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4: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01
03
02
课文品读
01
课文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入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第( )——( )小节(入场)
5
10
13
11
第( )——( )小节(典礼)
第( )——( )小节(入场)
第( )——( )小节(典礼)
14
15
4
1
课文理解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课文理解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课文理解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文中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课文理解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群众在阅兵式上,看到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的强大,战士那样的威武,他们不断欢呼,不断拍手,尽管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他们还是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充分表现出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的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欢欣鼓舞的心理。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
课文理解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理解
‘两股红流’分别向东城、西城的街道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提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流行队伍。
课文理解
两段(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换掉括号里的词,对比体会。
洪流
游行队伍


光明
光亮
课文理解
课文理解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红流”指的是游行队伍。写出了游行队伍之长,火光之亮。
借喻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判断借喻的方法
概念: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没有喻词,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用“仿佛”“好像”“他想”等词语引出。
效果: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判断方法:本体不出现,没有喻词,只出现喻体。
课文赏析
02
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表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延伸问题
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延伸问题
2.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兵种多。阅兵场面中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支威风凛凛、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延伸问题
3.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课文结构
会场情况:“丁”字形广场
阅兵盛况
毛主席出现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大典盛况
开国大典
课文主旨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拓展
03
推荐阅读
《青年毛泽东》
边继石等
国学诵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礼记·乐记》戴圣)
走进传统文化
【十大元帅】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问:“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为什么是28响?
  答: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共有28周年。
补充小知识
课外拓展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