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苏教版):物质研究的实验方法_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训练(苏教版):物质研究的实验方法_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10 18: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研究的实验方法__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烧瓶
C. 蒸发皿 D. 量筒
2. 下列实验操作: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取液体试剂、⑤ 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①④ D. ①③⑤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 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暴沸
4.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即用来配溶液 B.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C. 容量瓶上只标有所配溶液的体积和刻度 D. 在做蒸馏实验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浸没在液体里
6.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 mL的液体
B. 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 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7.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 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 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进小烧杯称量
D. 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8. 检验下列离子时,仅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能鉴别的是(  )
A. Fe2+(KSCN溶液) B. Cl-(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C. NH(NaOH溶液,加热) D. Na+(焰色反应呈黄色)
9. 下列实验设计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用焰色反应 B. 用激光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C.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 D. 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10. 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KCl FeCl3 NaOH溶液 过滤
B CO2 CO O2 点燃
C 氯气 水 浓硫酸 洗气
D 乙醇 水 钠 蒸馏
1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 配制150 mL 0.10 mol·L-1盐酸 D. 分离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互溶混合物
12.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蛋白质胶体与氯化钠溶液 B.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区分氯化铵与碳酸氢铵
C. 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纯净水与自来水 D.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织品和羊毛织品
13.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所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A 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氯化镁和泥沙 水、NaOH溶液 溶解、加足量NaOH溶液、过滤、蒸发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物 NaOH浓溶液 分液
C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水 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Fe粉中的少量Al粉 稀硫酸 溶解、加热、过滤
14.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Fe2+的存在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15. 区别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溴水区别甲烷和乙烯 B. 用碳酸钠溶液区别乙酸和乙酸乙酯
C. 用金属钠区别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别乙醇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16.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 皮肤上不慎溅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1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B.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18. 下列实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NH4Cl和NH4NO3两种物质
B. 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出NaCl和K2SO4两种无色溶液
C. 用盐酸可以鉴别NaHCO3、Na2CO3两种白色固体
D. 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氢氧化铝胶体和氯化铝溶液
19. 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20.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最终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容量瓶事先未烘干 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D. 定容后,摇匀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21.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所加试剂 分离方法
A SiO2(Fe2O3) 盐酸 过滤
B CO2(CO) O2 点燃
C FeCl2溶液(FeCl3) Cu 分液
D CH3CH2OH(H2O) Na 蒸馏
22.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 滴加Mg(NO3)2溶液 ② 过滤 ③ 滴加AgNO3溶液 ④ 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23. 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g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次序是(  )
① 加水溶解 ② 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③ 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④ 加入过量盐酸 ⑤ 加入过量K2CO3 ⑥ 过滤
A. ①⑤③⑥④② B. ①⑤③④⑥②
C. ①③④⑥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二、 非选择题
24. 如右图所示a、b、c、d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操作中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a、b、c、d相匹配的组合及其组合后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例如:C和a组合,用于制取气体。
(1) A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
(2) B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
(3) B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
(4) D与________组合,用于________。
25. (1) CCl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请按下列要求用实验方法鉴别之(简要地写出实验过程)。
① 只允许用一种试剂:____。
② 不用任何试剂:____。
(2) 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某学生用过量的Na2CO3使Ca2+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确认Na2CO3已过量的实验方法是____。
26.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法  B. 加热分解法  C. 结晶法  D. 分液法  E. 蒸馏法  F. 过滤法
(1) 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 ________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
(3) 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 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
(5) _______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6) ________从NaCl与NH4HCO3固体混合物中得到NaCl。
27. 实验室用密度为1.18 g·mL-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50 mL 0.1 mol·L-1的盐酸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250 mL 0.1 mol·L-1的盐酸溶液
应称量盐酸体积/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他仪器
(2) 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 用30 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 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 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 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 mL的容量瓶中
D. 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 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3) 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 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________。
(5) 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
28. 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现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Ⅰ. 查阅资料: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的测定。
Ⅱ.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试剂:水、试剂X的溶液等
实验过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试剂X是 ,其作用是 。
②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③操作(2)的名称是 。
④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
⑤如果溶液A为50 mL,则溶液A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物质研究的实验方法
1. C 2. A 3. B 4. C 5. A 6. D 7. D 8. A 9. C 10. C 11. B12. B 13. C 14. D 15. D 16. D 17. B 18. A 19. C 20. C 21. A22. B 23. D
24. (1) c 制备气体 (2) b 分液 (3) d 过滤 (4) d 向酒精灯添加酒精
25. (1) ①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CCl4,呈棕黄色的液体是蒸馏水(其他合理的方法均可)
② 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CCl4,上层液体是蒸馏水
(2) 沉淀反应后,用试管取出上层清液,再加入C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确认Na2CO3已过量(其他合理的试剂均可)
26. (1) F (2) C (3) D (4) E (5) A (6) B
27. (1) 2.1 250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 BCAFED
(3)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 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
(4) 偏低 偏低 偏高
(5) 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28. (1) AgNO3 沉淀NaCl中的Cl-
(2) 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
(3) 洗涤
(4) 否
(5) 0.4 mol·L-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