: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区别 “中心”:受政治因素影响,通常在首都所在地会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 “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 面积不断增加。 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 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裁,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 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北方人民南迁的区域? 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人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①政治: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经济: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江南开发迅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件随着民族交融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材料研读 (课文92页)《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 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课后活动 (课文92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商业不发达; 《宋书》中描绘的是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十分发达。 知识拓展 东晋南朝时的海外贸易 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海外贸易。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丰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课堂小结 知识巧记 两种政治局面:王与马,共天下,大地主受优待; 宋、齐、梁、陈都建康,更替频繁称南朝。 四个原因:北民南迁、条件优越、社会安定、共同 开发。 三个表现:农业进步、手工业提高、商业繁荣。 -个结果: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完成作业本72-74页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