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3. 月光曲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1
课文品读
2
课文赏析
3
课文拓展
目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试着把课文主要内容说一下。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课文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
课文理解
2.听贝多芬弹一遍那首曲子是盲姑娘的心愿,可是她为什么却说“随便说说罢了”?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因为盲姑娘非常体谅、理解他的哥哥,她听出了哥哥话语中的不安和痛处,她对自己说的话感到不安和后悔。盲姑娘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了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人爱的无奈。
课文理解
3.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曲子联想到了哪几幅画面?为什么皮鞋匠会有这样的联想?
第一幅画面: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海面上“洒满了银光”。因为此时贝多芬轻轻按着琴键,音乐清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去掉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气势越来越猛,节奏越来越快。
课文理解
4.从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这段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虽然盲姑娘看不到,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再一次听入了神。也从侧面衬托了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和他们的兄妹深情,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富有爱心以及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音乐才华。
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从中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延伸问题
1.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了什么?在茅屋内看到了什么?从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和兄妹二人互相体谅与关爱的对话。走进茅屋,贝多芬看到了兄妹二人贫苦的生活环境和热爱音乐的盲姑娘。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两人的兄妹深情。
延伸问题
2.听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说明盲姑娘不但酷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仅凭琴声就认出了贝多芬。
延伸问题
3.听贝多芬弹完第二首曲子时,皮鞋匠联想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皮鞋匠联想到自己“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说明了贝多芬琴声的美妙,及其具有的卓越音乐才华。
延伸问题
4.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兄妹听?
因为他同情穷苦兄妹俩,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还这么热爱音乐,同时又被兄妹俩互相体贴的手足亲情所感动。所以要弹琴给他们听。
课文结构
月光曲
听
琴声 断断续续
议论 热爱音乐
弹奏——弹奏一曲给盲姑娘听
创作——创作《月光曲》,兄妹俩陶
醉、联想
记录——飞奔 一夜功夫
美妙的乐曲,美好的心灵
课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03
课文拓展
推荐欣赏
《贝多芬传 》
罗曼·罗兰
国学诵读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明·徐渭)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袁枚《品画》)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齐桓公的「号钟」
楚庄王的「绕梁」
司马相如的「绿绮」
蔡邕的「焦尾」。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
一般是指琵琶、二胡、
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