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30 09: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综历史
24.右图所示是考古学家发现的文物---青 铜器利簋及其铭文,它的发现为史学家研究武王灭商提供了新
证据。该文物及其铭文
A.属于实物证据,是研究周灭商的重要依据
B.属于文献证据,印证了武王灭商的史实
C.是金文中的神话传说,不能作为史料使用
D.属于艺术创作,不足以证明是武王灭商
25.汉唐时期,“中国”是指华夏、汉人的政治、文化区或者标榜拥有与华夏、汉人有着相同文明程度及政治合法性的非华夏、汉人政权统治区。元朝的“中国” 是其管辖的全部疆域同时包含汉人与非汉人、农业区与非农业区、东亚与内陆亚洲在内。这种变化
A.强化了“天朝上国”观念 B.扩展了华夏文明的内涵
C.固化了“华”“夷”的划分 D.有助于民族平等的实现
26.宋太宗时期,枢密院长官基本只用太宗藩邸旧人,枢密院副长官17人中,进士有10人,太宗
幕府人士有7人。这说明当时
A.科举选官制度受到打压 B.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C.皇帝重视对军务的控制 D.军政地位有所提高
27.明代,广东有“贾人子”于广利王庙香火财产中“三次计借过数百金,才出洋(贸易)便遇寇劫取”。清代,江西南昌县有姓蒋者,因家贫“乃质衣冠,得钱八百,贩粟五斛,肩鬻于市”。这说明明清时期
A.金融市场竞争激烈 B.经商观念较为浓厚
C.商贸活动获利丰厚 D.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28.在鸦片战争中的厦门之战、第二次定海之战、镇海之战浙东之战、乍浦之战等战斗中,汉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爱国官兵英勇抵抗英军,普通民众也主动抗击英军。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军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民族意识完全觉醒;
29.晚清民初,诸子学说被重新检视和演绎,知识阶层纷纷从中找出与民权、民生、民德、民智、民力等方面相关联的内容,如墨子、孟子学说,因其平等兼爱、尚武等精神内核与西方某些思想相似而被重视。这一时期的古学复兴
A.体现了维新派托古改制的设想 B.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
C.催生了“西学中源”说的出现 D.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新生
30.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些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
A.顺应了民主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B.掌握了革命统-战线的领导权
C.着力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
D.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纲领的贯彻
31.右图是1978年和2007年中国城乡人口比例示意,
图。图中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型城镇化战略
B.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经济的快速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2.罗马帝国时期,元老院这个在共和国末期作为军事独裁者“绊脚石”的存在,尽管它在行政、军事外交和宗教等方面的权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却没有消失于历史舞台。随着元首制的不断巩固,元老院的存在感更多地通过为元首授予荣誉与权力的方式得以体现。由此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的元老院
A.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优势
B.为皇权的彳使提供了法律约束
C.拥有国家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为皇帝的统治提供了合法外衣
33.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哲学正阔步前进,它把受其裁制的一-切对象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它的声音是最强音,人们在开始挣脱权威和陈规旧例的羁绊,以坚持理性的法则,几乎没有
一本原理和教条的书使他们完全满意。”可见,启蒙运动
A.是对神学的批判和继承 B.积极宣扬理性主义精神
C.规划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
34. 19、20世纪之交,康有为遍游四大洲31国。他认为欧洲某国“政治第- - ,武备第- -, 文学第一 ,警.察第一,医术第- -,电学第- -, I工艺第一,商务第- - ,宫室第-一,道路第-”。 该国位于图中何处
35.下图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阶段①_______国家对经济千预的减少
B.阶段②_______出现“滞胀” 、物价下跌
C.阶段③_______国家大规模增 加福利支出
D.阶段④_______美 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第一个方面是上层的统治-国家治理,主要是通过维护儒
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教化人民和建设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来为政治统治与社会发展提供基
本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基层的统治一社会治理, 主要是通过国家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
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民间法,比如乡约、族规等制度,乡绅、地主等精英,宗族、乡里等组织。
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央王朝力图将权力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地方。从直接统治
的乡亭里制到间接控制的保甲制的演变,只是为了适应乡村社会组织的变化,更为有效地统
治乡村。因此,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始终是影响国家与乡村权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
——以耦合治理机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
材料二
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军事主义结合的一个
体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推广城市化运动,发展城市体制,依
靠行省奴隶主阶级组成的自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建立起一套中央政府一行省机构- -地方
自治城市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机构,这对于帝国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地方治理体系的控
制是非常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双重治理体并不存在,如中华帝国那样长期的、可
调适的相互渗透、嵌入和依赖等良性互动关系。
——摘编自梁作擀《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 -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简析与古代中国相比,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不同。(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古代国家治理的因素。(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上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主要成就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点成就,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点成就间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要求: 明确列出两点成就,观点
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15分)
材料
北魏建国初年,中国北方遭遇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相当普遍,同时土地
高度集中,鲜卑军事贵族豪强成为北方土地上的大地主,农民(主要是汉族)在没有国家基层
组织的保护下,成为豪强田地上的雇农,甚至沦为农奴,农奴的赋税都由豪强自行收取,通
常,豪强的田税率是国家的两倍。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在汉人谏官李安世的建议
下,开始下令全国实施均田制。规定:- -对无头田的夫妻,男的授田40亩,女的授田20亩,
如果有耕牛,可加授田30亩。如果所授之田的质量不佳,可以加倍实授。与此同时,孝文帝
还着手打击豪强,强力没收和减少他们的土地,恢复汉民族的基层“三长制”,使农民的生产
和生活有所依托,有所保障。孝文帝的土地改革为北魏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摘编自梁盼《北魏的铁 血“土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的意义。(9 分)
46.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积极探询苏联在出兵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在与日
本军队的较量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1942 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国逐渐取
得了对日作战的优势,然而面对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仍是十
分艰难的。1945 年,在欧洲战场行将结束考虑苏联出兵远东这一问题时,美国国务院将重
心放在战后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这样的目标上,而军方则仍然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在军事上
打败日本。如果说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主要考虑的是促使苏联尽快参战的话,那么
此时美国政府所考虑的,则主要是尽力限制苏联参战所带来的影响。
——摘编自茹莹《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变化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苏联出兵远东的影响。(9分)
4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周培源,190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4 年,周培源被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
学课程,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及最高荣誉奖。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
周培源因不愿加入美国国籍,返回清华大学任教。1952 年,周培源专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
还担任校长。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献给了力学和理论物理学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
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几代力学和物理
学的知名学者,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从1974年起,他排除重重困难,组织人力和
物力,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使我国印刷业产
生革命性变化。他数十次代表科技界出席国际会议,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爱戴。
——摘编自李青元《中国科学家颂--- 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