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3. 桥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目 录
课文品读
1
课文回顾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边听边想
课文理解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拥”写出了人们惊慌逃命的狼狈样子和混乱的场面。
“跌跌撞撞”“拥”两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文理解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比喻
课文理解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因为不管是对普通群众还是党员来说,生命都是同样宝贵的,都值得珍惜。但是,在危难时刻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党员显然是忘了这一点,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有道理吗?
课文理解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冲”“揪”“吼”几个动词写出了老汉动作果断,毫不犹豫,“凶得像只豹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汉比作豹子,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无私而无畏的威望极高的老汉形象。
找出这个句子中的动词,体会动词的作用。
课文理解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的话与第15自然段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待这个小伙子,老汉前后的态度不一致,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老汉开始那样做,是因为儿子违反党纪,他感到气愤、痛心,表现出的是一个老党支部书记崇高的党性;而此刻,群众已安全过桥,木桥马上就要垮塌,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儿子,表现出的是一个父亲的伟大父爱。
体会老汉的语言和动作。
课文理解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老汉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下来。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是却永远吞没不了那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精神。
老汉要喊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理解
如果时间定格在浪头打来之前,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坚持住,儿子!对不起,儿子!不要怪父亲!
拓展:
课文理解
她丈夫和她儿子。
篇末点明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联系前文却又在情理之中。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课文结尾每句话都单独成段,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文赏析
2
核心问题
一是指真实存在的桥,指村里北面的那座窄木桥。二是指老汉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这座桥是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 许多像老汉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就充当了党联系群众的“桥”。
“桥”在本文中有什么含义?
延伸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写大雨和洪水有什么区别?
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出了雨的大、急,洪水的疯狂肆虐,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为后文写人们的慌乱蓄势,烘托出了主人公老汉崇高的精神品质。
延伸问题
2.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村民们有哪些表现?
面对洪水,人们的表现是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挤做一团。
延伸问题
3.老汉是如何疏散群众,把群众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
老汉让人们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然后依次过桥。
延伸问题
4.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汉是一个沉着镇定、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舐犊情深的村党支部书记。
课文结构
桥
洪水 势不可当
人们 惊慌失措
洪水 狞笑
老汉 像一座山、临危不乱
人们 排队上桥、党员在后
洪水 窜、舔、爬、吞
桥 发抖、呻吟、垮塌
小伙子和老汉被洪水吞没
——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儿子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桥塌人亡
祭奠英灵
课文主旨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课文拓展
3
推荐阅读
《船长》
国学诵读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
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忠经 天地神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四大古桥】
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潮州广济桥。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