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专题1—专题5)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 )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②
5.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http: / / www. / )
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7.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月 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8.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下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9.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10.“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①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②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1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 B.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
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D.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
13.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 ( )
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于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
14.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职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
①无产阶级专政 ②人民民主 ③人民公仆 ④工农联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C.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16.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 )
( )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19.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20.19 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 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1.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2.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2009年以来亚丁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海盗”出现过,这一“海盗”最有可能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3.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4.右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应该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福鼎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第25题21分,26题16分, 27题15分,共52分。)
25.(21分)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60岁华诞,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探究新中国成立和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党又奋斗了5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
(1)上述材料将中国共产党86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5分)
①日出东方——标志: ;
②星火燎原——标志: ;
③力挽狂澜——标志: ;
④艰辛探索——标志: ;
⑤拨乱反正——标志: 。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2)根据材料二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材料三 以下列三副图片作为主题探究的背景资料,请细心阅读并完成探究问题。
(3)请为材料三中的探究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并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和由此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五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结合材料三、四、五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材料六 透过服饰的变化,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喜欢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文化大革命”时期,从红卫兵小将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当时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加上衣料要凭布票购买,人们的衣服很少,衣裤多洗得发白,补了又补,成为“时尚”。衣服式样和衣着习惯在“文革”时期一度成为思想是否进步的一个标准,有的爱美女性就因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蓝、黑、灰、绿色调充斥中国街头。改革开放以后,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根据人教版《历史2(必修)》改编
(5)根据材料六,概括影响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4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还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3分)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1例加以说明。(4分)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27.(15分)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 ……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1)材料一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 (5分)
材料二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三 泰晤士河悲剧: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2)根据材料二、三中,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 (2分)
材料四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近代化的变化 (3分)
福鼎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5 CDDBB 6-10 BDBBC 11-15 DAAAB 16-20 ABDCC 21-24 CBBC
25.(1)①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的成立);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③遵义会议的召开;④中共“八大”的召开;⑤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5分)
(2)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共3分)
(3)主题: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与失误。(1分)
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2分)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是造成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2分)
(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4分)
(5)主要因素:外交关系的发展(或中苏友好关系的影响);政治运动的影响(或“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或改革开放的影响);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的影响。(4分)
26.(1)社会状况:商业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局动荡。(2分)
政治体制:民主政治。(1分)
(2)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
原因:小农经济。(或中国农耕文明发达;或自然经济的分散性。)(2分)
(3)主要观点: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传统)相结合。(2分);
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成功。(或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没有成功。)(2分)
(4)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区别:人民当家作主(或社会主义民主)。(1分)
(5)政治体制受经济形态的制约;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答2点2分)(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7.(1)重要因素:确立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1分)
原因: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②圈地运动,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③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④广阔市场的需求:⑤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手段积累。(1点1分,任答4点给满分4分)
(2)突出问题:贫富差距悬殊和环境污染严重;(2分)
(3)地位:英国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2分)
主要原因: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并拥有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自由贸易政策;(任答3点给满分3分)
(4)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民族企业出现;(任答其中两点,3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__ 座位号________
……………………………………………装……………………………………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