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和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相同的是( )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沙坝 D.海滩
2.读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3.天涯海角南天一柱位于海南三亚市。从“天涯”“海角”二石东走约三百米,一尊高大兀立的圆锥形奇石,象一支神笔直指苍穹,这便是“南天一柱”石,高约7米,正面看像一颗哲人的头颅,侧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完成“南天一柱”的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海水沉积 B.冰川沉积 C.海水侵蚀 D.风力沉积
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m,该公路限速为30km/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 )
A.日本 B.荷兰
C.沙特阿拉伯 D.孟加拉国
5.环形公路的设计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 )
A.节省土地资源,保护沿线植被B.减小线路坡度,保障行车安全
C.增强驾驶人员开车的操控质感D.维持公路形态与自然环境协调
浙江大明山,位于杭州市西部的临安市顺溪镇,花岗岩地貌典型、类型丰富,花岗岩地貌演化过程明显,图a示意大明山花岗岩地貌模式,图b示意山顶残留石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大明山花岗岩地貌模式图中“穹峰—尖峰—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化学溶蚀 D.流水侵蚀
7.山顶残留石蛋的形成经历了( )
A.外力侵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球状风化
C.岩浆侵入—褶皱断裂—风力侵蚀
D.沉积作用—褶皱隆起—球状风化
左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岩浆侵入导致M处岩石成分、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对应右图( )
A.甲 B.乙 C.丙 D.丁
9.根据所学知识,推测N处岩层形成之后的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 )
A.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形成褶皱 B.外力侵蚀形成褶皱外力沉积岩浆侵入
C.形成褶皱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D.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形成褶皱外力侵蚀
边石堤是在坡地或沟谷中形成的小型梯田状或堤状的堆积物。它们呈弧形向外弯曲,并由上往下呈阶梯状下降,堤内积水成池。其形成与地表水流运动受阻、水体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积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边石堤的纵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地质景观,与边石堤的成因相似的是( )
A.V形谷 B.黄土高原 C.雅丹地貌 D.石笋
11.下列因索中,对边石堤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
A.粗糙或不规则的地表 B.湿润多雨的气候 C.可溶性岩石 D.单一风向
下图为某煤炭地质勘探队的钻探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区域的构造地貌的形成属于( )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13.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表述可信的是( )
A.甲处地表岩层为变质岩 B.乙处煤层埋藏深度最小
C.丙处露天采煤条件最好 D.丁处坡面径流流向西北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6.河漫滩多分布在( )
A.河流上游 B.河流下游 C.河流中游 D.河流凹岸
17.该地区河漫滩平原的形成条件包括( )
A.河流改道西移 B.河流水量减小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河流落差加大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19.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特征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四川省新龙县的红山丹霞地貌,海拔在4200-5100m之间,由古近纪时期的陆地湖相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构成,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还形成了方山、峰丛、石柱、石墙、石洞等地貌。下图为该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侵入体一三叠纪地层一古侵蚀面-古近纪地层-断裂
B.三叠纪地层-侵入体一古侵蚀面一古近纪地层-断裂
C.三叠纪地层一侵入体一古侵蚀面-断裂-古近纪地层
D.三叠纪地层-古侵蚀面一侵入体-断裂-古近纪地层
21.该地区多沟谷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热量充足,生物风化作用强 B.地势落差大,崩塌作用强
C.断裂带岩层破碎,风化侵蚀作用强 D.海拔较高,冰川侵蚀作用强
下图是旅游者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在洞穴中,千姿百态地貌映入眼帘,有石笋、石钟乳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地貌是( )
A.冰川侵蚀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海洋侵蚀地貌
23.该景观中,石笋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读“黄河三角洲40多年间岸线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40多年间岸线( )
A.一直向海洋推进 B.变化速率有明显差异
C.大部分时间后退 D.推进越来越快
25.根据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测1992-2005年来( )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状况好转 B.海洋对陆地的侵蚀在加强
C.沉积作用和海洋侵蚀趋向平衡 D.小浪底工程截沙作用明显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①②③④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该地区接受持续侵蚀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二、综合题
2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类型判断,甲是____,乙是____。
(2)从地表形态判断,甲处是____。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
(3)有人提议在丙处修建水库大坝,你认为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29.读“某河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浴场坡缓沙细,水清浪静,是避暑消夏的好去处。某单位拟在A、B两处河段建浴场,请在A、B两处选择,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钻取的沉积物自下而上依次应是____,理由是____。
(3)经专家研究发现,小岛D的面积在逐渐缩小,原因是____。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4月21日,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同步挂牌成立。“足不出区,购遍全球”。2018年猴年春节期间,天津自贸区欧洲贸易中心直销的“洋年货”受到广大京客青睐。
(1)描述图中陆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形成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
(2)结合上图中信息,针对当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环境特点,为该区域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提出具体建议。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岸线发育系统(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青海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图1示意该湖1973—2017 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图2)。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
(1)分析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3)推测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D 7.B 8.C 9.C 10.D 11.D 12.A 13.C 14.D 15.C 16.B 17.A 18.D 19.A 20.B 21.C 22.B 23.D 24.B 25.C 26.B 27.C
28.
(1) 背斜 向斜
(2) 谷地或者山谷; 甲是背斜,由于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常被侵蚀形成谷地
(3)不可行理由:丙处有断层,一是裂缝处易漏水,二是地层不稳定,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29.
(1)B处,位于河流右岸(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强,水流速度缓慢,河床浅。
(2) 砾石、砂、粉砂、黏土 颗粒大的先沉积
(3)上中游来水来沙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加剧。
30.
(1)以低山(丘陵)为主流水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2)重视(点)发展林果业(茶叶种植);水产业(养殖业);适度发展种植业(粮食种植)
31.
(1)青海湖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改变。
(2)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草场破坏,使湖岸土地沙化加剧;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水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水下地貌体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