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 单项选择题
1.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 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可以用来制作半导体材料(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是( )
A. 二氧化硅 B. 粗硅 C. 高纯硅 D. 硅酸盐
3. 下列环境污染与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层破坏 D. 温室效应
4.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
A. H2O的结构式:HOH B. H2O2的电子式:H+[] 2-H+
C. CO2的比例模型: D. 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5.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 H2 B. CO C. NH3 D. SO2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在O2中燃烧可生成SO3 B. 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CO2和SO2
C. 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 D. SO2通入BaCl2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
7. 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A. SO2 B. NH3
C. HCl D. Cl2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 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
C. 酸雨的pH小于4.5
D.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9.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AgNO3 B. NaOH C. BaCl2 D. Ba(OH)2
10.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C. 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D.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对空气中氮的固定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 金属不能作为结构材料
C. 玻璃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材料 D. C60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2. 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的溶液是( )
A. 品红溶液 B. BaCl2溶液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澄清石灰水
13.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电解熔融MgCl2可制备Mg
D. 海水中含有溴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单质
14. 下列过程合乎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 B.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制氨气
C.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D. 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
15. 下列关于S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B.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
C. 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气
D. 二氧化硫能漂白所有物质,因为它具有氧化性
16. 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浓H2SO4具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
B. 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
C. 稀H2SO4与铜不反应,但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
D. 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
17. 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 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18. 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
A. HCl B. Cl2
C. NO2 D. NH3
19. 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通过如图所示的洗气瓶,(1)(2)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分别是( )
A. (1) NaOH (2) 浓H2SO4
B. (1) 浓H2SO4 (2) NaOH
C. (1) 饱和NaHCO3 (2) 浓H2SO4
D. (1) 浓H2SO4 (2) Na2CO3
20. 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 水、氨气
C. 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 D. 水、二氧化氮
21. 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是氧化剂
B. 浓盐酸是还原剂
C. MnCl2是离子化合物
D. 当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的Cl2为1.12 L(标准状况)
22. 标准状况下,将4.48 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100 mL的水中,气体体积缩小为2.24 L,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 剩余气体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C. 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1∶1 D. 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 mol
23.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几种:NH、Al3+、Mg2+、CO、Cl-、SO,为确认溶液组成,现取三份各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 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沉淀0.58 g,同时收集到气体0.03 mol(设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3)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6.99 g。
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原溶液组成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一定存在Cl- B. 一定存在Al3+和NH
C. 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Al3+ D. 溶液中SO的浓度是0.03 mol·L-1
二、 非选择题
24.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八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 H2 ② Cl2 ③ CH4 ④ HCl ⑤ NH3 ⑥ NO ⑦ H2S ⑧ SO2
(1) 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 (填序号,下同)。
(2) 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
(3) 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以收集的气体有 。
(4) 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 ,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
25. (2012·南通学测)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B是无色液态化合物,其分子含10个电子,在常温下F、H都是无色气体。(生成的水没有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F的化学式为 。
(2) H的电子式为 。
(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26. 现用浓盐酸、MnO2共热制Cl2,并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现已知反应: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甲、乙、丙三人分别设计三套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析,并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在空格内:
a. 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b. 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c. 有副反应发生 d. 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e. 污染环境 f. 可防止污染环境
优点 缺点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2) 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组装成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装置各部分的连接顺序是 (按气流从左向右的方向)。
(3) 实验中若用100 mL 12 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5 mol,其原因是 。(假定各步反应均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27. 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已知: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部分性质如下:CO2(过量)+OH-===HCO,HCO+OH-===CO+H2O;CO与H+反应生成CO2分两步:CO+H+=== HCO,HCO+H+===CO2↑+H2O。
(1) 目前,用超临界CO2(其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代替氟利昂作致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做法对保护环境的作用是 。
(2) 最近有科学家设计出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的工艺。其流程如下:
① 上述流程分解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小李同学在实验室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和药品制取K2CO3溶液。他所制得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③ 小张同学在数字实验室中用传感器对碳酸钾和碳酸氢钾的混合物样品进行成分测定,他分别称取三份不同质量的混合物样品,配成溶液,然后用相同浓度的硫酸进行滴定,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编号 1 2 3
混合物的质量/g 3.76 4.70 8.46
硫酸溶液的体积/mL 50.00 50.00 50.00
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mol 0.03 0.037 5 0.03
该混合固体中K2CO3与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所用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常见的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1. B 2. C 3. D 4. A 5. C 6. C 7. B 8. A 9. D 10. A 11. D12. A 13. C 14. D 15. D 16. C 17. B 18. D 19. C 20. C 21. D22. C 23. B
24. (1) ②④⑦⑧
(2) ①③⑥ A
(3) ①③⑤
(4) ①②③④⑥⑧ B
25. (1) H2
(2) ··C··
(3) 2Na+2H2O===2NaOH+H2↑
(4) Cl2+2OH-===Cl-+ClO-+H2O
26. (1)
优点 缺点
甲装置 d a、e
乙装置 f a、c
丙装置 b c、e
(2) F、B、E
(3) 小于 MnO2只能氧化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还原性减弱,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27. (1) 保护臭氧层
(2) ① 2KHCO3FK2CO3+CO2↑+H2O
② KOH或KHCO3
③ 2∶1 0.75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