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我愿意是急流 开会迷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我愿意是急流 开会迷
诗海探珠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 炎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诗海探珠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离情的词。词的上片描述离别之情,先回忆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写他即将开始的返杭之行。词的下片写返乡之情也与此同法。先描写了眼前的别离,接着又描写了返杭后的情景。章法整饬,结构匀称。此词写离情不仅仅是写依依离别之情,而是在离情中又蕴含对离后归乡的设想。离别是感伤的,但返乡的状况又令人牵挂,作者表达自己的志向,不做“旧隐”宁做“晋菊”。而且作者全篇离情皆在景中,情景交融,言外之意别具一格。
基础自主学案
●词语积累
①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比喻处境艰难。
②稠密:数量多密度大。与“稀疏”相对。
③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④峻峭:形容山高而陡。
⑤懊丧: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⑥攀援:抓着东西往上爬。
⑦雪崩: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
⑧咒骂:用恶毒的话骂。
⑨常轨:正常的、经常或途径的方法。
●名句名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我愿意是急流》)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裴多菲(1823-1849),_________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
他做过演员,当过兵,
是1848年匈牙利资产
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
匈牙利
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最后在与沙俄哥萨克兵的搏斗中为国牺牲,年仅________岁。
他十五岁开始写诗,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我的歌》、《一个念头在烦恼着我》、《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
二十六
《把国王吊上绞架》等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翰》)和《使徒》。此外他还写过小说、戏剧和政论。裴多菲的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当代人民的斗争。他曾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________诗人。1911年,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并开始写诗,早期诗歌具有未来派的色彩。长诗《穿裤子的云》是一部爱情诗,但其基调是批判资本主义。十月革命后,创作进入
一个新时期。
俄国
他写出了短诗《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和《向左进行曲》以及剧本《宗教滑稽剧》和长诗《一亿五千万》等许多歌颂革命的作品。1919年至1922年期间,为俄罗斯电讯社的“罗斯塔之窗”工作,他的诗画题材广泛,简洁鲜明,颇受群众欢迎。他的讽刺诗《__________》辛辣地讽刺了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
开会迷
1924年以后,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先后发表了长诗《列宁》和《好!》,长诗序曲《放开喉咙歌唱》,讽刺喜剧《臭虫》,以及美国组诗和特写《我发现了美洲》等。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诗人开枪自杀,留下13卷诗文。
写作背景
1.《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娅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的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
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其中包括《我愿意是急流》,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2.《开会迷》
讽刺诗在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列宁很赞赏他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我偶然在《消息报》上读了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政治题材的诗……我很久没有感到这样愉快了。他在这首诗里尖刻地嘲笑了,讽刺了老是开会和不断开会的共产党员。诗写的怎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
相关知识
“列夫派”文学实际上是“未来派”文学的继续。十月革命并未阻止未来派这一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继续发展。这一派迅速站到了革命的一边,它一面继续坚持反传统的立场和革新语言的尝试,一面标榜自己为最革命的、纯无产阶级的艺术,宣称“未来主义就是国家艺术”。二十年代,未来派在没有得到官方支持而逐渐衰落之后,“列夫派”作为其替身出现了。
“列夫”系俄文“左翼艺术阵线”的缩写。该派的主要活动家大都系原未来派的成员,如马雅可夫斯基、卡缅斯基、特列嘉科夫、阿谢耶夫、克鲁乔内赫等。除仍旧主张反传统、新形式外,列夫派还提出了“生产技术”、“社会订货”等庸俗化的口号,试图消灭艺术的特性。
课堂互动探究
1.《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这首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
细节揣摩
“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等,或荒瑟冷落,或凋敝残败,诗人以此喻自己,而笔下的“小鱼、小鸟、长春藤、火焰、夕阳”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中的爱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相反相成间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也就是说,不管自身的处境多么险恶,命运怎样坎坷,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着你的幸福”了,那么“我”也就能变得勇猛强悍,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
2.如何理解《我愿意是急流》中意象的含义?
【提示】 全诗五个章节,围绕同一中心,反复吟唱,但反复而不重复。“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我们的爱情生活也许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同“一阵阵的狂风”作战的“荒林”,意味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磨难和打击;
“废墟”本已被遗弃,并正在“静默的毁灭”之中,表明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而谷底的“草屋”则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危;飘来荡去的“云朵”又昭示了诗人必然浪迹天涯的一生。凡此种种,都展现了抒情主人公不屈的意志和忠贞的爱恋。同时,诗人对“爱人”的描摹也同样耐人寻味:浪花中的“小鱼”,多么自由,多么活泼可爱;
树枝间鸣叫的“小鸟”,又是那样的天真欢快,甜蜜怡人;青青的“长春藤”,是一种永不消褪的美;炉中的“火焰”,一如爱的火焰,温馨而暖人;至于那“珊瑚似的夕阳”,不仅绚烂美丽,更能给人带来无限光明和“鲜艳的辉煌”。
3.《开会迷》第一节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这首诗第一节描绘开会迷们忙忙碌碌的样子。作者用“黑夜刚刚化为黎明”来形容时间之早,用四个“有人去”来刻画会议之多,用“公文就雨点儿似的飞来”形容事务之杂,用“五十来份”“都是最重要的公文”强调开会之切。第一节的描绘既交代了时间,又为下文的讽刺与批判作铺垫。
4.有人说《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是爱情诗,请说说你的理解。
【名师点拨】 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我的爱人”则是尤丽娅,这无疑就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如果非要作政治抒情诗解,那么,对这里的“我”的理解并不难,或者是诗人自己,或者是革命同仁。而“我的爱人”呢?应该是诗人及其战友们为之浴血奋战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业,是诗人矢志追求的革命理想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即意象的大小本末的错位。
深度探究
那么崇高,那么伟大,诗人愿意为之献身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业(革命理想),变成了“浪花”中的一尾“小鱼”,“树枝间”的一只小鸟,“废墟”上的一根纤细的“长春藤”……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令人难以接受,即使裴多菲本人也不会这么想吧。何况,这首诗作于1847年6月初,其时,诗人和尤丽娅的婚恋之事已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说,这就是一首爱情诗,诗人裴多菲调动起全身爱的细胞,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的爱的誓言,可谓震天动地、情真意切。
5.《开会迷》第四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开会迷?
【名师点拨】 这首诗的第四节用荒诞手法描绘了开会迷的丑恶嘴脸,这些人为了开会,居然将身子劈开,齐腰以上留在这里,那半截在开另一个会。诗歌极力刻画“我”“愤怒万分,像雪崩似的”“一路上喷吐着野蛮的咒骂”“满屋乱转”“大声叫喊”“理智失去了常轨”,但秘书的声音却异常平静。诗人正是将这种“失去理智”与“异常平静”进行对比,来刻画这种场面是司空见惯的,从而达到荒诞、变形讽刺的效果。
1.《我愿意是急流》
(1)多样的解读。首先可以把本诗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其次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
写作技法
(2)意象的独创性排列。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小鱼”——“小鸟”——“长春藤”——“火焰”——“夕阳”。意象层层递进,其排列组合具有独创性,使诗情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侧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开会迷》
(1)夸张手法。诗歌开端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开会迷们忙忙碌碌的样子,“公文就雨点似儿的飞来”“正在出席甲、乙、丙、丁……”,对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2)荒诞手法的运用。“一下子要出席两个会”,只得将身子劈开,分别参加会议。诗人用荒诞手法描绘了开会迷的丑恶嘴脸。
结构图解
1.《我愿意是急流》
●素材开发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这是著名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中著名的诗句。诗人含蓄地表达出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忠贞。
我愿意在时间的缝隙里凝望你,任凭那些滴滴答答的脚步,失去原本的意义。光阴的碎片,积累成一本回忆,翻开时,我听见谁,秋日的私语。
我愿意把你,捧在手心里,像冬日的雪花,或者春天的细雨。
写作素材积累
一颗种子,为谁发芽,为谁开花,为谁绽放的如此绚丽。我听见心底,那曾经厚厚的壳,碎成一片一片,溶解的那么彻底。
我愿意把目光,全都给你,像曾经看到潺潺的小溪,或者那些童年的记忆。那些在凡尘俗世中,逐渐变得尖锐而麻木的眼神,开始柔和地像一粒水滴;那些在苦难挣扎中,慢慢变得倔强而固执的注视,开始恬然地像春树的叶子。
●精彩运用
我愿意相信有来生
生命如缓缓打开的画卷,五彩斑斓的颜色涂抹成生命中绝美的花园。当我伸手去触碰那一片刻骨铭心的蓝,海般的蓝,只听见滴落的泪说,流淌着蓝色的你的片刻疼惜的凝望会是我今生灵魂的青冢。
圣诞子夜,我在清冷的月色中数着过往,一种柔软的幸福。我沉浸在那醉人的蓝中。
你曾经要求我珍惜自己,不要跟夜一起颓废,忧伤。我没有要你给我一个理由,那一刻我难得地安然的入睡。悄悄的,我感动,我流泪,只是不能让你看见。
此刻,你应该在做什么?思念还在我的心口翻来覆去,我轻轻的将它们揉碎,填满这憔悴伤感的夜,只是,有没有惊扰了海边你飞扬起的蓝色的梦?
最初的那个黄昏,当我被你桀骜不羁的言语重重地震撼着心灵,当我被你温柔如水的缠绵轻轻地激荡着心情,我便开始想象用蔽天飞舞的蝴蝶和暗夜幽蓝的浪花,做我编织已久的那个童话永恒的点缀。
落花问,卷风恋。若没有短暂的分离,我怎会了解爱是如此的难以掩饰,难以割舍。落叶飘舞的弧线,临摹了心弦上颤动的音阶那曲折的距离,一如你我。
把无数爱你的诗篇深深的镌刻在那些火红的蝶翼里,风的手指轻轻一碰,就那样纷纷扬扬的渲染着记忆。心尖落满悠然的相思,惊醒了远去沉睡的美丽。
潺然于耳畔的风声,开始撩动着我夜夜如歌的想念。对你深深的缱绻,和着你若隐若现的轮廓轻轻地翻阅,翻阅。
走进冬季,轻飏起片片洁白的精灵,做梦的衣裳。
灯火阑珊处,你浅浅的笑,让我沉醉的这般痴迷,我将自己化作那飘飞的雪花,落入你温暖的掌心,自此,温柔如水;自此,是长长久久的追随。
“如果相见不会太晚,我们就不会悲伤,和你手牵手,过得好简单。若我有天不见了,或许你会比较快乐,虽然有万般舍不得,也不愿看你难割舍,我所能为你做的,只有默默地祝你幸福。”
心底有幅干净美丽的画,我愿意相信有来生,去实现心底那幅蓝色的画。
你宽宽的肩膀,轻轻冲淡我悲伤的泪水,所有受伤的字眼,搁浅在唇上你吻的余香里。即使是残缺的珍惜,我都没有办法去抵抗。只是你有没有看见,童话里的天空在现实里划满伤痕?蓝色的。
因为你,我愿意相信有来生。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洁白的栀子花
[美]马莎·阿闰思
自打12岁起,每一年在我生日那天,一枝洁白的栀子花便会送到马里兰州贝塞斯达镇上我的家,不附名片,不附便条。多次打电话询问花店,均无所获,盖因系现金支付。
此后,我不再去查问送花
的人是谁了,只是尽情享
受那枝裹在粉红色绢纸中
的富有魅力的纯白花朵的
瑰丽和浓郁芳香所带给我的欢悦。
但是,我对谁是匿名送花人的猜测从未停止过,我最快乐的某些时刻,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揣测大概是那么个人,奇妙而激动人心,却又过于腼腆或怪僻而隐姓埋名。
冒出这许多遐想,有我母亲的一份功劳。她会问我是否替谁做了件特殊的好事以至人家表示谢意啦。也许是邻居吧,我帮她卸过满满一车的杂货。
抑或马路对面的那个老头,寒冬里我帮他取回邮件,免除了他不得不走滑溜溜的冰路的危险。然而,正值花季的我则更乐意猜想那送花人也许是我暗恋着的男孩,也许是钟情于我而我却全然不识的人。
我17岁那年,一个男孩使我心碎。那是他最后一次打电话给我的晚上,我哭成了个泪人儿,不知何时睡了过去。
翌日清晨醒来,我看到镜面上用唇膏潦草地写着这么几个字:“半神离去,真神到来。切记。”这句引自艾默生的话我琢磨良久,并把母亲写的这句话留在镜面上,直到我的心灵创伤得以愈合。当我最终把那几个字从镜面上抹去后,母亲明白一切又恢复正常。
我不记得曾经对母亲发过脾气,关门砰嘭作响,还扯着嗓门大声吼叫:“你根本不理解!”这实在是因为母亲太知我心了。
再有一个月我就要高中毕业了。偏偏在这时父亲因心脏病离开人世。我的情绪随之波动起伏,时而悲哀凄凉、自暴自弃,时而又恐惧万分、怒气冲天,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大事父亲是无缘亲眼目睹了。对于临近的毕业盛典,还有毕业班的演出和舞会,我变得一点都没兴趣。母亲虽然依然沉浸在悲恸之中,却执意不许我置身于那些活动之外。
父亲病逝前一日,我和母亲一起去商店买参加舞会穿的衣服。我们挑中了一件非常醒目的衣服,是用许多码印有红、白、蓝三色小圆点儿的细薄纱缝制的。穿上它使我感到像斯佳丽·奥哈拉一般漂亮,但是尺寸不对,父亲病故后,我把那件衣服给忘了,但母亲未曾淡忘。举行舞会的前一日,我发现那件衣服华丽端庄地搭在客厅的沙发上,大小正合适。
衣服并非像店里送来时那样装在盒内,而是以这种方式展现在我的眼前:亮亮丽丽,匠心独运,情意浓浓。我早已不在乎是否要添件新衣,可是我母亲却很在乎。
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感受到人间的情暖,招人喜爱,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相信即便身处逆境,人世间仍有神奇的力量和美好的心灵。
事实上,母亲企盼自己的孩子像洁白的栀子花那样可爱、健壮和完美,有股神奇的香味或者带点儿神秘的色彩。
我婚后10天,母亲撒手人寰。当时我22岁。就在那一年,再没有人送洁白的栀子花了。
【赏评】 本文作者以情入文,用清纯、凄婉的语言抒写自己的亲身所感,表现母爱的纯洁、博大和无私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洁白的栀子花”这条明线与母女之间深沉的爱这条暗线紧密交织,使文章显得有条不紊。以花起首,又以花收尾,首尾勾联使文章增色许多。精心构思,设置悬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岁生日的送花引起“我”的种种猜测和无尽的遐想,同时也使读者产生了疑问,直到文末,才水到渠成地点明送花者原是母亲,这样一来,读者和作者之间定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本文当之无愧为一篇至真至美的美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53张PPT)
西风颂 为你,啊,民主哟! 从滚滚的人海中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西风颂 为你,啊,民主哟! 从滚滚的人海中
诗海探珠
春 尽
郑 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
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逢雨,
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
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
唯有清泉漾白沙。
诗海探珠
【赏析】 这是一首旅人春行思家之作,语言清新明快,平淡自然,虽不着一字于议论、抒情,而情纯意真。
首联作者不说自己想回家,却说春风怪“我”春尽之时还浪迹天涯,这样写才显得含蓄,有诗味和诗趣。颔联两句写行路难,诗人从三个方面入手写,一是夜行,二是过岭,三是逢雨,在“夜来风雨声”中跋涉于崇山峻岭中,怎不令人有“行路难”的感慨呢?春天都已经匆匆归去,自己怎不风雨兼程,不分昼夜往家赶呢?颈联写山峦总是重重叠叠,连绵起伏,乍看无路,而实际上它向着远方逶迤延伸;
岭树总是密密麻麻,云遮雾绕,乍看路断,而实际上路还在脚下,而其间正蕴含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尾联的重点在“清”、“白”二字,“清泉漾白沙”,自然没有“车马喧”时“尘埃不见咸阳桥”之乌烟瘴气。屡遭贬谪的诗人,不免要从心里发出“穷则独善其身”的呐喊。
基础自主学案
●词语积累
①鬼魅:鬼怪;喻指搞阴谋害人的人。
②觅食: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③不羁:不受限制、拘束。
④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⑤摇曳:遥荡。
⑥映辉:照耀;映射。
⑦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⑧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⑨深邃:深奥的,深透的。
⑩迢遥:遥远。
●名句名篇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西风颂》)
来呀,我要创造出不可分离的大陆,/我要创造出太阳所照耀过的最光辉的民族,/我要创造出神圣的磁性的土地,/有着伙伴的爱,/有着伙伴的终生的爱。
(《为你,啊,民主哟!》)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雪莱(1792-1822),_______著名民主诗人。出身乡村地主家庭,1810年入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论学论文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
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
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
英国
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________年渡海遇风暴不幸船沉溺死。
雪莱是跟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文学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常任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又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
1822
其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有评论人间事物的长诗《仙后麦布》(1813),描写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诗《伊斯兰的起义》(1818),控诉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政治诗《暴政的行列》(1819),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1820),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等。
惠特曼(1819-1892),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小职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编入《________》。惠特曼的创作分三个时期。南北战争前,他的诗歌主要是反对奴隶制和民族压迫,
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
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
大自然和______。
草叶集
人
这时期创作了《自己之歌》、《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等诗篇。南北战争期间,他激励人们投入反奴隶制战争,歌颂战争英雄,哀悼被刺的林肯总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诗集《桴鼓集》。战后,惠特曼的诗歌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讴歌欧洲革命运动,赞颂人类物质文明。诗作有《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在艺术上,惠特曼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形式,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
写作背景
1.《西风颂》
作为雪莱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一诗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意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构思完成的。雪莱在该诗原注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创作情况:“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我的预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由自然界的闪电雷鸣,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狂风暴雨。1818年诗人受到英国当局的迫害,曾被无理地剥夺抚养亲生子女的权利,悲愤地离开祖国,飘流异乡。
就在此诗创作前夕,英国又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的8万工人为争取生活权利举行示威游行,英国政府竟派骑兵镇压,致使15名工人被杀,400人受伤。身在异国的雪莱听此消息,愤怒地写下了《1815年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诗,抗议当局的暴行,向劳动者发出战斗的号召。《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
2.《为你,啊,民主哟!》和《从滚滚的人海中》
这两首诗均选自惠特曼的《草叶集》,诗歌描绘了一个新世界的轮廓,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美国的形象。诗中讴歌的就是当时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民主和自由的理想。诗人创造了一种不拘音节、不押韵脚的现代自由诗体,开创了一种近乎口语的散文化自由诗体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相关知识
《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其中的这样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
《草叶集》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课堂互动探究
1.《西风颂》这首诗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提示】 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上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
细节揣摩
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
2.如何理解《为你,啊,民主哟!》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
【提示】 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反复强调“我要创造”,这里自然不是物质创造,而是精神创造。诗人以疯狂的激情要在祖国的土地上创造民主。这种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诗人把男人之间的“爱”拓展到一种民主的视野:诗人不但关注他个人的体验,也把男人之间的“爱”灌输到他的人民、他的国家中去,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接受。这里展现了惠特曼在美国内战时的民主形象,而这正是惠特曼的伟大之处。
3.《从滚滚的人海中》开头一节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 在滚滚的大海中,两滴水相遇了;在滚滚的社会人生的大海(人海)中,两个人相爱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背景的阔大与两滴水、两个人作为个体的渺小,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尖锐对立,两个个体在无限阔大的背景中相遇的概率几乎为零。然而,由于两颗心的强烈吸引,他们毕竟相遇了。这不能不说是奇缘、奇遇、奇迹,因而显得极为珍贵,值得庆幸,值得珍视,值得赞美。这首诗的第一节“情人”向“我”的低语充分表达了这一情感。
4.有人说《西风颂》这首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如何理解?
【名师点拨】 这首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整首诗从头至尾环绕着秋天的西风作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然而读了这首短诗以后,我们却深深感受到,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
深度探究
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
尤其是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
5.《为你,啊,民主哟!》这首诗三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名师点拨】 如果说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的是用男人的爱去创造民主,那么在第三节,诗人则将这种民主的精神扩展到女人身上,让女人享受爱和民主。如果说,诗的第一节是狮子在咆哮和呼喊,那么到了第三节,这种强音却流露出无限的温婉,“为你,为你,我颤声唱着这些诗歌”,正是声音的这种变化,让诗歌收束在无穷的回响之中。
1.《西风颂》
(1)气势豪放,想象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时而陆地,时而天空,时而海底,常常把读者带进雄奇壮丽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疯女飘扬的散发,大洋深渊的花草在颤栗萎缩,摧枯拉朽,使人惊心动魄。
写作技法
(2)情景交融的特点。诗的前三节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后两节融入了诗人自我形象和主观感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由景入情,两方面联结得自然、巧妙。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彩。
2.《为你,啊,民主哟!》
浩大的想象,辽阔的背景,高昂的理想,火热的激情,是这首诗独特的魅力所在。
3.《从滚滚的人海中》
(1)视角独特。作者用两滴水的相遇来写在滚滚人海中两个人的相爱。
(2)情思激烈,意绪深沉,但语调平和,于浓烈之极归于平淡。
结构图解
●素材开发
万世的西风,袭卷过家破人亡的山河,吹起过落魄之人皑皑的白衣。徘徊在人世的西风,你的飘逸,见证了多少踽踽独行的身影,慰藉了多少迁客骚人,多少思乡忆故的情愁?
是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吗?夫婿已去,“物是人非事事休”,西风的味道,是苦,是涩,是离愁?
写作素材积累
是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太白吗?你的故事,有多少屈辱和哀愁?友人已去,夜郎的西风,能带走你点点铭心的友谊吗?
是那“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乐音”的雪莱吗?你的理想曾让多少人奋勇前行!
●精彩运用
消逝,凄美了生命
春蚕自缚,满腹愁丝,生为吐丝,吐之既尽,亡而成工。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随火流,泪流既绝,化而为烬。
消逝,凄美了生命。
抬头,摘下一片枯叶;弯腰,拾起一瓣落红;向前,是老屋前的残垣断壁;回首,是破庙中的冷香锈钟。
开宝八年,他被押到汴京。大军兵败的喧嚣化成无声冷月,剜痛了他干涸的泪眼。昔日,那个只愿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南唐后主,今日面对消逝的繁华,独上西楼,月如钩,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一个男人,一个国君输了天下,失去帝王的头衔却成就了五代词的繁华,这不是消逝,而是亘古。
雪莱悄悄地走进了大海。从此,他以海为家,以船为家。他潮湿的口袋里一边装着诗集,一边装着济慈的春恋。
西风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雪莱消逝了的拷问。是啊,我们的生命中布满荆棘,世俗的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刺痛我们的心。世界有时仿佛是贝多芬无声的音乐,海伦黑暗的世界。而爱与真理的伟大让雪莱行走天涯,在消逝中寻找永恒。
于是有了《西风颂》,有了《致月亮》,有了《无神论》。
雪莱用他温柔的声音串上优美的文字编织凄美的神话,让忙碌的人们擦干婆娑的泪眼,解下心灵沉重的枷锁。
你可曾将凋零的谢花,也学黛玉悲悯地为它洒土,却忘了“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可曾伤神于自己的成长,迷惘于骆一禾的麦田却忘了我们的心灵正在空虚中洗尽了铅华。你可曾疲惫于世俗的尔虞我诈中,却忘了生命终究在消逝中直立成丰碑永垂不朽。
当我们的生命犹如落蕊般随风一点点消逝时,不要流下感怀身世的泪水。因为星星的眸子依然璀璨。
《创世纪》中曾记载亚当徜徉于伊甸园不肯露面,上帝问道:亚当在哪里?
亚当噤而不语。
如果是我,我会站起来说:
上帝,我在这儿。不比一个凡人好,不比一个凡人差。
在消逝中我看到了亘古。一首被凄美了的诗。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踏雪寻春
牛宪纲
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
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
当比三毛更三毛。
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摄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赏评】 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本文着墨成趣,妙在一个“趣”字。雪未消融冰未净,却有寒鸭戏春晴。此时踏步荒郊,于冬之静默中探寻春意朦胧,个中滋味,怎一个“读”字能解。倒不如脱迹于凡俗,心随文走,陪同作者做一次轻快单纯的陌上行,于清风徐来之际,感受野草返青的欣喜;
在积雪蓬松之中,攫取苇心坚守的秘密。本文并未落笔于春阳春景,却达到了以冬衬春的绝好效果,再加上略带俏皮的文笔,委实让人读来心向往之,乐难自弃。甚至,连心中隐隐的嫉羡也如返青的种子一般,于无声处潜滋暗长。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