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中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0 19: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扬中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lì。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ǔ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战lì( ) shǔn( )吸 硕( )果 堤( )岸
2.默写。(8分)
(1)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2)___________ 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大雪满弓刀。
(4)__________ ,正是河豚欲上时。
(5)晓战随金鼓, 。
(6)________ 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7) ,死即举大名耳, 。
3.病句修改:(4分)
①气象物候知识既实用又有趣。②正常的物候条件,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好坏。③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依据草木枯荣、候鸟去来、云彩变化等现象来安排农事。④诗人们也从大自然丰富的语言中得到灵感,他们常常由物候现象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传达出独特的审美体验。⑤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能了解前人积累的经验,增强科学意识。
上面的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忙修改,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1)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为
(2)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为
4.名著阅读(4分)
(1)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从野人手中救下了“ ” (人名) 。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人名)战胜了伤寒,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去基辅之前来到烈士公墓悼念战友。
(3) 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 、筋斗云。
(4)《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有道术,绑四个甲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绰号是 。
5.阅读下面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阅读后得出的结论。(3分)
材料一:在古老的历史上,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到了14世纪,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
料二:1940年,同属于日本“辖属”的台湾和琉球争夺钓鱼岛的归属权,日本东京法庭作出判决:钓鱼岛仍旧归属台湾管辖。1945年日本向中、美、英、法等盟国投降,声明无条件地废除两国之间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随即被废除。按照此约,台湾和它所属各个群岛包括钓鱼岛、琉球群岛,全部回归中国。
材料三:从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和1982年通过的《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看,钓鱼岛等岛屿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地质构造。钓鱼岛与中国台湾、澎湖、舟山群岛同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而与日本“辖下的琉球群岛”相隔着2000公尺深的海沟。按照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的原则,我国对全部东海大陆架享有主权,自然也对坐落在大陆架上的钓鱼岛等岛屿享有领土主权。
阅读理解与感悟(47分)
(一)诗歌鉴赏(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6.诗歌尾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7.与“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相同的一项( )(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D.南京桃花比北京早开20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yì):安定。
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诚不可缺 (4)卒亡天下
9.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坛而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吾闻二世少子也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2分)
〔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完成13~17题。(13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 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3.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14.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2分)
15.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16.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7.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2题。(16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 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既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18.如何理解“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 (3分)
19.文章写作者对村庄的思念,而在第②段还写到“想念一个人”,这是为什么?(3分)
20.文章第④段中说“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其表现在哪里?作者认为城市讨好“我”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作者在第⑦段中说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3分)
22.这篇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一下这篇散文的感情脉络。(3分)
作文(50分)
23.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能干)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栗 吮 shuò dī 2、略 3、(1)有语病的是第②句,去掉“正常的”或改为“物候条件正常与否,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好坏。”(2)有语病的是第⑤句,删去“使”即可。 4、星期五 保尔 七十二变 神行太保 5.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6、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守边士卒誓死消除边患,为国立功的愿望和决心。7、B
8.(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9. D
10.(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1.祖先躲避战乱; 隋炀帝失天下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1)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13.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14.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15.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16.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17.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18.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躁心绪。19.通过与“想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借”比较,突出了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因而感觉特别辛苦,不易。(“想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措”与“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身处城市思念村庄的辛苦和不易)(意思相近即可)
20.①表现:制造鲜活的陌生事物,不断变幻动感的色彩。②目的:不断离间我和村庄的关系,让我忘掉村庄。
21.因为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却失去了乡村的宁静自由,它的喧嚣让人烦躁、压抑,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所以作者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或者如:城市将无数村庄掩埋,将村庄阻断;一块块站牌写满了村庄的名字,召唤着村庄的亡魂;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延续了乡村的生命;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或者如:村庄虽然消失了,但它在城市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城市应该纪念它。城市是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它无时无刻不在祭尊着消失了的村庄。(意思相近即可)
22.离开村庄久了,对村庄无尽地思念——在城市寻找村庄的蛛丝马迹——从城市站牌上发现村庄的名字——领悟到村庄是无法消逝的,城市只是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延续了乡村的生命,是乡村的纪念碑。作者以对家乡眷恋的深情将四个部分逐层推进,浑然一体,布局严谨而自然。(意思相近即可)
23.作文 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