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种类一定不变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①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化学反应的快慢; ③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 D.②④⑤
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克)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克) a 4.4 8.1 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15 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22:9 D.Z是化合物
4.下列应用、相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A.工业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CaCO3CaO+CO2↑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2+MnO2+O2↑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2H2O2H2↑+O2↑
5.下图表示一定量的金属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过程。则y不可能表示
A.分子的总个数 B.元素的总质量
C.原子的总个数 D.物质的总质量
6.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两种主要有害气体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N2和CO2混合气体据此推断汽车尾气中的两种主要有害气体是
A.NO2 CO2 B.NO CO C.SO2 N2 D.SO2 CO
7.赵老师在做蜡烛燃烧实验的时候,将一张滤纸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发现滤纸上出现圆弧状黑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说明蜡烛火焰分层,外焰温度最高
B.此实验中,滤纸可以被一根小木条代替
C.将滤纸换成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会有水雾生成
D.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用酒精灯加热药品时,试管底部可直接触及灯芯位置
8.下列各选项数据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前者 后者 数据
A S2- S 电子层数相等
B 1g氮气 1g氧气 分子数前者大于后者
C aL水 bL酒精 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 mg硫 ng氧气 充分反应后生成(m+n)g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9.一密闭容器中有X、H2O、O2、CO2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变化,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2 待测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中只含有C、H元素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2)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3)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4)Al3+和3Al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5)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6)、和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1)(2)(5) B.(2)(3)(5) C.(2)(4)(6) D.(2)(5)(6)
1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B.理论上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氧气
C.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12.关于“ ”下列读法不正确的是
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
C.点燃的条件下,每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D.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图所示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改变
14.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后天平不平衡,但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在锥形瓶上套一个气球重复实验,天平一定平衡
C.反应前后质量之差等于逸出气体的质量
D.用该装置进行铜和硝酸银溶液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天平平衡
1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7g 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6:1
C.反应后生成15gZ D.X与Q反应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二、填空题
16.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1)炎热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雾炮车在向空中喷水,它比普通洒水车的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更好(雾炮车的参数如表所示)
①雾炮车净化空气主要针对的污染物是_______。
②雾炮车的降温效果更好,原因是喷出的极细水珠增加了_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2)化学实验小组从如海河某区域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验小组将水样经过沉降、过滤、_______、杀菌消毒等步骤,可初步净化为自来水。通常用_______检验所得蒸馏水是软水;在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如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名称:_______;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④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
B.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C.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D.保护水资源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E.家用活性炭净水器不能将硬水软化
⑤通过太阳能电池电解水获取氢能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方向。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7.水是万物之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的蒸发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如图所示净水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进行该操作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操作②中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吸附性除去臭味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4)操作③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水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
(5)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属于软水。
(6)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18.请根据信息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二氧化碳与甲烷(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1)方程式①_______
(2)方程式②_______
19.下图是一些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1)______(填字母)表示液氧。
(2)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选填“Ⅰ”“Ⅱ”或“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关于上述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变化Ⅰ可通过升温或增压实现
②若B为气态且变化II在同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压强会增大
③A和B所示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点燃所示物质前,必须验纯
三、推断题
20.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①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丙→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是初中化学中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组成单质B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试回答: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图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包含了___________(填数字)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实验,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2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该装置存在一处不足,请指出______,可用装置C收集氡气的原因是______,收集时待观察到现象______时,在水下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住,移出水面。
(3)若要获得干燥的氧气,气体应从装置F管口______(选填“a”或“b”)通入。(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4)如图2,缓缓将一瓶氧气(500mL)完全注入“气体倾倒室”里,轻轻提起中间隔板,观察到带有火星的线香由低到高依次复燃并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由此可得出结论:①______;②______。
五、计算题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加热 63.2g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56.8g.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
(2)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5.将一氧化碳通入盛有氧化铁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计算反应生成铁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A 6.B 7.D 8.D 9.B 10.B 11.B 12.A 13.A 14.B 15.D
16.(1) 烟尘 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使其沉降 吸附 肥皂水 煮沸 氯气 +1 H2O+Cl2=HCl+HClO BCD 2H2O2H2↑+O2↑
17.(1)B
(2) 过滤 漏斗 引流
(3)活性炭
(4)蒸馏
(5)泡沫多、浮渣少
(6)B
18.(1)CO2+CH42CO+2H2
(2)Cu2(OH)2CO32CuO+H2O+CO2↑
19.(1)A
(2) Ⅲ
(3)②④
20.H2O2 2H2+O22H2O
21.(1) H2SO4 Al
(2)配制作波尔多液
(3)H2SO4+Ba( OH)2=BaSO4↓+2H2O
(4)2
22.(1)
(2)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最终上升到刻度 1 处
23.(1)水槽
(2) A 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气泡从瓶口冒出
(3)a
(4) 密度比空气大 具有助燃性
24.(1)6.4
(2)设生成MnO2的质量为x
x=17.4g
二氧化锰、氧气的质量比为17.4g:6.4g=87:32
25.解:设生成的铁的质量是x,固体减少的质量是12g-9.6g=2.4g
x=5.6g
答: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为5.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