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4: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6.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课文品读
1
课文赏析
2
课文拓展
3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听边想
听范读回顾课文
课文理解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段描写了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吼”“抡”“瞄准”是动作描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课文理解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这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说明了敌人的进攻受到重挫,“横七竖八”“许多”写出了敌人伤亡惨重,反衬出五个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反衬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反衬的方法
概念: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效果:更加鲜明地表现主要形象。
判断方法: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
课文理解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画出描写班长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他的感情。
班长说的“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紧跟”则更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课文理解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从画线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屹立”写出了五位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了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心情,也暗含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敌人终将被消灭。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作者,作者不由得肃然起敬,所以称他们为“壮士”。 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
为什么把“战士”称为“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
延伸问题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五壮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巨。
延伸问题
2. 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现了什么?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延伸问题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延伸问题
4.五壮士英勇跳崖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战士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课文结构
勇于献身 热爱祖国人民
坚贞不屈 痛恨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选择绝路
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玉
胡德林
胡福才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梅兰芳蓄须》
李大同等
国学诵读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走进传统文化
【蒙古谚语】
宁可折断骨头,不可背弃信念。
【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题词】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
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嵌名对联】
影片《狼牙山五壮士》嵌名对联:“四海悲歌壮士勇,千峰静默狼牙山”。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