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苦难与新生(一)
研读单元导读
研读研习任务
单元导读: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人。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军驱逐出大沽口。
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要求,否则以武力解决。
北京各界人士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到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段祺瑞政府前请愿。
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
打死打伤二百余人!
事后嫁祸共产党和少数民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
大屠杀的惨相和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于是在惨案发生2周后,写下了悲愤警示名作《记念刘和珍君》。
祭奠英烈(沉痛哀悼)
揭露敌人(控诉暴行)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写作目的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纪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写人叙事?
议论抒情?
以写人叙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
通读文章,批注出哪些是写人叙事,哪些是议论抒情。
(情感)
(载体)
形
神
走近刘和珍
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
写人叙事: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四节第5段)
军阀的血腥镇压
文人的无耻污蔑
希望革命反抗
抒情: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绝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以往的史实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利息!
——《无花的蔷薇》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反语
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径
抒情:
刘和珍君(小诗)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为了中国而死的
中国的青年
的确是
死掉了
中外的杀人者居然昂起头
不知道个个脸上
有着血污
在生活的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的刘和珍君
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君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刘和珍君
欣然前往请愿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的确是
死掉了
但真的猛士
真的猛士
将更愤然而前行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
作者思考的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是什么?
议论: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
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
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
更何况是徒手。”
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一小点进步
反对徒手请愿
教训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意义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鲁迅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以笔代戎,战斗一生。你是永远的“民族魂”!你用犀利而又温情的笔锋,饱蘸满腔爱国热情,用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在孤独中呐喊,在黑暗中彷徨,你那瘦削的肩膀犹如铁壁铜墙;采一支朝花,剪一抹斜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真的记忆在故乡遥想;华盖之下,横眉冷对终不悔,热风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大星殒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
(老师原创,欢迎模仿)
长歌当哭,控诉卑劣之徒 ;
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
寄哀思永存微笑旧影 ,
追忆往事痛悼逝者,
直面人生真猛士,
有正义感,有责任感,她为翘楚;
苟活者血色之中见希望;
抒发激愤告慰英灵。
正视鲜血非庸人。
示暴行徒留创伤尸骸
始终微笑,始终温和,谁是暴徒?
真猛士奋然昂首向前行。
悬求挽联:
悼芳魂小女子铸大勇毅。
赴国难真猛士显真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