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演唱)撒尼少年跳月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演唱)撒尼少年跳月来》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30 09: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撒尼少年跳月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了具有彝族民歌音调的儿童歌曲。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歌曲表现了撒尼族小朋友活泼热情的性格,再现了舞蹈时欢快热烈的场面以及小朋友载歌载舞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变换拍子,旋律大量运用切分音、附点节奏,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推动性和舞蹈性,情绪欢快热烈。全曲为单二部曲式。四小节一句,第一乐段四句,前两句节奏相同,后两句节奏相同。第二乐段四句,以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写成。低声部旋律延续了第一乐段的节奏特点,切分音表现了音乐的律动性,增强了歌曲的画面感。尾声利用休止符及紧凑的节奏将拉宽的节奏、舒展的旋律收了回来,形成完美的结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六(2)班学生的组织纪律较好,能在课前搜集资料,同学之间善于合作交流,能创编简单律动与舞蹈,音准把握较好,想象力丰富。但音乐节奏方面较为薄弱,像切分音,后起拍等节奏较难把握。为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重点从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等方面进行引导。通过歌唱,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歌曲韵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撒尼小朋友跳月时的欢乐心情,积极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并以饱满的热情、欢快的情绪自信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感受3/4、2/4变换拍子,体验音乐的内在韵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歌曲欢腾热烈的音乐情绪,感受我国西南地区音乐风格,产生探索民族音乐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欢快的情绪自信地表现歌曲。
五、教学难点:
学习3/4、2/4变换拍子时速度保持前后一致,使歌曲的演唱拍点准确,节拍重音突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舞蹈步入课堂,师生共舞《七月火把节》,走进课堂按男、女方阵就坐;
师:欢迎步入今天的音乐课堂,愿音乐能把同学们的激情点燃,就像熊熊燃烧的篝火一样。
2、你知道这《七月火把节》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吗?同学们对彝族有哪些了解?说说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3、走进撒尼族,课件展示。
导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撒尼人,跟着阿黑哥和阿诗玛一起跳月歌唱。
(二)、学习歌曲:
1、课件出示乐谱,听赏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感受音乐情绪。
2、学生交流。
一 )学习第一乐段
1、课件出示第一乐段,教师弹奏,学生聆听,注意变换拍子的交替。
2、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跟唱,并在2拍子出现的地方加以拍手予以突出。
提醒:变换拍子之间速度前后保持一致。
3、学生跟着教师的弹唱学习歌曲。
4、感受歌曲情绪,试着用这样的情绪来唱歌。
二)学习第二乐段
1、课件出示第二乐段。
2、同学听教师弹奏,感受其活泼跳跃的旋律。思考:这一声部和刚刚学习的第一乐段有何相似之处?
3、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4、跟着教师的弹奏,男同学来学唱这部分内容。
5、试着在合唱部分涂色处,选择拍手、跺脚等声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6、学唱高声部旋律:同学听教师弹奏,感受不一样的音乐形象。
7、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高声部节奏拉宽,旋律很舒展。
8、女同学跟着琴声学唱这部分,注意音乐中连音线范围内的音符时值。
9、男女同学共同合唱这部分。
9、共同学唱最后一个乐句,解决带有休止符的旋律。
10、尝试对第二乐段的完整演唱。
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视唱的过程中,发现乐谱节奏上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发展与行进,教会学生更加理性的学习音乐。
1、 全班同学试着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2、 再听课件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
3、 唱一唱,跳一跳,体会音乐变现的快乐情绪。
(三)、课堂小结
1、介绍云南少数名族地区的音乐,激励学生学习探索。
2、唱响《撒尼少年跳月来》。
七、教学反思:
  本首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撒尼人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动之中。通过两个乐段的试听、学习、演唱,发现学生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富有表现力,能从音乐中感受激情与快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音乐教学语言的表达不够科学,简洁,造成学生理解不准确。教师歌唱及伴奏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