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地理试题【鲁教版】
高二地理试题【鲁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R180
图1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据此,回答3-4题:
3.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读右图,回答5~6题。
5.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稳定性
6.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B.两区域语言的差异
C.两区域人种分布的差异 D.两区域领导人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松嫩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土地资源优势 D.劳动力资源优势
8.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下列作物中,图中②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是 ( )
A.花生、甘蔗 B.大豆、花卉 C.枸杞、甘草 D.甜菜、大豆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11~14题。
11.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2.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13.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14.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阅读右图漫画,完成15~16题。
15.结合漫画中小孩的话语分析老汉的行为主要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6.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回答17~18题。
17.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18.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读下表,完成19~21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种植业(%) 59.73 51.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
林业(%)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
牧业(%)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
渔业(%)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
19.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21.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2010年11月12日,第五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幕,据此回答22~23题。
22.第五届年会主题“低碳城市,公众责任”体现了哪一类人地关系思想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3.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 D.挖掘“发菜”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5.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6.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R181
28.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小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人们的旅游动机,最经济和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调查访问 C.路线考察 D.旅游景点考察
30、下面的小区域调查步骤,正确的是( )
①交流调查成果 ②整理调查资料 ③进行实地调查 ④选定调查内容与课题 ⑤制定调查计划 ⑥撰写调查报告
A.⑤④②③①⑥ B.⑤④③②①⑥
C.④⑤③②⑥① D.④⑤③②①⑥
二、综合题
31.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B地是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地之一,城市起源有其物质基础,试从自然角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图中C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试从气候角度分析它发展的有利条件。
(4)近年来,图中最长河流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试简析其主要原因。
32.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1中甲处所表示的盆地是 ,图2表示的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图1中甲盆地位于我国 自然区,属于 气候。当地人们利用该盆地内的倾斜地势,巧妙地建造了引用地下水的特殊工程—— 坎儿井 ,以灌溉农田。该盆地是我国 的主要产区之一。
(3)图2盆地位于我国 自然区,属于 气候。该盆地四周被 和 环绕,地势特点是 。该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 天府之国 ”美誉。
33、读 “洞庭湖的变迁图”(图2-1-3),回答:(10分)
(1)300年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 。
(2)洞庭湖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史载南宋时期“沅湘间多山,农家惟种粟,且多在岗埠,每欲播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请用地理学原理分析长江流域“水势年增”的原因。
(4)上题所述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从人地伙伴论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4、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0分)
(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C代表 系统。
(2)针对国情,我国提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是:人口战略、资源战略、_____战略、 战略。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
(4)我国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是:控制_______、节约_________、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R183
高二地理试题【鲁教版】参考答案
CACAC ACCCD BBCDB DDBD A CDAA BDBCAC
31.(1)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南下
(2)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棉花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4)因在河流上修筑大坝,使入海泥沙减少,同时受海浪的侵蚀
32.(1)C B
(2).西北干旱半干旱 温带大陆性 长绒棉
(3).东部季风区 亚热带季风 高山 高原 西北高、东南低
33、(1)逐渐减小 (2)为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泥沙淤积,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等。 (3)山区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湖泥沙淤积,河(湖)床变浅,排水和储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加剧 (4)核心思想: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忽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措施: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平原地区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工程,加固堤坝等。
34.(1) 社会、经济、生态 (2) )环境战略、稳定战略
(3)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4)人口、能源、
120°
40°
30°
110°
乙
甲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