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文档属性

名称 爬山虎的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3 20:22:00

文档简介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一、基本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主题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需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设计为第一课时,为时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5个生字,理解重难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重点赏析朗读爬山虎叶子特点部分。
内容分析:
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清全文脉络;
2、难点: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重点中的字词是阅读的前提基础,奠基作用不可忽视,而第一课文主要整体感知,因此理清脉络亦是重点。难点是本课时的另一个任务,即学习课文第二段,这段文字特别优美,不是课文主要内容,却是最美的部分,因此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品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识字教学减少了比重,阅读教学成为重头,实际生字积累依然非常重要,是阅读的前提基础,而且本班学生的识字基础一般,自学能力不够强,我因此在第一课时平均安排教学比重。最重要将生字词扎实掌握,再赏析朗读课文内容。
设计思路:
根据目标和学情,我设计字词环节采用学生先自行解决,以优带差,主要靠学生读,教师进行关键点指导为主。感知课文部分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合作出结论。重点段的学习根据目标主要是赏析朗读,我于是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情感朗读,体会叶子的美。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
一、?猜谜导入
?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先来叩开你们的智慧大门,一起猜猜谜语好吗?(投影谜语)大家反应真快。从谜语中我们看到,丝瓜、葡萄都是藤蔓植物,要上搭架,下搭架才能往上长,而今天周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的另一种藤蔓植物,它不用搭架却能自己往上爬,那是什么呢?(板书爬山_),这个虎字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写,请举起你们的金手指,念出它的笔画。第三划是横勾,那一勾就如老虎锋利的牙齿,一定不能少。爬山虎为什么能自己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6.爬山虎的脚。
?
?学生猜谜语后,思考为什么爬山虎能爬?并读课题。
1、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活力,迅速动起脑子,集中到课堂;
2、一步一步设疑引导,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究欲望,并能顺其自然引出课题。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
?1、生词:在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前,得搬走一些绊脚石,同学们现在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是哪些字词阻碍了你流畅地读课文,并将它们用笔圈出来。好啦,老师也归纳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重点词)。
2、难词:瞧,我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词要和大家探讨。大家齐读一遍。听大家的朗读还不够肯定,谁能给大伙示范示范?读得真好,带大家读一遍吧!很好,接下来再看,这几个生字,(出示田字格)你发现有要提醒大家,书写时特别注意的地方吗?(老师书写“叠”、“逐”、“痕”)示范写。
?
?1、学生开火车读生词,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再齐读。
2、齐读、范读难词,分析书写注意的地方,并跟随老师写重要的字。
1、?读、写、理解相结合学习生字词,使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掌握;
2、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促进学生记忆巩固。
?
三、再读课文,品味爬山虎之美
?
?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刚我们将生字难词都解决了,是不是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了呢?挺直身子,立起书本,我要请五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学生评,老师评,尤其注意“爪”读zhao。)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哪几个方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完以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课文哪一部分是写爬山虎的脚?(第3——5段)板书:
哪一部分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2段)板书:
还剩下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写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个方面:位置、叶子、脚)
3、小结过渡:课文就是从爬山虎的——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4、同学们,你见过爬山虎吗?谁见过?它生长在哪里?没有见过的同学,你猜猜它会长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也见过爬山虎,我家附近的一栋房子的墙上就满是爬山虎,有时看到马路上空的电线上也缠绕了许多爬山虎。那作者又是在哪里找到了爬山虎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学生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5、作者在哪里发现爬山虎?
爬山虎的位置在“学校操场北边墙上”“小院西墙、房顶”。板书:墙上
6、感受“茂盛”:看来作者和我们的感受一样,爬山虎就在我们身边,四处可见!这说明它怎么样?(多),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体现爬山虎的多?(满是,占了一大片。)那么多爬山虎,证明它生长得非常?(茂盛)。谁来读读这一段,读出爬山虎的茂盛!大家一起来朗读感受。
7、?品读感悟叶子的美
爬山虎长得那么茂盛,一定很美吧?我们在课文哪个部分能感受到它的美?(第二段)大家轻声朗读第二段。
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感受到爬山虎叶子的美?先画记下来,再美美地读一读。
①????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这一句,你感受到了叶子的什么很美?(颜色)你原来喜欢叶子的绿,课文中说“绿得那么新鲜”,?这是怎样一种绿呢?(预设学生的答案:就是很绿很绿,绿得要滴下油来;苍翠欲滴;看了让人非常舒服;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让人眼前一亮的绿;叶子很干净;毫无杂质的绿;好像很有生命力的绿。)确实,新鲜的绿是水分饱满,颜色鲜艳,最诱人的,我仿佛看到满墙绿油油的翠绿欲滴,沉浸在满眼绿色的海洋中,当然心旷神怡!(男生齐读,不够温柔,女生来一遍),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觉得非常舒服。
②“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你为什么觉得这句最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事物的美总有它的独特之处,这里叶子有什么特点?一起来看,叶尖一顺儿朝下,一顺儿是什么意思?(按同一个方向)恩,大家现在就一顺儿朝老师坐着,同学们做课前准备也是一顺儿朝左,所以感觉非常的?(整齐)这正是叶子的特点之一。还有什么特点?(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隙是裂缝的意思,大家见过裂缝吗?什么样子?在墙上,很细很细,像一条细线。那么不留一点儿空隙给你什么感觉?(密),这一句中还有地方能看出叶子的密吗?(铺),平时我们生活中会铺什么?(地毯、床单、)这里用铺,是说叶子在墙上像?(地毯、床单)或者说是绿锦缎!谁能体会着叶子的齐、匀、密,优美地朗读这句话呢?多么神奇的叶子,多么不可思议的景象,让我们饱含惊喜与好奇齐读一次。
③“看着看着,忽然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我觉得你拂过两字读得特别温柔,你能告诉我那是怎样的感受吗?(是母亲关爱的抚摸哄你入睡,是好朋友安慰地拍背叫你别哭,是老师轻抚你的头叫你加油,那是一切最最温柔,最最温暖),大家闭上眼听我读一遍,你感受到怎样的景象?(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在向我们摆手,好像在打招呼。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好像在随风舞蹈。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好像跳芭蕾舞的姑娘,那裙子一上一下舞动。我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好像波浪涌向远方。)老师看到这画面,也不禁想起李清照的一句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多美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这么美的镜头真想多感受几遍,小组分别站起来读读,看哪组陶醉得最深。刚我们班也漾起了优美朗读的波纹,好看得很。
刚刚大家读的句子都是写长大的爬山虎叶,课文其实还写了嫩叶。一起读这两句。这里有几个带嫩的词语?(三个),爬山虎的幼叶无论红的绿的,都是嫩的,似乎碰一碰就会破裂,捏一捏就会融化,让人情不自禁地怜爱,而它不几天就长大的生长劲头,就像活蹦乱跳的你们那么可爱。看,爬山虎的幼叶美不美?谁愿意带大家感受这般的嫩,读一读?
8、边感受边总结,我们也清楚了爬山虎美的独特,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填空好吗?
9、欣赏爬山虎的图片,在音乐声中感受更加形象真实的美。看到大家沉醉了,我们再轻柔地将第二段读一遍吧!
?
1、五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汇报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3、说说自己了解的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4、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看见爬山虎的位置;
5、轻声朗读第二段,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6、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7、在老师指导下反复朗读优美的句子,读出感觉。
?1、首先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学习要求自行学习,并解答。
2、从生活中过渡到课文中,为了体现语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也让学生更容易对课文产生亲近感,从而感兴趣,愿钻研。
3、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尊重学生的自由审美空间,教师在一旁是点拨者,引导者,使学生又能积极自主去学习,又能掌握正确的思路方向。
四、拓展阅读,再度唤起阅读期待。
?
同样是写爬山虎,同样是写叶老家的那墙爬山虎,同样是写爬山虎的绿叶,另一位作家却是这样写的:(出示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两个语段)
同学们读过之后,感受到了什么没有?(爬山虎的叶子很绿,绿匆匆,绿得沉郁。爬山虎太绿了,绿得让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爬山虎很有活力。)
这绿绿的爬山虎,这充满活力的爬山虎,太美了!我们再来读一读,男生读第一个语段,女生读第二个语段。同学们,刚才你们读的这两段话就选自我们这本书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学生朗读拓展阅读的段落,感受不同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不同。
用课外延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广学生的阅读范围,从对比中感受写作、观察的奇妙。
五、总结
看吧同样的爬山虎,同样的绿叶,在不同人的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韵味,世界真是充满了趣味与神奇,如艺术家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留心观察,每天都会有惊喜,载满收获,今天回去,就请大家去发现,去观察爬山虎,下节课记得带上你的惊喜来一起继续学习!
?
?
点出此课的情感价值观目的,让学生回味所学,感受观察乐趣,并去付诸实践,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安排得十分丰富,由于十分注意各部分的衔接,课堂上过渡自然,学生很能把握教师意图,而顺利地跟着我的思路发展思考,但是预设的情况之外又出现了许多突发问题,我发现了不得不及时来解决,学生的回答也五花八门,自由发言时相当活跃,于是延长了每一环节的时间,使得一堂课的内容未完成。此次收到最大教训,首先要预设充分,课前考虑一定要周全,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能很好的掌控课堂,组织课堂的,有放有收,重点突出。
课件22张PPT。爬山虎的脚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葡萄jūn yún jīng均 匀 茎 叶
叶 柄 蛟 龙 bǐng jiāo均匀 重叠 触角 休想

痕迹 逐渐 嫩绿空隙学习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读完后思考:
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爬山虎,
你在哪呢?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学习要求: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
你从哪里感受到爬山虎叶子的美?
先画记下来,再美美地读一读。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叶子的特点 爬山虎的叶子由 变成 ,绿得那么 ,叶尖 朝下,铺得那么 ,不留一点儿 。嫩红的嫩绿的新鲜一顺儿均匀空隙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拓展阅读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