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课时
8 灯 光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壹
课文品读
贰
课文赏析
叁
课文拓展
壹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你能说说心中的郝副营长的形象吗?
课文理解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一自然段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还与“多好啊”呼应。“天安门广场”是人民胜利的象征。“千万盏灯”及“雄伟建筑”意味着繁荣富强,“静静地”渲染着和平的氛围。“光明”“温暖”是人们心中的幸福感觉。
课文理解
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从现在的幸福生活写起,引出对战争时期的回忆。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激起我们的阅读兴趣。
课文理解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语言描写流露出郝副营长对胜利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憧憬的幸福,也是充溢在他胸中激励他英勇战斗的激情。“多好啊”第三次出现,与前文照应。
课文理解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漆黑的夜空”怎样理解?
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描写。从这种神态里,我们能感受到他那颗为造福于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反衬出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课文理解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年轻的战友”是对郝副营长年仅二十二岁就牺牲的痛惜。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文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贰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作者以“灯光”为题,并且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广场的灯,文中又几次写到灯光,这既是以灯光为线索的体现,又是在写法上的互相照应,更是告诉读者,这明亮温暖的灯光,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铭记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们。
文章以“灯光”为题,且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意?
延伸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灯光的往事的回忆。
延伸问题
2. 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描写“灯光”的句子: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延伸问题
3.本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灯光”贯穿了全文,是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郝副营长奋勇杀敌、英勇献身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灯光寄托了“我”的哀思和怀念,所以课文用“灯光”为题。
课文结构
灯光
一声赞叹
战前等待:看书、议电灯
战斗进行:火光指路
战斗结束:壮烈牺牲、取得胜利
——沉入回忆
——想起战友
华灯之下
回忆往事
珍惜幸福
歌颂先烈
点燃生命 照亮后人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让我们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牺牲,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更加珍惜。
叁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丰碑》
国学诵读
更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 《祭天神》柳永
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 《鹊桥仙》张先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灯具的分类】
按历史朝代可分为战国灯具、秦汉灯具、三国两晋南北朝灯具、隋唐灯具、宋辽金元灯具、明代灯具、清代灯具和民国灯具。按制作材质可分为青铜灯、陶瓷灯、玉质灯、石质灯、竹制灯、铁质灯等。按用途可归类为厅堂灯、书房灯、厨房灯、携行灯、门楼灯、宫灯、马车灯、长明灯、佛堂灯等。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