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苏教版):化学反应及能量转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苏教版):化学反应及能量转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10 18:2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及能量转化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 燃烧液化石油气 B. 燃烧管道煤气
C. 燃烧氢气 D. 燃烧木材
2. 欲使煤在煤炉中充分燃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向炉内喷吹空气
B. 把大块状煤碾成粉末
C. 使用MnO2作催化剂
D. 提高炉内体系的温度
3. 关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4. 对于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A、EB、EC、ED分别表示A、B、C、D所具有的能量)(  )
A. EA>EC
B. EA>EC+ED
C. EA+EB>EC+ED
D. EA+EB5.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 会产生新的物质
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6. 实验中欲制得H2,最好的方法是(  )
A. 纯锌与稀H2SO4
B. 纯锌和浓H2SO4
C. 纯锌与稀盐酸
D. 粗锌和稀H2SO4
7. 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铝粉改成铝片
B. 铁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
C.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适当提高溶液的温度
D. 钠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8. 氨气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 s末为2.4 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 0.32 mol·L-1·s-1 B. 0.16 mol·L-1·s-1
C. 1.6 mol·L-1·s-1 D. 0.8 mol·L-1·s-1
9. 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 反应物量的多少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的快慢
1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s)+CO2??2CO,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 增大压强 ② 升高温度 ③ 通入CO2 ④ 增加碳的量 ⑤ 降低压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 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12. 在下列四种反应条件下,锌和盐酸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20 ℃时,将锌片放入0.01 mol·L-1的稀盐酸中
B. 20 ℃时,将锌片放入0.1 mol·L-1的稀盐酸中
C. 50 ℃时,将锌片放入0.01 mol·L-1的稀盐酸中
D. 50 ℃时,将锌片放入0.1 mol·L-1的稀盐酸中
13. 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盛水的锥形瓶内,立即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且液面相平(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后,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
① NaOH粉末 ② 18 mol·L-1的H2SO4溶液 ③ NH4NO3晶体 ④ Na2O2固体 ⑤ 生石灰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4. 为防止大气污染、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专家指出,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
A. 生物能 B. 化学能 C. 热能 D. 电能
15. 右图为番茄电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
B. 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 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D. 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16.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17.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 Ag B. Zn(OH)2
C. Ag2O D. Zn
18. 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19. 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
选项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Zn HCl
B Zn Cu CuSO4
C Cu Zn CuSO4
D Cu Zn ZnCl2
20. 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为纯铁)容易生锈
C.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长期放置后在其奖牌的表面变暗
21. 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改变
B. 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2.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如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23. 某原电池,将两金属X、Y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现Y电极质量增加,则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
A. 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 X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
C. 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CuSO4溶液
D. X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溶液
二、 非选择题
24.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 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       。
(2) 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        。
(3) 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分别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
(4) 夏天的食品易霉变,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       。
25. 如下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 稀盐酸于试管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 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稀盐酸的总能量。
26. 如图所示,把小烧杯放入25 ℃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大烧杯中,小烧杯(已被设法固定)中放有 25 g研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 H2O] ,再加入约12 g的氯化铵晶体,并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1)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 由实验推知,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7.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 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 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28. 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在“热敷袋”使用前,用塑料袋使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后你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铁锈存在。
(1) “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利用铁发生了     反应放出热量。
(2) 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
(3) 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
(4) 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 。
29. 某温度时,在5 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开始至2 min,求Y的平均反应速率;
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的反应方程式。
学反应及能量转化
1. C 2. B 3. A 4. C 5. C 6. D 7. C 8. B 9. D 10. C 11. D 12. D 13. A 14. C 15. A 16. A 17. D 18. C 19. C 20. D 21. A22. D 23. A
24. (1) 光照
(2) 催化剂
(3)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 温度
25. (1) ① 镁片逐渐溶解,②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③ 烧杯中析出固体
(2) 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析出Ca(OH)2固体
(3) Mg+2H+===Mg2++H2↑
(4) 小于
26. (1) 反应混合物为糊状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大烧杯中有晶体析出
(2) 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及水,故反应后混合物为糊状;同时使KNO3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使KNO3的溶解度减小而有晶体析出
(3) 小于
27. (1) 2Fe3++Cu===2Fe2++Cu2+
(2) 装置如右图: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e-===Cu2+
28. (1) 氧化
(2) C、Fe与NaCl溶液组成原电池,C作原电池的正极,使铁的氧化速率加快
(3) 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增强导电性
(4) 正极:O2+2H2O+4e-===4OH-,负极:2Fe-4e-===2Fe2+,化学方程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9. (1) 0.03 mol·L-1·min-1 (2) X+3Y===2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