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0 18:46:09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识记字词
骇 惶急 疮疤
掳 渴慕 霹雳
悚 诘问 惧惮
hài
huáng
chuāng


pī lì
sǒng
jíe
dàn
·
·
·
·
·
·
·
拎读本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
“谋杀”我的隐鼠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长毛”的往事
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
连真正的名字也没有
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
多事,切切察察
不拘小节
麻烦规矩多
愚昧,无知,似有阿Q
精神
心地善良,仁慈,善
于帮助别人
精读并按以下句式说话:
读文章____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切切察察的毛病
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的睡相。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
真诚和善良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5.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6、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7、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哦”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
的睡相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

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日于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 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识记与理解: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阿长(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 震惊( ) 粗拙( ) 憎恶( ) 絮说( ) 惶急( )

chuāng
cháng
zēng
huáng
zhuó
zhèn
dàn
jié
2.选词填空:
(l)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 (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完全、全部)消灭了。
淡薄
消失


完全
诘问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判断正误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略写。( )




作业
1.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石井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课教案
20 12 年 10 月 8 日
课 题 《阿长与《山海经》 课时 第 一课时 课型 教读课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八.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以下字词: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疏懒 惧惮 孤孀掌握作者作品
能力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详略得当。(二)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三)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全文,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长妈妈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方法 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查阅资料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纲目 导学环节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有助成功 有 较好
学案导学一路顺风 有 很好
课前热身说唱都行 三分钟演讲 谈理想 热情高
检查作业落实命令 落实 预习充分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随机新颖 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那么,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复习作者了解作品
2、 示题板题交代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板书课题
3、 示标读标通俗易懂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长妈妈的性格特征。 学生读标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具体分明 一二组读课文 三四组解决字词 五六组复述课文 组长协调
②自主探究先尽本能 自主学习 各负其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③合作探究答案初成 小组讨论 明确答案
④展示成果有待验证 学生展示 组长协调
2、 批改交流同学互评 同位互改 返现疑难
3、 攻坚解惑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师生互动 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
②攻坚解惑学位主兵 解决易错题 强化记忆
③评价优劣根据学情 优秀的学生多 表扬
4、 修改读背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记入脑中 反复训练错题 强化记忆
②练习巩固强化提升 做同步1------9小题 独立完成
5、 总结收获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畅谈收获 效果好效率高
②自由展示 自愿
③教师展示或总结 综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 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1、 达标检测各显神通 ①自测 见达标检测提 自主完成
②批改 同位互批 发现疑难 纠错
③统计 完成效果好 表扬
2、 布置作业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默写生字词 书面作业
②预习任务 阅读高潮部分 分析人物性格 作者感情
课 后 反 思
作者通过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往事,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重、感激和思念之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运用欲扬先抑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附 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学生姓名------------班级----------------分数-------------------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
▲学习重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山海经》是___________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___________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____,如《刑天舞干戚刑》
二、我会学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ō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
⑤震sǒng( ) ⑥诘( )问 ⑦jí( )贯 ⑧pī 雳(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悚:
3. 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4、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
探究展示案
三、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2、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3、分析 “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 , , 的阿长的形象。
那又是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两次产生新的敬意了呢?我们下节课在一起探究吧
课堂检测案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我”起初为什么憎恨阿长,讨厌阿长 后来又为什么对她产生敬意
4、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
A.主语残缺 B谓语残缺 C宾语残缺 D主谓搭配不当E.动宾搭配不当 F语序不当 G不合书理
①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 )
②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鲜空气、阳光和海水。 ( )
③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就起床,准备出发了。 ( )
④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 )
⑤听了姜素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
⑥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
⑦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 )
⑧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 )石井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课教案
20 12 年 10 月 9 日
课 题 《阿长与《山海经》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教读课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表现手法 与 人物性格 详略得当的写法
能力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详略得当。(二)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三)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以及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结合习题小组讨论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纲目 导学环节教法步骤 导 学 内 容 附注(效果如何,或今后要注意的事项。)
课 前 准 备 课件引领有助成功 有 效果好
学案导学一路顺风 有 效果好
课前热身说唱都行 三分钟演讲 以理想为话题 积极性高
检查作业落实命令
一、 导入新课,示题示标。
1、 导入新课随机新颖 检查作业 熟读课文导入本科所学 复习巩固
2、 示题板题交代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板书课题
3、 示标读标通俗易懂 出示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详略得当。(二)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三)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学生读标
二、 探究体验,体会生成。
1、 探究展示初步体验 ①安排任务具体分明 一二组读课文 三四组解决字词 五六组复述课文 组长协调
②自主探究先尽本能 自主学习 各负其责 合作探究
③合作探究答案初成 小组讨论 明确答案
④展示成果有待验证 学生展示 效果较好
2、 批改交流同学互评 同位互改 发现疑难
3、 攻坚解惑评价优劣 ①筛选疑难师生互动 解决疑难 小组讨论
②攻坚解惑学位主兵 解决易错题 强化记忆
③评价优劣根据学情 优秀的学生多 表扬鼓励
4、 修改读背巩固强化 ①修改读背记入脑中 反复训练错题 强化记忆
②练习巩固强化提升 做同步 开放性作业部分1------5题 自主完成
5、 总结收获画龙点睛 ①反思草拟 谈收获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自由展示 自愿
③教师展示或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运用欲扬先抑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 当堂达标,布置作业
1、 达标检测各显神通 ①自测 做达标检测提 独立完成
②批改 同位互批 纠错
③统计 百分之八十五的同学做得较好 纠错强化记忆
2、 布置作业练预并重 ①本课作业 做同步 拓展性学习部分 合作探究
②预习任务
课 后 反 思
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本课所学,熟练的了解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准确地把握了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很好地掌握了人物性格,效果较好。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任务。
附 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生姓名------------班级----------------分数-------------------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写的?
探究展示案
一、合作探究之一
仔细阅读课文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七、课后拓展延伸。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二、合作探究之二: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1、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三、交流心得,课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①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 请写几句话表达一下。
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课堂检测案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