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八校”202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A D D B B A B B C A
42. (1)特点: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学生的前途
主要是参加科举考试;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
讲、求教;书院的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 (6 分,任意一点 2 分)
影响: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
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
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
织形式。 (6 分,任意一点 2 分)
(2)不同的原因:古代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为主体,耕读文明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
正统思想,理学特别强调修身养性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为专制统治培养人才。 (6 分,任意一点 2
分)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西方思想解放,人文主义深入
发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民主政治发展的自身需要;近代技术革命下知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
源。 (4 分,任意一点 2 分,答四点 7 分)
42. 答案示例:
问题一:从 1870-1913 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
历史解释:18 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外扩展中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拥
有广大殖民地,是英国海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70 年英国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
中期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在 1870 年时在世界贸易中占比较
高。 19 世纪末以美、德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美
国、德国等生产力迅速发展,并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老牌资本主义
霸主英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德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上升冲击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问题二:从 1870-1913 年,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
历史解释:19 世纪末以美、德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
快,美国、德国等生产力迅速发展,并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老牌资本
主义霸主英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德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上升冲击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国,在技术迭代中逐渐丧失原先地位,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下降。 俄国通过农
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自身改革的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 页
虽在世界贸易中比重有所增加,但速度慢于美德两国。
问题三:从 1870-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反映了世界贸易
总额增长趋势。
历史解释:从 1870-1913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有
所发展,推动世界整体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竞争更为激烈,向外
扩展由原先的商品输出为主逐渐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垄断组织、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向多
中心化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亚非拉在民族觉醒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 在
世界贸易整体发展的情况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虽持续发展,但占比有所下降,是世界贸易总额
增长的结果。
45. 改革(1)办学宗旨明确;课程安排实行分科教学;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招生范围、考试毕业制度
均有所规定。 (8 分)
(2)促进了妇女就业,促进了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为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奠定基础;女子职业教
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毕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极不平
衡,主要表现在设置的科目和地域的发展均不平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经济的落后和战
乱的频等原因. 又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践证明,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变
革联系起来,单纯通过女子职业教育解放妇女是行不通的。 (7 分)
46. 战争答案:(1)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
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打击联合国军气焰;
增强志愿军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8 分)
(2)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
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
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
的国际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 分)
47. 人物(1)民族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2 分)
方式和举例:设管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安西、北庭都护府; 北方:安北、单于
都护府;东北:安东都护府举出一个即可 ); 册封(册封南诏王);会盟(唐蕃会盟“和同为一
家”);和亲(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方式一分,举例一分共 4 分)
(2)政治智慧:政策的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因俗而变);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坚持“大一统”的原
则,加强中央集权;构建边疆防御体系,完善国家治理模式。 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
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9 分)
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 页“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 题4分分)
24. 2021年3月20日根据“考古中国”通报,有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新的“祭祀坑”,与之前 的祭祀坑共同构成了“祭祀区”。专家推测,这是古蜀国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 所。这可以用来解释
A.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B.神学色彩融入了国家政治生活
C.礼乐制度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 D.早期人类文明的信仰及其文化
25.里耶出土的邮简“迁陵以邮行洞庭”,将邮简插入捆扎的公文信函并标注从“迁陵县衙”送到“洞 庭郡府”。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 庭郡”记录。里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简牍关于 “洞庭郡”记载与传世文献不相符合。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 B.史学新发现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
C.史料拓展更有利于全面理解历史 D.历史解释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传统
26.如表为唐朝前期人口增长数量与后人考证情况对比表。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政治局势影响人口的增加 B.归因于北人南迁开发南方
C.唐朝政府实行两税法的改革 D.安史之乱导致人口增长放缓
2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为江南地区以及 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也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材料中所描述 的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收入成为家庭重要收入
B.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逐渐盛行
C.江南地区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D. “苏湖熟,天下足”取代了“湖广熟,天下足”
28.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加倡导。 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 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实业救国有广泛社会基础B.工业文明优势被普遍认同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努力D.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29.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苏维埃政府并应保障富农扩大 生产(如租佃土地,开辟荒地,雇用工人等)与发展工商业的自由。如某一乡村大多数农民要求平分一切土地时,富农应照普通农民一样,平均分得土地。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30.“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 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苏 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 3%下降至1965年的14. 3%。日本、西 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这反映了
A.贸易重心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B.外交关系变动影响对外经济交往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D.五六十年代我国对外贸发展迅速
31.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分工的必要性个职业法学者阶 层形成了“。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是担负着解释和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 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而不是追求对法律哲学深度与高度的探究。这说明罗马法
A.法学家注重法律实践活动 B.法学家没有探讨法的本质
C.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理论指导司法活动有限
3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 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体现了西欧对理性和思想自由的新要求B.促进西欧民族意识和增强民族国家发展
C.严重动摇了西欧对基督教的信仰根据D.产生了否定西欧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
33.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不久,斯大林要求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斯大林对物理学家 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发生于两极格局形成时期 B.是苏联举国体制的政治胜利
C.遏制了战后美苏军备竞赛 D.加速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34.成立于1964年的77国集团,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00年4月举行了首届 南方首脑会议,中心主题为如何对付世界经济加速全球化给众多南方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 大风险等问题,使经济全球化积极有效的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77国集团的 做法
A.冲击了两极格局的国际关系 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顺应了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 D.缩小了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
35.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 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 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
A.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 B.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
C.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 D.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蕴
二、综合题(共16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 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书院的 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他们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 究与传播。书院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 儒家经典外,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书 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官府的赐田和赐币以及民间捐输,也有部分来自书院自营收入。随着书院影 响力的扩大,政府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书院的官学化色彩愈加严重,书院走出的学生主要还 是参加科举,同治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已经与科举合为体的书院,也一并成为历史。
——摘编自刘河燕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等
材料二现代大学理念在历史上有三次重大转变:从英国模式到德国模式,再到美国模 式。英国模式开启“博雅教育”的先河,始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两校均创建于中世纪),学生 在大学要学习经典文科课程而非“有用”课程,因为大学是学习“做人”的地方。到了 19世纪, 德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研究型大学模式,与英国模式不同的是,在研究型大学中,教 学和研究是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为了创造新知识,不是简单地存储已有知识。
早期的美国大学模式完全是按照英国模式建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大学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注重科学技术,不再是《耶鲁报 告》中强调的经典课程了;第二,注重研究,不再只强调教学;第三,来自政府和私人的大量资金涌入大学。
——摘编自钱颖一《大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书院与近现代西方大学在育人理念上产生 不同的原因。(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计量研究方法可以拓宽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下图是英、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的饼状示意图。
——根据(德)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根据以上两图数据反映的问题,并作出历史解释。(要求:提取一条问题信息作答即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15分)
材料:清末出现了女子实业学堂。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明确其宗旨为:“贯通中西各科医,而专重女科,使女子之病,皆由女医诊治。”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手工分绒线、针黹、织造车 造4种,分别开设不同课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的章程规定.“每学期之考试成绩,品行优劣,及 实习之勤惰,于放假时发报告纸,送家放察阅,凡有事告假,须有家族信据方准”;扬州女工传习 所规定其招生条件:身家清白、心性灵敏、体格强健,年在8至16岁女工;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 规定,考试时“聘请中西著名医生莅院,按照科学考试.合格者给子文凭.准其行医。
民初,部分女子得以接受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具备了进入较高层次的职业领域的专 业技能.造就了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性。1918年全国职工(川、晋、豫、甘、吉等地除外)共有488605人其中女工为181285人,占到三分之一以上。随着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女子越来越多,但女子就业的压力增大,就业状况不佳,如就业机会不均等、男女同工不同酬等。为改变这种状况,1931年2月.南京政府颁布新的《工厂法》、《中华民国民法》,正式确认了女工的8小时工作制、男女同工同酬、保护妇女劳动权益及妇女从事社会职业和实业活 动的权利。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虽然发展缓慢.但毕竟开创了女子职业教育之风。确立了 女子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一系列女子职业学校,并在分科、课程及教材、行政组织、训育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摘自王秀霞《理论导刊: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2006年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未女子职业教育的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对清末民初的女子职业教育进行评价。(7分)
46.【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 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第9 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 的有利态势。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 场激战。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 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道格 拉斯 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 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摘自 《 冰雪长津湖 》
( 1 ) 根 据 材 料 并 结合 所 学 知 识 , 分 析 长 津 湖 战 役 的 影 响 ( 8 分 )
( 2 ) 根 据 材 料 并 结 合所 学 知 识 , 请你 谈 谈 长 津 湖 战 役 蕴 含 了 哪些 精神 ( 7 分 )
47 . 【 历 史 — 选 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 料 一 “ 王 者视 四 海如 一 家 , 封域之内 , 皆朕赤子 。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 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 李 世 民
材 料 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上述情况归纳唐太宗所采取的民族政策及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举例说明。(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民族政策所蕴含的政治智慧(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