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升华与凝华 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7 升华与凝华 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30 09:52: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7 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 B. 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 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 D. 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3. 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4.(2016·上城模拟)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 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 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5.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 B.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6.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个容器中,不一会儿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用镊子将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蒸气
7.寒假期间,我校九年级学生宋楠、吴栋到滨州缤彩蝶园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俩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液化 B. 凝华 汽化 C. 升华 汽化 D. 熔化 液化
8.(2021九上·西湖月考)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珠是液化产生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 寒冷的冬天,室内开着暖气,在室外的玻璃窗上会形成一层冰花或水珠
C. 干冰升华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D. 在气温零下的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升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9.(2021·瑞安模拟)小明在一次宴席上看到,当服务员往盛有干冰的杯中加水时,水立刻剧烈“沸腾”,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对白雾的形成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放热,水吸热汽化 B. 干冰升华放热,水蒸气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水吸热汽化 D. 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
10.(2021七下·浙江期中)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
11.(2020七上·仙居期末)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 “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 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二、填空题
12.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 ℃。
13.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露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2)冰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4)铁水变铁块:________,________。
(5)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6)碘变成碘蒸汽:________,________。
14.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________,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三、解答题
15.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后才放盐.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
16.(2020七上·吴兴期末)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________,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7 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
根据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判断物质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解:
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液化 B. 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汽化
C. 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熔化 D. 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凝固
【答案】 D
【解析】A.春天,湖面的上空弥漫着大雾是空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A正确;
B.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是因为汽化吸热,B正确;
C.秋天,从冰箱取出的冰块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正确;
D.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霜是凝华,C错误。
故选D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 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故选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
根据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判断物质物态变化的名称.
4.(2016·上城模拟)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 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 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答案】 A
【解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冰花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A.
5.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 B.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A、北海的春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墙壁,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出现墙壁“冒汗”现象,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与相同质量的气体物质相比,升高相同温度时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所以用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故B正确;
C、夏天把水洒在地面上时,水蒸发时吸热,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故C正确;
D、樟脑球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故D错误.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常用来做冷却物质;
(3)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吸热;
(4)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6.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个容器中,不一会儿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用镊子将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白雾是水蒸气
【答案】 C
【解析】干冰的温度很低,放入容器后,会吸收容器的热量使它的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容器外壁会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出现白霜。将干冰放入水中,它会从水中迅速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于是产生大气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水中出现大量气泡。由于水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面附近放热发生液化现象,于是出现很大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解答】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形成,因此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气泡内的主要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C正确;
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7.寒假期间,我校九年级学生宋楠、吴栋到滨州缤彩蝶园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俩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液化 B. 凝华 汽化 C. 升华 汽化 D. 熔化 液化
【答案】 A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解答】解:人工造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白雾”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
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为凝固和液化.
故选A.
8.(2021九上·西湖月考)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露珠是液化产生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 寒冷的冬天,室内开着暖气,在室外的玻璃窗上会形成一层冰花或水珠
C. 干冰升华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D. 在气温零下的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升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答案】 C
【解析】根据物质的物态变化及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分析。
【解答】A、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B、寒冷的冬天,室内开着暖气,在室内的玻璃窗上水遇冷形成一层冰花或水珠 ,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符合题意;
D、在气温零下的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升华现象,会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1·瑞安模拟)小明在一次宴席上看到,当服务员往盛有干冰的杯中加水时,水立刻剧烈“沸腾”,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对白雾的形成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放热,水吸热汽化 B. 干冰升华放热,水蒸气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水吸热汽化 D. 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
【答案】 D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当服务员往盛有干冰的杯中加水时,干冰吸收水的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水的温度迅速降低,水面上方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2021七下·浙江期中)小明在家过周末,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
D. 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 C
【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4)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地弄湿后,开窗通风干得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会“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而成的 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看到用久了的白炽灯变黑,是钨吸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然后再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行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2020七上·仙居期末)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 “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 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答案】 B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2.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 410 ℃,则它的凝固点为 ℃。
【答案】 升华;凝华;3 410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解答】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管内钨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先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管的内壁上造成的。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即它的凝固点为3410℃。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3410。
13.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露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2)冰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4)铁水变铁块:________,________。
(5)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6)碘变成碘蒸汽: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液化;放热(2)熔化;吸热(3)凝华;放热(4)凝固;放热(5)液化;放热
(6)升华;吸热
【解析】区分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弄清物质的除态和末态;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1)露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2)冰变成水,是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形成的;
(3)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
(4)铁水变成铁块,是铁水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的;
(5)雾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6)碘变成碘蒸汽,是碘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形成的。
14.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________,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答案】 小冰晶;凝华;熔化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现象,凝华时向外放热;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解答】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熔化。
故答案为:小冰晶;凝华;熔化
三、解答题
15.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后才放盐.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
【答案】 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解析】当碘的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
【解答】解: 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17.(2020七上·吴兴期末)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________,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答案】 小液滴(水);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处的“烟雾”是小液滴(水),“烟雾”形成的过程: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