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Ш (湘教版)
1.4 区域经济联系
2月24日,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张维为
湖北是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的关键区域,因为疫情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从日产到韩国现代都因为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创。中国iPhone工厂复工推迟的报道,使苹果市值跌掉270亿美元。德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问题,连美国的药品供应也出现了危机。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三、产业转移
学习任务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有哪些?
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AFTA )、欧洲联盟( EU )、
欧洲自由贸易协定( EFTA )、欧洲经济区( EEA )、东亚经济论坛( EAEC )、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CUSF 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
一、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
亚太经合组织
20国集团的成员包括:
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和澳大利亚、中国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及发达国家韩国。。
G20
(二)、经济全球化
⑴含义:
跨国公司、国际贸易
①信息引领经济发展
②技术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
③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主力
④国际经济体系面临重组
⑤高素质人才无国界流动
⑥各国之间依赖性增强
⑦发展中国家改革与开放相互兼容
主要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⑵形式:
⑶趋势:
二、区域经济联系的形式: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作
我国区域经济联系形式
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产业转移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人才,资金,技术,管理
资源,能源,劳动力
1.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可以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据此回答(1)~(3)题。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不受外部的影响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AD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自
然
资
源
需求量和赋存量不匹配
地区分布不均
区域间不流动
适应区域发展
供给平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北煤南运
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
水资源: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鹤岗
鸡西
黑龙江
霍林河
东胜
石嘴山
内蒙古
阜新
辽宁
开滦
峰峰
河北
徐州
江苏
阳泉
西山
大同
山西
平顶山
河南
淮北
安徽
神府
陕西
六盘水
贵州
攀枝花
四川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北多南少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东部沿海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短缺
西部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需求量小,但能源丰富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东西部的能源差异
南北方资源的差异
南方地区
水多
煤少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北方地区
水少
煤多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一)南水北调
1、原因
2)华北平原缺水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讨论: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的起点、终点、优缺点(调水量、水质、配套设施、工程量大小(线路长短,施工难度,建设成本))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终点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现有可用的
配套设施
结合教材图1-20,说一说,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的起点、终点、优缺点(调水量、水质、配套设施、工程量大小(线路长短,施工难度,建设成本))
东线是从长江下游取水,通过扬水泵站,逐级北送到山东、河北等地
黄河以南需梯级提水北送(耗用大量电能,运营成本高),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终点 扬州——天津、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长江上游——黄河上游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用高;黄河以北可自流 虽地形较复杂,南高北低,水可自流 线路短,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现有可用的
配套设施 可利用现有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工期短 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但需挖新渠道,工程量较大;移民多
差
“调出区”居民
“调入区”居民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讨论、分析该工程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环境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调
入
区
调
出
区
南水北调的影响
①经济效益: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发展。②社会效益:避免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③环境效益:补给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①河口盐度升高;
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①促进江河治理;
②可减轻洪涝灾害的危害。
北方灌区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思考: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开源:海水淡化;节流:①修建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③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提高水价等
跨流域调水的其他工程
引黄入晋、引滦入津、
引滦入唐、引黄济青
跨流域调水要注意的问题
1、先节水后调水
2、先治污后通水
3、先环保后用水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CD(共32张PPT)
(二)西气东输
⑴ 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新疆气区
青海气区
川渝气区
鄂尔多斯气区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1、西气东输的原因
(2)能源供需矛盾较大
思考:
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有何特点?
2、说明什么问题?
开采成本低
储存、运输方便
价格便宜 清洁
使用方便
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使用不方便
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运输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优点
缺点
煤炭
天然气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比较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起点和终点
途径的省区
跨越的地形区
跨越的河流
自然带
线路走向
主体工程:新疆轮南→上海
一线工程
四川、重庆→湖北、湖南
2、线路
二线工程:新疆霍尔果斯→广州
线路走向考虑地形地势和城市分布
西气东输线路概况
读出西气东输两条线路经过的行政区简称
新
甘
宁
陕
晋
豫
皖
苏
沪
鄂
赣
粤
西气东输线路概况
读出西气东输两条线路经过的地形区、河流
塔里木
盆地
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宁夏平原
东南丘陵
黄河、 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
上海
新 疆
甘 肃
宁夏
陕西
山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
自然带如何变化
阅读教材P28-29的材料,西气东输对天然气输出区、工程沿线、天然气输入区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输出区)
经济方面: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方面: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生态方面:④改善当地城市大气环境。
对东部地区(输入区)
经济方面:①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方面:②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③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生态方面:④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阅读P28——29的有关材料,完成活动1、2
西气东输对甘肃的有利影响:
1、促使与天然气有关产业的发展
2、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西气东输对甘肃的不利影响:
①破坏植被及地表保护层,生物多样性受损。
②破坏动物生存栖息地,造成物种资源流失。
③造成局部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环境恶化,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增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④对保护价值较高的众多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西南
中南
西北
(1)原因
①水能资源分布不平衡
②经济发展不平衡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3)西电东送
京津唐工业基地
长三角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路线
源地 目的地
北线
中线
南线
黄河上游的水电
晋、陕、内蒙的火电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电
红水河流域的水电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唐地区
贵州六盘水的火电
南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的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红水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
红水河又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目前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量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思考
对输出地区(西部地区)
有利:
1、促进中西部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2、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
生态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
对输入地区(东部)
有利:
1、保障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2、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3、改善大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
(3)意义
(四)北煤南运
原因: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哪里?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三西”)
路线:通过铁路、海运的方式将“三西” →沪宁杭、珠三角、 海南
弊: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发生下沉;产业层次偏低
弊:燃煤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渣,加重大气污染;
煤炭调出区
煤炭跨区域调配
煤炭调入区
(3)北煤南运的影响
利:提供能源保证,促进经济发展
利:扩大煤炭开采量,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下图为我国部分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命题展示
(1)图示工程中,属于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为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为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①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比较落后
产业转移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我国产业转移案例分析
阅读课本31页最后一段,找出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迁移的原因: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迁移的影响:
对内地而言: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对沿海而言:①消极影响:就业率下降
②缓解环境污染。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台
湾
产
业
廉价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较低的土地价格
众多的发展机会
加速产业化步伐
创造就业机会
大
陆
原因:
①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产业升级;
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
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影响:
积极影响:加速广东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缩小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消极影响:可能给广东边远地区带来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方向:区域内发达地区→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
小结归纳:我国产业转移的三大表现及原因
(1)沿海向内地移——降低成本开拓市场。
(2)台湾向大陆移——追求机会、市场、劳力。
(3)广东向边远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高科技产业阶段
——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化工业阶段
低级阶段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小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
知识、技术、服务类型
——企业将生产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
地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区域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1、概念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3、原因
选择最佳区位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提高利润
资源和能源、劳动力(数质价)和土地价格、国家政策、消费市场、科技力量、环境政策或意识
4、方向:由发达地区转向欠发达、资源丰富区
5、影响
⑴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①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利于改善区域环境和降低资源消耗
不利:③减少就业机会
④引起资金,技术外流
⑵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①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③引进资金,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④加速资源消耗;⑤加重生态恶化;
高科技产业阶段
——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化工业阶段
低级阶段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小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
知识、技术、服务类型
2016年10月28日,美国波音公司首个海外工厂(波音737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选址浙江舟山,这是舟山群岛新区作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后的又一重大项目。完成1~2题。
1.美国波音公司到舟山建厂,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工业集聚 B.产业转移
C.产业转型 D.产业联系
2.舟山成为波音公司首个海外工厂的主要优势是
①科技发达 ②交通便利 ③政策优势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很多IC设计与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信息产业的集聚,形成了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集群。完成问题。
3. 信息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①水源条件优越 ②产业基础较好③科技条件良好④地价相对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信息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A. 节约劳动力成本 B. 承接产业转移
C. 集中处理废弃物 D. 促进科技创新
B
D
世界经济全球化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我国产业转移的三种类型
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影响
区 域 经 济 联 系
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
发展的趋势
二.东西部的经济合作
三.资源跨
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主要形式
重要意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北煤南运
四.产业
转移
小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