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海探珠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思考】 诗歌第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三节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教材中给出的一些“读半边”容易出错的词语,它们的正确读音是:
庇护( ) 狭隘( ) 粗犷( )
执拗( ) 烘焙( ) 稗草( )
商埠( ) 圩场( ) 褫夺( )
粗糙( ) 绰约( ) 傣族( )
撺掇( ) 点缀( ) 补裰
( )
婆娑( ) 内讧( ) 聒噪
( )
脚踝( ) 菜畦( ) 畸形
( )
侥幸( ) 觊觎( ) 攻讦
( )
鞫讯( ) 桎梏( ) 痉挛
( )
气馁( ) 熟稔( )
木讷( )
琵琶( ) 枇杷( )
妊娠( )
坯子( ) 栖息( )
小憩( )
绮丽( ) 戕害( )
羞怯( )
苍穹( ) 龃龉( )
龌龊( )
刽子手( )
佝偻病( )
相形见绌( )
咄咄逼人( )
惴惴不安( )
婀娜多姿( )
囫囵吞枣( )
为虎作伥( )
同仇敌忾( )
恪守不渝( )
踉踉跄跄( )
提纲挈领( )
【提示】 (bì hù)(xiá ài)(cū ɡuǎnɡ)(zhí niù)(hōnɡ bèi)(bài cǎo)(shānɡ bù)(xū chánɡ)(chǐ duó)(cū cāo)(chuò yuē)(dǎi zú)(cuān duo)(diǎn zhuì)(bǔ duō)(pó suō)(nèi hònɡ)(ɡuō zào)(jiǎo huái)(cài qí)(jī xínɡ)(jiǎo xìnɡ)(jì yú)(ɡōnɡ jié)(jū xùn)(zhì ɡù)(jìnɡ luán)(qì něi)(shú rěn)(mù nè)(pí pá)(pí pá)(rèn shēn)(pī zi)(qī xī)(xiǎo qì)(qǐ lì)(qiānɡ hài)(xiū qiè)(cānɡ qiónɡ)(jǔ yǔ)(wò chuò)(ɡuì zi shǒu)(ɡōu lóu bìnɡ)(xiānɡ xínɡ jiàn chù)(duō duō bī rén)(zhuì zhuì bù ān)(ē nuó duō zī)(hú lún tūn zǎo)(wèi hǔ zuò chānɡ)(tónɡ chóu dí kài)(kè shǒu bù yú)(liànɡ liànɡ qiànɡ qiànɡ)(tí ɡānɡ qiè lǐnɡ)
2.什么叫“误读”和“异读”?
【提示】 “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错”了;另一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也就是读“混”了。“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读音不统一造成的。
3.“误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读半边。由于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②多音字。多音字指的是写法相同而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的字。所以在该读这个音的场合读成了另一个音,也是一种误读。③方言音。同一个字或词在方言中的读音可能跟普通话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方言音的影响也是造成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4.异读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异读词现象?
【名师点拨】 虽然异读本身是字音问题,但表现在词语中,就造成了异读词。语言中形成异读词有各种原因:①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成的。②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③误读造成的。
词的异读现象存在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异读词形成的原因既然非常复杂,异读词审音标准的制定就应该是细致而审慎的。异读词审音主要依据以下原则:一是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二是有利于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三是约定俗成,承认现实。为了解决异读词问题,1956年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5.分析一下著名的相声段子《白字先生》中的“白字先生”读错字的原因。
【名师点拨】 (1)形声字误读。如“谦逊”的“逊”,“待人接物”的“物”,“破绽”的“绽”等。形声字是指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形”指形旁,或叫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声”指声旁,或叫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但形声字发展到今天,不少形旁的字义已经很难理解,大多数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出读音。
(2)形近字误读。如“毛遂自荐”的“遂”和“逐”,“莫名其妙”的“妙”和“抄”,“深思熟虑”的“熟”和“热”等。
(3)多音字误读。多音字是“一字多音”,在特定语境中只能读某个指定的音,当不会区分时,就有可能读错。由此可见,碰到拿不准读音的汉字,不能根据想当然作出判断,必须要翻看字典才行。
[细剖·深析]
[楼主]
多音字一字多音,字音变化大,一不小心就会读错。要注意灵活运用词性法、语意法、例句法、组词造句法等,把握多音字的正确字音。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请与大家分享。
[沙发]
依义识音。
多音即意味着多义,词义不同,读音就不同。如2010年江苏高考题,就是考查了多音字,如“弹”“咽”“难”“鲜”“度”“参”等,都需要依据词义来确定读音。
[板凳]
据境辨音,依性记音。
多音字在一定的语境中读音是单一的。根据在词语中的词性特征进行区别。如“处”,在词语中具有动词词性时读chǔ,具有名词词性时读chù。
[三楼]
熟记特殊读音。
有些多音字在多数词语中读音相同,只在个别词语中读另一种音,应着重记这些特殊的,如“秘”在多数词语中读mì,只有在地名“秘鲁”中读bì和作姓氏时读Bì。
[整体·感知]
习题答疑解难
一、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正确读音是:千里迢迢(tiáo),办公处(chù),角(jiǎo)度,确凿(záo)。把“迢”读成“zhāo”是犯了“读字读半边”的错误;把“处”读成“chǔ”,“角”读成“jué”是受到多音字的影响;把“角”读成“ɡuō”是受到方言音的影响;把“凿”读成“zuò”是受到文白异读的影响。
二、解题指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形声字的字音,避免在读书认字时犯“读字读半边”的错误。
参考答案:举例略。
三、解题指导
参考答案:1.几张(jǐ),茶几(jī);2.挨着(āi),挨打(ái);3.执拗(niù),拗(ào)口;4.刻薄(bó),薄(bò)荷,薄(báo)片;5.背包(bēi),背(bēi)在背(bèi)上;6.一暴(曝)十寒(pù),暴露(bào)。
高考真题示例
“误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读半边”、“多音字”和“方言音”。学习本课,主要是消除不规范读音,要培养语感就要熟读规范的文章,重视朗读和背诵,将规范的语言模块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
高考对多音字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对多义多音字的考查,二是对同义多音字的考查。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之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造成一些习惯性误读。这些字也往往是高考设题的一个方面。
考点链接
经典例析
例1
【解析】 A.tán/dàn,yè/yàn,nàn/nàn; B.xiān/xiǎn,bó/bó,xié/yè; C.dù/duó,zhǎnɡ/chánɡ,jiě/xiè; 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答案】 C
例2
【解析】 佻—tiāo(阴平);着—zhuó着陆;这个字有四个读音,另外三个分别是,着迷—zháo;着数—zhāo(阴平);动词形容词后面的,顺着—zhē(阴平);拈—niān(阴平)。
【答案】 D
例3
【答案】 D
2011年春晚误读字举析(节选)
2011-2-9汉典网
一、群口相声《专家指导》中,“养生专家”将“脂溶性”一词中的“脂”读作“指”音。这个误读极为常见。
脂zhī。脂溶性,是指物质能在非极性溶剂(如苯、乙醚、四氯化碳、石油醚等)中溶解的性能。脂溶性物质的分子中通常带有较长的碳链。
二、相声《专家指导》中,“养生专家”将“腹空、腹胀、腹满”的“腹”字皆读作“府”音。
新鲜语料
三、继续说《专家指导》。“收藏专家”在台词中提到“落款”一词,不过读为“烙款”。“落”字是一个多音字,共有四个读音,分别为“là”、“lào”、“luò”和“luō”,其中“luō”音仅在方言词汇“大大落落”中出现,其余三个音较为常见。
落luò。落款,题献、题赠,在书画、礼品等上面题上赠送人和收受人的姓名年月或诗句跋语
四、此相声中“情感专家”将“潜意识”一词中的“潜”读作“浅”音。这个误读由来已久,也已经为很多人所注意。
潜qián。潜意识,隐蔽的思想活动
五、仍是“情感专家”,将“血型”一词中的“血”读作“雪”音。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血”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xuè”和“xiě”,不过要记住,这里没有“xuě”这个发音。
血xuè。血型,基于红细胞表面有无某种抗原可将人血划分为某一类型,标准的ABO血型系统可将人血分为O、A、B、AB四型
六、主持词中,主持人某某(忘了名字)将词语“诸位”中的“诸”读作“助”音。
七、在魔术《年年有鱼》中,专业“托儿”董卿小姐将“作揖”一词中的“作”读作阴平调“zuō”。《现代汉语词典》称“作”字在口语中可作一声,“zuō”音只在“作坊”一词中使用。
八、相声剧《还钱》中,某演员将成语“浑水摸鱼”的“浑”读作“混”音。
九、主持词中,周涛将人名“纪连海”的姓“纪”字读作四声“记”音。这个错误实在不该犯。“纪”是个多音字,其中“jǐ”音专用于姓。
十、主持人朱军在主持词中多次将“因为”一词中的“为”读作“维”音。多音字“为”在此词中的读音极易被人误用,标准读法应该是四声。
十一、主持人周涛在主持词中将“参与”一词中的“与”读作“雨”音。这个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甚至部分人已经不认为这是个误读。“与”是一个多音字,在此词中当读作四声“yù”。
知能优化演练
异 读
吴静男
我们这儿的方言不知怎么弄成这样的,老是与普通话犯拧。你比如说,邢质斌播稿子经常说到“送温暖”,恰恰这个“暖”与敝乡说男人一模一样,而且还是带有温度的“暖”,我听着没法不觉得这样的送法比刘欢与萨拉·布莱曼“我和你,心连心”还要一家人。再比如,老
美文佳作欣赏
在“星光大道”里遛弯儿的毕福剑被人昵称为老毕,而恰恰这个“毕”与敝乡说女人差不多。听着节目中此起彼伏的“老毕”、“老毕”,而应承的总是“毕姥爷”,我觉得还是语言的变形手术成本和难度都低。也许我现在的感觉错了:焉知“老毕”不就是奋战在综艺战场上的花木兰?我们这儿的方言患了错置的毛病,搞得我总是把人家的纯洁弄成了下流。
这种倒置在时间的长河里发生得更多。也举两个例子。比如,我老是把《诗经》中的“七月流火”理解为形容炎热的夏天,哪知这里说的大火星
(就是天蝎座那颗带红色的恒星)向西倾斜,是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时的天象。完全倒过来了。要是周朝的人听到我这样解释,就会像我听到“老毕”一样,有一种天文学的扑朔迷离感吧。“扑朔迷离”就是公兔母兔分不清,来自《木兰辞》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公的母的你都分不清,你还如何在社会上混?
另一个例子来自我与某人的争论,对方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嫌少了,“如果是五十斗米、五百斗米他会不会折腰?”对方说得越有气势,我听起来就感觉好似把“送温暖”、“老毕”的词尾重读,有一种严重滑稽的效果。如果“五斗米”真是米,陶渊明倒是愿意折腰的,他不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多的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有了锄头的衬托,折腰就变成了躬耕,其实姿势是一样的。而且,陶渊明躬耕所得不一定每日有“五斗米”,惟其如此,更显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生猛气概。
这里的“五斗米”不是指米,而是指督邮刘云、郡丞何泰那样的人。何泰的哥哥是彭泽县首户,偷税漏税,陶县令作难了他。郡丞就叫纪检监察人员刘云去找陶县令的茬,说他衣冠不整,上班没打领带。去你妈的!陶县令拂袖而去,把这些信五斗米教的人晾在一边。陶渊明不是与米过不去,而是跟小人过不去,否则后来也写不出“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样的诗句了。
异读也是一种对语言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往往是把人家堂堂的语言当成了“乡里小人”,而没承想一异读,反而暴露了自己学识上的“乡里小人”的面目,弄出了一出出闹剧、笑剧,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陶渊明那样的名声。
(选自2011年2月22日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赏评】 文章从新闻、综艺等节目的几个例子谈起,“我们这儿的方言不知怎么弄成这样的,老是与普通话犯拧”。作者对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提出了自己的新解,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里的“五斗米”不是指米,而是指督邮刘云、郡丞何泰那样的人。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39张PPT)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越王勾践墓
柴 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
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
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
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
烟树中原正渺茫。
诗海探珠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伤时之作。首联以苍茫、凄凉的景象和伤心的情怀开篇,加上“自”、“谁复”之反复咏叹,诗人寂寞悲凉之情是何等强烈。颔联吊古伤今,虽然“犹传”勾践“霸越乡”,可是今人却不见“亡吴事”,勾践复国报仇的壮举难以重见的哀愁涌上诗人的心头。颈联即景抒情,勾践墓、越王宫,雨打乱花,鸟翻黄叶,何等肃杀凄凉。诗人难道写的仅仅就是这些吗?那“高台望”到的汴京故宫,那想象中不久后的临安凤阙,不也都是这样的吗?尾联和辛弃疾、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望中原”时所表达的悲愤、沉痛的情感是一样的,恢复中原无望的惆怅也是一样的。
【思考】 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一节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有哪些?什么叫直音法?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提示】 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主要有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等。直音法是指用一个读音跟被注音的汉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直接给另一个字注音。它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①要求注音和查字典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必须先认识许多别的字并且知道这些字的读音。②有时不容易找到能用来注音的汉字。
2.什么叫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法?各有什么不足之处?
【提示】 反切法是指用两个汉字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找一个字作为反切上字,决定用什么声母,再找一个字作为反切下字,决定用什么韵母和声调,以拼出被切字的读音。反切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①要求注音和查字典的人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②汉字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读音的改变并不会带来字形的改变,这也会给使用反切带来麻烦。
注音字母法是指用独体古汉字的笔画式符号来给汉字注音。不足主要体现在:①没有彻底音素化,有的符号实际上表示两个音素。②采用的符号过于民族化,不便于国际交流。
3.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它包括哪些内容?
【名师点拨】 《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拼写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它是总结了前人汉语拼音的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设计和制定的,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这个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这个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是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三百多年来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经验总结。
《汉语拼音方案》内容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标调法、隔音法和省略法。“字母表”规定了26个字母的顺序、名称(即“读音”)、体式;“声母表”列出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它的顺序是按照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的;“韵母表”共列有39个韵母。表格内列出35个,同时对表格以外的4个特殊韵母作了简单的说明,对常用的韵母在不同情况下的写法作了规定;“声调符号”列举了表示普通话中的4个声调的符号,并举例说明了标写声调符号应注意的问题;“隔音符号”指出了隔音符号的用途和用法。
4.写一段话从作用与意义、体例、内容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现代汉语词典》。
【名师点拨】 《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词典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约56000余条。这部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除一般词语之外,也收了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和方言意义,不久以前还使用的旧词语、旧意义,
现在书面上还常见的文言词语,以及某些习见的专门术语。此外还收了一些用于地名、人名、姓氏等方面的字和少数现代不很常用的字。这些条目大都在注释中分别交代,或者附加标记,以便于识别。《现代汉语词典》由吕叔湘先生和丁声树先生任主编,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开创了我国语文辞书编辑出版的新时代。
[细剖·深析]
[楼主]
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基本以词为书写单位,而不是以字为单位一个字一个字地注音。词语有一个字构成的单音节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的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及多音节词,还包括成语等固定词组。例如:“戴帽子”这个非固定词组里有一个单音节词“戴”,一个双音节词“帽子”,注音时写成“dài mào zi”。“戴”和“帽子”是两个词,所以它们的注音要用空格隔开;“帽”和“子”是一个词里的两个字,根据词语连写的规则,“帽子”的注音是连在一起的。
请你谈谈汉语拼音运用还有哪些规律?
[沙发]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ɑ、o、e”开头的音节在给词拼音而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如果“pí’ǎo(皮袄)”不用隔音符号,写成“piǎo”,就容易发生混淆。
[板凳]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
“i、u、ü”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构成音节时要分别换成或加上隔音字母(“y”或“w”)。例如“yi(衣)、yɑn(烟)、yin(因)、yɑnɡ(央)、wu(乌)、wɑi(歪)、wei(威)、wɑn(弯)”。ü行韵母跟声母“j、q、x”拼时两点省略,写成“ju(居)、qu(区)、xu(虚)”;跟声母“l、n”相拼时仍保留两点,写成“lü(吕)、nü(女)”。
[三楼]
汉语拼音方案还规定:
(1)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写成“iu、ui、un”。
(2)关于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定标注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按照以下的口诀标注:有ɑ先标ɑ,无ɑ有e或o则先标e或o,只有i或u或ü则标i或u或ü,i、u在一块儿则标后一个(指韵母iu、ui)。
(3)关于“儿化韵”的注音。像“一块儿”、“红花儿”这样的词语,不是三个音节的词语,它们的后两个字读成一个音节,即在第二个字的韵母后面加上卷舌的动作,把卷舌韵母er作为韵尾,这种发音叫做“儿化”或“儿化韵”,念成“儿化韵”的后两个字合成的音节就叫“儿化音节”。注音时,“er”写成“r”,直接跟在第二个字的韵母后面。如“差点儿”注成“chɑdiɑnr”。
(4)字母大写的规则:句子开头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大写。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由几个词组成的专有名词,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5)普通话中并非所有的韵母都可以和所有的声母相拼。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38个韵母,应该组成约800个音节,但实际上能够相互拼音(即构成有意义的音节)的只有400来个。
[整体·感知]
习题答疑解难
一、解题指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我们对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具有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二、解题指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我们对零声母的掌握情况,并锻炼我们灵活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参考答案:举例略。
三、解题指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我们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并锻炼我们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参考答案:(括号中是改正后的汉语拼音,“正确”表示原拼音无误);①忧愁yiōu chóu(yōu),牙齿yá chǐ(正确),影响yǐnɡ xiǎnɡ(正确),衣服ī fú(yī),永远yiǒnɡ yuǎn(yǒnɡ),腰肢yāo zhī(正确)。②乌鸦u yiā(wū yā),温度wūn dù(wēn),青蛙qīnɡ wuā(wā),鸡窝jī wō(正确),见外jìɑn wài(jiàn),老翁lǎo wuēnɡ(wēnɡ)。③鲤鱼
lǐ (yú),遇见yǜ jìɑn(yù jiàn),约会yē hùi(yuē huì),缘分yüán fèn(yuán),红晕hónɡ yǜn(yūn)。④旅行lǔ xínɡ(lǚ),边区biān qū(正确),虐待nǜe dài(nüè),叙说shù shuō(xù),拒绝jǜ jüé(jù jué)。
高考真题示例
学习汉语,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汉字和认读字音,本节课就是要学习汉字的注音方法。与高考说明相对应的考点仍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重点。在复习语音时,要抓住词语这个重点,准确把握读音。而抓住词语这个重点也主要是抓住常用词语,即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主要精力应放在易读错的常用词语上。(2)重视积累。这里所说的
考点链接
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语和语感积累,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题上,不如放在那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反复熟读上,梳理、掌握初高中课本中词语的读音,通过课内外阅读、练习和看相关资料,继续扩大能正确认读的词语的数量。二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做题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建立自己因各种原因读错的字、词语的正误表,随时发现随时记,切实掌握正确读音。
经典例析
例1
【解析】 要注意对多音字、形近字和易错读字的辨析。A.溯sù。B.载zài,莘shēn。C.殷yān,刹chà。
【答案】 D
例2
【解析】 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如“栅”、“解”;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畜”;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露”。
【答案】 A
例3
【解析】 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故答案为C。
【答案】 C
公交站牌汉语拼音摆“乌龙”
2011-3-11《生活新报》
本报讯 记者 杨燕明 昨日上午,和先生像往常一样在海屯路大塘子等公交车,无意中,发现新设灯光站牌的汉语拼音不对,大塘子的拼音应该是dɑ/tanɡ/zi,而上面却写成了dɑ/tiɑnɡ/zi。塘读音“tɑnɡ”而不读“tiɑnɡ”。
新鲜语料
随后,和先生向附近的大塘小学的两名三年级的学生询问,两位同学认真地翻出字典来核对,字典里无法找到“tiɑnɡ”的拼音,系人为杜撰生造。记者打电话给昆明公交集团管理站牌广告制作的站牌部,工作人员李女士记录了问题,答复会尽快处理,并对细心的“市民”表示感谢。
知能优化演练
局长念错了一个字
孟局长在会议室向副市长汇报情况时,把“兢兢业业”念成了“克克业业”。副市长皱了一下眉头,咳了两声说:“不用念了吧,看看现场去。”
某晚,孟局长回到家,听夫人说,最近某个局长向市长汇报工作,把“兢兢业业”念成了“克克业业”,被市长当场杵了个猴腚脸。
美文佳作欣赏
第二天一上班,孟局长铁青着脸,对办公室主任吼道:“领导出了错,大家不去纠正,这反映工作作风有问题,马上开个会讨论一下。”
尹秘书说:“这次事件的主要责任在我。汇报材料是我执笔的,我字写得太潦草,把‘兢兢’写得分了家,像四个‘克克’字。孟局长过目时,涂掉两个‘克’字。我也没敢作声。我今后要认真写好汉字,决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我想问题不在这里,”孙处长点上一支烟说,“我想不管是谁,再‘兢兢’也不可能读准所有汉字的发音。问题在于汉字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兢’,为什么就不能念作‘克’呢,为什么就不能少写一个‘克’呢?”
“深刻。”李副主任说,“孟局长把‘兢’念成‘克’,显示了超前意识,精简机构之后,必然要精简汉字。”曹副局长清了清嗓子说:“我们马上要进入新世纪,新的世纪要求我们有新的思维。通过废‘兢’为‘克’的讨论,我们应该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打破旧框框,不要人云亦云,固步自封。”
孟局长听得眉开眼笑,最后作总结发言:“这个会开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大家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这对开创我局工作新局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赏评】 “兢”读jīnɡ,由两个“克”组成,但不能汉字念半边,如果仅凭形声字的特点来念,就容易读成“克”。局长“念错了一个字”,反映了某些领导能力差,而“孟局长”的下属们拍马屁的做法,更暴露了有些官僚主义的作风。
小说的主旨正是由“念错了一个字”这一事件揭示的。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54张PPT)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海探珠
【赏析】 诗句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开篇点题,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临江而建的高远气势,以下“南浦”、“西山”、“潭影”、“长江”,都是临江高阁的望中所见,并且用“朝飞”、“暮卷”为高阁包容万象增添主动性,观景之人自然也就与天地交融为一体了。次句笔意突转,想到当年建阁之人“佩玉鸣鸾”的豪华已经消逝,从“罢歌舞”的时间意识透出浓厚的历史情怀,在闲云潭影日复一日之中,物换星移,时不我待,因此发出帝子何在、长江空流的叹喟。诗中融滕王阁景象与对滕王的怀念于一体,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思考】 有人评论此诗“情景交融,寄慨遥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第四节
课堂互动探究
习题答疑解难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提示】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朝以前的创作基本上为古体诗(“齐梁体”除外),主要特点是无格律,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近体诗的形式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古体诗和近体诗内部又有五言、七言之分,分别叫做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此外,也有的诗歌字数随意而定。
2.什么叫“押韵”和“平仄”?
【提示】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所谓“平仄”特指字的声调而说的。我国汉字读音很早以来,每字都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的声调。从南北朝时的沈约所著《四声调》一书,把平仄有意识地运用到诗歌上来,但这本书早已佚失,内容无从考证。近体诗是根据《四声谱》分调原则,把平声称为平,把上、去、入统称为仄,每句按一定的平仄式,来调济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我们讲写近体诗就必须要讲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不讲平仄就非律诗。
3.什么叫对仗?它有哪些类型?
【提示】 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4.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他曾自撰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变节投敌,时人鄙视这个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请问,这样修改后,对联的意思有了什么变化?
【名师点拨】 洪承畴撰写此联,原意为歌颂皇恩浩荡,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添一个“矣”字,就有了无限感慨:你受明朝君王之恩的确似海深啊!而添一个“乎”字,直接提出疑问:但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上联君王之恩与下联洪承畴变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洪承畴卖主求荣的辛辣嘲讽!
5.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用“平仄”标出其格式,它是否符合一般格律要求?为什么?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名师点拨】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杜甫这首五言律诗,除第三句和第七句的首字和尾字外,全诗的平仄,都是绝对依照规格的。至于第三、七句的首字和尾字,当然是运用“一、三、五不论”这个原则了。
[细剖·深析]
[楼主]
近体诗的平仄组合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
“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亦然。你还知道哪些规则呢?
[沙发]
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
“平平仄仄平”。
[板凳]
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三楼]
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整体·感知]
习题答疑解难
一、解题指导
答案:A.①②③⑤ B.答案选C
解析: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词)。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
江晓(晚)景》,绝句)。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体诗)。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词)。
二、解题指导
1.答案:A—C—D—B。
解析:根据绝句押韵的原则,D.“柳条折尽花飞尽”应该是第三句,因为其他三句的最后一字都押韵;再根据绝句对偶、平仄规则:A.
“杨柳青青着地垂”(平仄平平仄仄平),C.“杨花漫漫搅天飞”(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及“柳条折尽花飞尽”判断应该先写“柳条”,后写“杨花”,判定应该先A后C。
2.答案:选A。“梨花院落溶溶月”是“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只有A.“柳絮池塘淡淡风”符合要求;B.“榆英临窗片片雪”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C.“带水芙蓉点点雨”是动作+形态+自然景物;D.“丁香初绽悠悠云”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
3.①D。清风“拂”面,轻柔、生动。其他的或缺乏美感,如“吹”;或太猛烈,如“掠、袭”。②A。月“落”枝头,有动感。其他的或不合当时场景,或太普通、缺乏动感。③C。船“横”浦口,有动感,船随水轻荡,很形象。其他的没有这种形态感。④D。“一声”与“数只”相对,声音清晰明亮,穿透力强。其他的缺乏美感,也对不上“数只”。
高考真题示例
诗歌曲调和谐才会有韵味,因此要讲究押韵。本节课主要探讨押韵和平仄问题,与高考考点对应的情况主要有:(1)语言表达技能——对联的撰写,(2)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点链接
前几年,多套高考试卷中对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对联闪亮登场。近几年,对对联的考查相对减少,2009年又有所回升,同时在语言表达、拟广告词、宣传语以及仿造句子中也会用到相关知识。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诗词知识,对解答此类题目非常重要。
经典例析
例1
(2010年高考天津卷)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学[ ]
【解析】 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得体。①“现……面目”“留……丰神”,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地写出了演员的特点。
【答案】 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
例2
(2010年高考重庆卷)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为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要想拟写对联,就得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有所了解。第一,上下联意思要相关、相对或相反;第二,上下联词性要相同;第三,上联末字一般为仄声(普通话的三声与四声),下联的末字一般为平声(普通话的一声与二声)。此题为对联的上联与下联都写了开头,考生作答时就得好好琢磨一下“千里为重”与“广大为庆”的含义,从中获取灵感,找到写作的方向。
【答案】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塑民族魂魄
(广大为庆,)庆国庆家庆贺神州辉煌
例3
(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莱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全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情景。A句中的“落红满地”与早春情景不合;C句中的“鸟空啼”中,一个“空”字写出了寂寞无奈之情,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合;D句中的“花欲语”是欲语而非实语,若选此句,末句“此是春来第一声”则无从落实。
【答案】 B
谈2011年春晚获奖对联
2011年春晚对联的特点
1.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五十六”三字两次出现,一明一暗,暗用时
“五”“十”“六”也是按照原来的顺序出现的。
2.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对句时需要注意“吟”“愁”“思”都是动词。
3.上联:虎步腾空去,悄然兔耳听春步
新鲜语料
蕴含两种动物、拟人修辞手法,“步”字两次出现。
4.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百善孝为先”,明用的为寻常语,暗用的为一句俗语;《常回家看看》,明用的是寻常语,暗用的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
5.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春”三次出现;“晚”两次出现,前一个是名词,“晚会”的意思,后一个是形容词。
2011年春晚对联的平仄
《联律通则》基本规则第四条“节律对拍”。所谓节律对拍,通俗一点讲就是节奏点(无论是律节点,还是意节点)要一致,如上联是2.2.1.2节奏,则对句也必须是2.2.1.2节奏,而不能出现2.2.2.1。
《联律通则》第五条“平仄对立”。所谓平仄对立即是指:
1.句中节奏交替,即上、下联句中各自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2.上下联平仄相反。
第一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节奏点是: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出句的平仄(已经)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的平仄(应该)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获奖的对联是: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节奏点完全符合,平仄也基本符合。
第二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节奏点是: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出句的平仄(已经)是: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的平仄(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获奖的对联是: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这个对句中的《丰年瑞》和《玉腊梅枝》都是词牌名。
第三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节奏点是: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出句的平仄(已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的平仄(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获奖的对联是: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节奏点是: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出句的平仄(已经)是: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对句的平仄(应该)是: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获奖的对联是: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节奏点是:春晚/迎春/春/不晚
出句的平仄(已经)是:平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的平仄(应该)是:仄平/仄仄/仄/平平。
获奖的对联是:岁寒/守岁/岁/无寒。
至此,可以说,获奖联在这两个规则上是无可挑剔的。
知能优化演练
胡耀邦的两大遗憾:不懂外语和古诗词中的平仄格律
2011-2-24天天军事网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1987年,他不再担任中央的重要工作以后,经常向我讲: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他说他自己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是不懂外语,二是不会中国古诗词的平仄格律。他选择了古诗文的习作。一类诗词是他送给他的老战友、老同志、老朋友的诗,如他在读完萧克将军《浴血罗霄》小说以后,给萧克将军写下这样一首诗:
美文佳作欣赏
寂寞沙场百战身,
青史盛留李广名。
夜度将军罗霄曲,
清香伴我到天明。
1953年9月毛泽东(左)、罗瑞卿(右)、胡耀邦(中)在北京西郊合影
井冈山时期,毛主席赞萧克同志为“白袍小将”。文革中,萧克致信毛主席说,那时红军队伍每多一个人,毛主席都说好呀,我们队伍又多了一个人。信中意思是希望毛主席团结大多数人。我问,为何把飞将军李广和萧克伯伯相提呢?父亲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按萧克同志的资历、条件、贡献来说,本应尽享大将名誉的,但革命队伍中有些事儿也说不清啊。
一类是给他的老熟人、老部下写的,如给魏巍同志的诗:
禹域乾坤变,人间爪鸿新。
樑音千百啭,此曲最牵情!
魏巍写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产生过很好的社会影响,他曾在父亲所在的华北野战军三纵队工作过。改革开放以来,他的思想变化很大,火气也很大,虽然他的观点我反对,但我也曾为他写过一封信反映情况,不赞成对他那种批评的方式。
当然也有些初次见面的朋友,相处一段时间,他也给别人题诗,因为人家恳请,赠送新朋友的。但有时也有个别情况是他不写的。一位山东干部告诉我,他曾恳请父亲给他写诗或题字,请求好几次。最后我父亲给他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可以给你写字,但我不能写,为什么?因为你还年轻,还有前途”。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他还写过一些诗词,赠送的却是他一面未识的同志,如甘肃作家姜安同志。姜安同志是一位坚强与疾病顽症做抗争的女作家。她写过一篇文章,记述我的二弟刘湖出生不久,就因父母要上前线,无奈将他送给延安的劳动模范刘世昌同志的故事。
1988年,她又来信问候我父亲的身体,父亲有感提笔而做,并且连作三首诗,最后一诗是这样写的:
沧桑变化寻常事,
人间悲欢最牵魂。
谁能偷得蟠桃果,
怜取卿卿锦绣文。
第一句似乎是指他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变化。第二句则是指人间的悲欢离合,大概也包括他对家庭的情感和责任。在战争年代,父母亲把自己刚刚生下的孩子送与他人,即便是相熟的同志,毕竟心情也不会是那么平静的,怎不牵肠挂肚?母亲送来亲生的儿子并多次探望刘家,嘱咐刘家:一,一定要给孩子讲卫生,二,要到上学年龄时一定让他上学。一一嘱咐妥当,才随父亲奔赴前线。后两句则是夸奖姜安同志的文章写得好,把文章比喻为从天上偷取下来的锦绣文章。
当然父亲的诗词,也有对当时不良风气、腐朽意识的批评,他认为不好的事情绝不同流合污。1988年8月,他在烟台休息,我带着两个孩子去看他,他乐呵呵地拿出李白的一首诗,给我们诵读,边读边笑,边称赞,以后他作了一首《饮酒歌》,前四句就是引李白的原诗: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酒价年年涨,酒瘾月月添。
量小非君子,醉昏才算仙。
滚他妈的蛋,为政在清廉。
父亲不是反对喝酒,他平日兴致好些,也喝一点。他反对的就是那种浪费公款,假公济私,不办实事,个人利益、帮派利益至上的,对人民事业又毫无作为的人。父亲对内部同志的宴请,非常提倡四菜一汤。当他在1980年左右知道全国全年的公款宴请竟达到二百亿元时,他既痛心公款浪费,更忧虑一些同志究竟把多少心思用于发展经济,用于体制的创新。为何他提倡四菜一汤呢?若有人愿做一番考证,我倒有一则史料。
1981年5月2日,父亲给我讲了一则逸事:“1953年9月的一天,我出国访问回来。主席在丰泽园的颐年堂(请我)吃饭,(主席平常是)三菜一汤。叶子龙同志说,主席的习惯是三菜一汤,这次请你是四菜一汤。下午两点半吃的。主席临时请来罗瑞卿同志。吃完饭以后,我们共同乘车到现在的八一湖一转。天快黑时回来。”他提倡四菜一汤,是否缘于此,待考。现在宴请是否也不必拘泥于此,但如今吃喝得热闹不堪,又有何必要呢?
今天,我想可以告慰父亲的是,他一生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他毕生的追求。在清明之夜,父亲可能又点燃一支烟,有微笑,也有沉思吧!
(摘自胡耀邦儿子胡德平先生追忆父亲的文章)
【赏评】 本文是胡耀邦儿子胡德平先生追忆父亲的文章,谈到了父亲胡耀邦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是不懂外语,二是不会中国古诗词的平仄格律。不再担任中央的重要工作以后,他选择了古诗文的习作。文章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对他的老战友、老同志、老朋友、老熟人、老部下的情怀。他的诗词,也有对当时不良风气、腐朽意识的批评,他认为不好的事情绝不同流合污。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他毕生的追求。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