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2熔化和凝固》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解析
5 分钟训练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
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
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 液态 气态
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
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B.冰加热到0 ℃ 时才熔化
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
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食盐、松香 B.萘、冰、石英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B
3.钢在熔化成钢水的过程中( )
A.吸热,温度升高 B.吸热,温度不变
C.放热,温度降低 D.放热,温度不变
思路解析:钢是金属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B
4.在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如图4-2-1,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 )
图4-2-1
思路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答案:B
5.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冰化成了水;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以上四种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这是溶解,而非熔化。
答案: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冰化成水,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
6.下表是给某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6 -4 -2 0 0 0 1 2 3
由上表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_,它可能是__________;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min,试在图4-2-2中画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图线。
图4-2-2
答案:0℃ 冰 2 见图。
7.(2010江苏宿迁模拟)两个学习小组用图4-2-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观察松香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由图甲可知此时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各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乙、丙两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图能反映海波的熔化特点。
图4-2-3
思路解析:第一问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第二问,由图象可知图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图丙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而海波是晶体。
答案:48 乙
快乐时光
学生的提问
调皮的布朗因上课常开小差,在老师的提问面前总是哑口无言,所以被同学们称为“道先生”
有一次,布朗想报复一下老师,所以问:“看见一样东西,没有腿,从厨房的地板上溜过,老师,你说那是什么呢?”
老师想来想去,终于说“知道”。
布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那是水。”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降低
B.所有的固体都能熔化,而且都有熔点
C.水的温度达到0 ℃ 就会结冰
D. 0 ℃ 的冰比0 ℃ 的水更凉
思路解析:晶体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所有的固体都可以熔化,但只有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水温达到0 ℃时,还须继续放热,水才会逐渐结冰,故C错误。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即温度相同,故D错误。
答案:A
2.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 )
A.一定比0 ℃ 低
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 低
C.一定是0 ℃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 高
思路解析:水结冰,一要温度达到0 ℃;二要继续放热。只有夜里的气温比0 ℃低才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A
3.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炒菜时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炒菜时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思路解析:用焊锡补过的铁壶烧水,虽然焊锡的熔点小于火炉的温度,但当烧水时,沸水的温度只有100 ℃,而且沸腾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仍为100 ℃,低于焊锡的熔点,所以焊锡不会熔化。但是炒菜锅内油的沸点为287 ℃,高于锡的熔点232 ℃,所以炒菜锅不能用焊锡补。
答案:B
4.(2010四川达川模拟)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中的冰多些,乙盆中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水的温度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思路解析:只要两盆里的冰块未熔化完,那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所以选C。
答案:C
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4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图4-2-4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思路解析: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本题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大部分已熔化,但熔化过程尚未结束,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 ℃,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 ℃,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故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答案:C
6.下雪天,路面上积有厚厚的一层白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看到洒水车往路面上喷洒盐水, 这是因为( )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而使冰熔化
思路解析:通过理解题意可知,“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时候熔化。若选C或D,雪的熔点本来就是0 ℃,谈不上“很快”;若选B,使冰的熔点升高,而环境温度迟迟达不到熔点,雪不仅不能很快熔化,反而比正常情况熔化得慢了。
答案:A
7.根据所列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259 ℃ 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39 ℃ 金1 064 ℃
钨3 410 ℃ 钢1 300 ℃
A.在-268 ℃ 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思路解析: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液态;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固态。对于A:-268 ℃ < 氢的熔点-259 ℃,故-268 ℃ 时氢为固态。对于B: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一般在2 000 ℃~3 000 ℃ 之间,小于钨的熔点3 410 ℃,故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对于D:-40 ℃ <水银的熔点-39 ℃,故-40 ℃ 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
答案:C
8.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观察时间的顺序(min) 0 2 4 6
温度计示数(℃ ) 0 0 0 9
现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完全消失只有水 全部是水
思路解析:通过观察表格可以看出在前4 min内都是冰水混合物,且冰在慢慢减少直至消失,是吸热温度不变的熔化过程。
答案:冰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2010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图4-2-5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
图4-2-5
思路解析:通过直接观察图象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80 15 吸
10.(2010江苏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图4-2-6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 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图4-2-6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 。
图4-2-6
答案:(1)B、D、A、C (2)固液共存 36
11.(2010广西南宁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
(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4-2-7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2)请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画出实验记录表格。(注:不需填入数据)
(3)图4-2-8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象。
(4)根据熔化图象,可得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
图4-2-7 图4-2-8
答案:(1)B
(2)见下表
时间/min
温度/℃
(3)图象见下图
(4)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8
12.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 的水或者0 ℃ 的冰,哪种效果好 为什么
思路解析:汽水要冷却,应向外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多,汽水温度降低得就快。用0 ℃的水冷却汽水,0℃ 的水吸热水温慢慢升高;用0 ℃的冰冷却汽水时,由于冰是晶体,吸收了汽水放出的热量后先熔化为0℃ 的水,当全部的冰都熔化为0℃ 的水后,再吸热,0℃ 的水温度开始升高。比较可知:用质量相同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冷却汽水,0℃ 的冰比0℃ 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故0℃ 的冰冷却效果好。
答案:用0℃ 的冰效果好。因为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再吸热,水才能升温;而0℃ 的水吸热后直接升温,故相同质量的0℃ 的冰冷却汽水时,比0℃ 的水冷却汽水时吸的热多,汽水的温度相应地降低得也多,故用0℃ 的冰效果好。(共34张PPT)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上述自然现象与那个因素有关
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上面两过程中,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液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物质的存在状态与温度有关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态
液态
熔 化
凝 固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概念:
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转化叫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固态岩石
在高温下化成液态岩浆从火山口喷出
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岩浆冷却之后则成固态
熔化
凝固
什么现象?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 ·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1、酒精灯
2、三脚架
3、石棉网
4、烧 杯
7、试 管
5、温度计
6、搅拌器
8、火 柴
实验器材
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用外焰加热
1.实验探究:海波熔化
数据记录
二、熔化
时间(m)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41 43 44 45 46 47 47 47 47.5 48 51.5 53.5 55.5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温度(℃)
时间(m)
45
50
55
1
2
3
4
5
6
7
海波的熔化图像
思考:
1、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使海波受热均匀
注意事项:
1 、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2.实验探究:松香的熔化
时间(m)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52 55 58 61 62 63 65 66.5 69 72 74 83
状态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数据记录
温度(℃)
时间(m)
60
70
80
10
15
20
松香的熔化图像
海波的熔化图像
4
6
0
1
2
3
5
温度/℃
时间/min
40
50
60
45
55
6
0
1
2
3
5
温度/℃
时间/min
40
50
60
45
55
4
固 态
固夜共存
液 态
固 态
液 态
松香的熔化图像
A
B
C
D
分析:AB, BC ,CD段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BC段物质是否吸热,物质温度如何变化?B点、C点及BC之间各处于什么状态?(相同点、不同点)
软稀
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海波(硫代硫酸钠)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处于固夜共存状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2、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夜共 存状态(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
像海波(硫代硫酸钠)那样,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像松香那样,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3.固体的分类
固体
晶 体:
非晶体:
实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 明矾、各种金属等。
实例: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橡胶等。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相同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不同点
◆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即晶体熔化时有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
◆ 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4.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比较和条件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能继续吸热
几 种 常 见 晶 体
几 种 常 见 非 晶 体
思考:如何从图像去辨别晶体和非晶体?
所有金属
冰
5.几种晶体的熔点(℃ )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350 金 1064 冰 0
钨 3410 银 962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各种
钢 1300
~1400 铅 327 固体氮 -210
各种
铸铁 1200左右 锡 232 固体氢 -259
铜 1083 海波 48 固体氦 -272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1.晶体:海波凝固
三、凝固
时间(m)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温度(℃) 55.5 53.5 51.5 48 47.5 47 47 47 46 45 44 43 41
状态
数据记录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温度(℃)
时间(m)
45
50
55
7
10
12
9
8
11
海波的凝固图像
2.非晶体:松香凝固
时间(m)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温度(℃) 83 74 72 69 66.5 65 63 62 61 58 55 52
状态
数据记录
固态
液态
粘稠状态
温度(℃)
时间(m)
60
70
80
20
25
30
松香的凝固图像
◆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 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3.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比较和条件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甲
乙
温度(℃)
时间(min)
根据图像判断甲乙固体那个是晶体?哪个是非晶体?是熔化过程,还是凝固过程
小试牛刀
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2)晶体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
AB段处于 状态,BC段处于 状态,
CD段处于 状态,吸热的是 段,
(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是 。
乙
210℃
非晶体
AB、CD
BC
固体
固液共存
液体
A
B
C
D
甲
乙
时间/分
180
200
220
240
温度℃
1
2
3
4
5
6
7
3
AB、BC、CD
固态
液态
1、
熔化
凝固
2、固体
晶体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
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没有熔点
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要达到熔点。(2)能继续吸热。
同时具备
晶体凝固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2)能继续放热。
同时具备
(吸热)
(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2、冰的熔点是 ,在炎热的夏天,放在外面的冰会熔化,那么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 )
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已知环境温度是0℃,水能否结成冰?
冰能否化成水?
A B C D
1、ABCD四幅图像中,哪幅是晶体凝固图像?
那幅是非晶体熔化图像?
2、如果图A是海波熔化图像,那么:
在AB段海波处于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在BC段海波处于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在CD段海波处于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3、当温度处于晶体的熔点时,晶体是否一定处于
固液混合状态?
阅读P84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1)表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 ,它熔化时温度 ,它的凝固点是 。
(2)温度是70℃的萘是 态。
(3)铁、铜、铝在常温下是 态,水银在-30℃时是 态。
(4)酒精在-100℃时是 态,氢在 -260℃时是 态。
钨
不变
3410℃
固
固
液
液
固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 .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
2.小明在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 体,它的凝固点是 。
熔化
凝固
晶
48℃
练习
思考1.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思考2.测量-50 ℃的物体,能用酒精温度计吗?
思考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它们是有利还是有弊?
四、思考小结
1.固态 液体
熔化
凝固
2.同种晶体物质,熔点=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四、思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