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________
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二是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等号两边各原
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必须相等。
客观事实
物质
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种类
数目
2.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_________定律,要在
化学方程式两边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__,使
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
配平。
质量守恒
化学计量数
数目
3.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
程式是(
)。
A.C+O2
B.2CO+O2
C.2H2+O2
D.CH4+2O2
CO2
2CO2
2H2O
CO2+2H2O
B
4.在 X+2O2
CO2+2H2O 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5OH
C.CH3OH
D.CH3COOH
A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及步骤
【知识精讲】
1.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凭空臆造出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
和化学反应,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依据反应的事实写对物
质的化学式。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
和数目一定不变,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通过调整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即前面所说的系数),使化学方程式等号
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书写步骤
(1)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
横线相连。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
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从而体现质量守
恒定律。
(3)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
(4)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5)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
态是否标明且是否恰当。
[典例1]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所在,并写出正确的化
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O2
2FeO。
___________________。
(2)磷在氧气中燃烧:2P2O5
4P+5O2。
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4H2↑+2O2↑
4H2O 。
___________________。
3Fe+2O2 Fe3O4
点燃
4P+5O2 2P2O5
点燃
点燃
2H2+O2 2H2O
点拨: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首先判定是否尊重客观事
实,再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最后看细节:反应物与生成
物的位置是否搞错;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正误;反应条件有无
标明;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或“↓”符号是否正确运
用。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知识精讲】
化学反应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法很多,主要介
绍以下两种:
1.最小公倍数法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适用条件:
所配原子在方程式左右各只出现一次,且以原子数目相差最大
的原子为配平起点,找出其最小公倍数。
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
为 2,左边是 3,则最小公倍数为 6,因此 KClO3 前系数应配 2,
O2 前配 3,得到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最
后再标明反应条件即可。
2.观察法
由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最复杂物质的化学式,去推其他化
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叫做观察法。
例如:Fe+H2O——Fe3O4 +H2 ,Fe3O4 的化学式较复杂,
显然,Fe3O4 中 Fe 来源于单质 Fe,O 来自于 H2O,则 Fe前配3,
H2O 前配 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 由此推出H2
Fe3O4
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
+4H2。
[典例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3O4+CO——Fe+CO2
(2)Al+Fe3O4——Fe+Al2O3
答案:(1)Fe3O4+4CO===3Fe+4CO2
(2)8Al+3Fe3O4===9Fe+4Al2O3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中考此类题目的特点:一般在特定的语境下提供新的信息,
据此,要求同学们会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最后进行
配平,注意是否有条件。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1.(2011 广西桂林)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
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醋酸溶解除去。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镁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
+2H2O,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在平时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醋酸比较少出现,
但其实它与盐酸相似,把氯离子换成醋酸根离子即可写出化学
方程式,学会迁移知识。
CaCO3===(CH3COO)2Ca+CO2↑+H2O
2CH3COOH+
2.(2011 广东广州)Cu可以形成化合价为+2 和+1 的化合
物。其中+1 价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氢氧化铜________,氧化亚铜
________。
(2)高温时,氧化铜可被木炭还原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H)2
Cu2O
C+2CuO 2Cu+CO2↑
高温
(3)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
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如下图所示),
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O2 4CuO
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2011江苏无锡节选)日本的海啸引发的地震使得日本福
岛核电站泄漏。
(1)地震发生后因断电,海水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反应堆温
度过高使水蒸气与钢壳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条件下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这一爆炸过程属于
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爆炸引起核泄漏,造
成铯137散逸到空气中。铯的核电荷数是55,则铯的质子数是
________。
点拨:钢壳的主要成分是铁,生成的氢气后面不要加“↑”,
因为反应物中水蒸气是气体,另外要注意条件是高温。
4H2O+3Fe 4H2+Fe3O4
高温
化学
55(共18张PPT)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1.用__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
式。
2.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
间的____________,即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
化学式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质量关系
质量比
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C+O2
CO2 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12 g 碳加 32 g 氧气等于 44 g 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24 g 碳能与 32 g 氧气反应生成 56 g
二氧化碳
B
解析:化学方程式e中“+”表示“和……反应”的意思。
4.如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D.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5.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蔗糖可产生碳和水,由此可以说明
(
)。
A.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解析:注意蔗糖是反应产生了“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判定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表示意义
【知识精讲】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化学反应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以 2H2+O2
2H2O 为例)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
条件是________。
氢气
氧气
水
点燃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或相对分子质量和之比)。
2H2
+ O2
2H2O
4∶
______ ∶36
(3)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
系数比)。
2H2
+ O2
2H2O
2∶
1
∶2
32
3.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以 2H2+O2
2H2O 为例)
(1)质的方面:氢气和______在______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水。
(2)量的方面:每__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__份质量
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水。
(3)粒子方面:每________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
成________个水分子。
氧气
点燃
4
32
36
2
2
[典例1]小明从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中总结出的
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
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规律技巧】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化学式、原子个数或元素符号。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某些物质化学式来确定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化学式、化学计量数或相对原子质量。依据是:化学方程
式“===”号两边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相等。
原子种类和数目
如:已知反应 3NO2+X===2HNO3+NO,推断 X 的化学式
为________。
(2)求质量:根据化学反应中某些物质的质量求反应物或生
成物质量。
如:将 26 g KClO3 和 MnO2 的混合物共热,反应完全后剩
余物的质量为 16.4 g。则产生的氧气是________g。
H2O
9.6
[典例2]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
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
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
4C3H5N3O9===12CO2↑+10H2O↑+6X↑+O2↑
回答下列问题:
(1)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各原子的个数不变。
N2
质量守恒定律
(2)推断 X 的化学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2011江苏苏州)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 和 O2 生成 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
不变
C.8 g CH4 完全燃烧生成 8 g CO2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CO2 和 H2O,则该物质一
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A
2.(2011陕西)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点拨:从图中可知,乙是汞原子构成的单质,丙是单质氧
气,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D
考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2011广西桂林)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
4NO2↑
+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
(2)X 的化学式为_______,推断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
O2
质量守恒定律
避光
低温
4 .(2011 湖北宜昌)实验室制取 X 的反应原理:MnO2 +
4HCl===MnCl2+X↑+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A.O2 B.H2 C.ClO2 D.Cl2
点拨:本题的关键点要求同学们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反应
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不变。
D
5.(2011 四川广安)日本福岛 3.12 地震后,可用二氧化氯
(ClO2)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
氯,反应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X+
2NaCl,请推断出 X 的化学式为(
)。
A.HClO B.NaOH C.H2O D.HClO3
C
2X+6H2O。下列说法中
6.(2011 江苏徐州)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
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
为 4NH3+3O2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X 的化学式为 N2
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液氨属于混合物
D(共11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2.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
没有增减,__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所以宏观上化学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 CO2,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C(或碳)
4.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
示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
5.加热24.5 g KClO3和8.2 g MnO2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
得到 14.9 g K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为(
)。
A.6.7 g
C.9.6 g
B.39.4 g
D.17.8 g
C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活动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内容]
实验 1:把红磷放在一个密闭的锥形瓶中,用天平称量红
磷燃烧前后锥形瓶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2:把一定质量的铁钉放在装有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
液的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前后烧杯的质量。
[实验现象]
实验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2: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
色。
[实验结论]
实验1:待锥形瓶冷却后,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仍
然平衡,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2: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反
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知识精讲】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只能解释________________,不能解释物理
变化。如 100 g 水降温后变成 100 g 冰,变化前后虽然质量不变,
但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化学变化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
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①“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
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②“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
一定改变。
③“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4)注意事项。
①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不能计入“质量总和”中。
②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因为生
成了气体,质量减少而误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____________守恒而不是密度、
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原子的“三不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保持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质量
种类
数目
质量
[典例]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
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
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
相等
D.100 g 水与 100 g 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 200 g
B
点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的是参加化
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蜡烛、镁带等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参加反应的物质除了蜡
烛、镁带外,还有氧气;高锰酸钾分解有氧气生成。(共17张PPT)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设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____________,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未知量
化学方程式
比例式
2.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A.9∶1∶16
B.9∶1∶8 C.9∶2∶8 D.10∶1∶9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
需能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 R 代表
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 R+6O2===6CO2+6H2O,则葡萄
糖的化学式为(
A.C6H12
)。
B.C6H12O6 C.C6H10O5 D.C5H6O2
B
解析: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m(H2O)∶m(H2)∶m(O2)=9∶1∶8。
通电
B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
C.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D.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
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论依据是化学方程式的量的
意义(质量比、粒子数目比)。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精讲】
1.计算依据
依据的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
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即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
和生成物间的质量都成正比例关系。
2.解题步骤及格式
一般分为以下五步:设、写、找、列、答。
(1)设:设未知量x,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
(2)写:写出正确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且一定要配平;
(3)找: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
积,再在相对分子质量下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x;
(5)答:简明扼要地答题。
3.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1)m=ρV。
(2)单位换算:1 L=1 000 mL,1 mL=1 cm3。
(3)物质的纯度=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4)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
4.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1)各物质的质量比不用化简约分。
(2)不是相关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用标出。
(3)不要把不纯净的物质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
行计算。因为化学方程式都是关于纯净物的计算,要把不纯物
换算成纯净物。
(4)不要把体积直接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化学方程式是关
于质量的计算,要根据公式 m=ρV,把密度和体积换算成质量
后再进行计算。
5.常见的计算类型
(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典例] 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下面是解题过程:
(1)设未知数
(2)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有关物质的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分子质量、已知
量和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考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011辽宁大连)高温加热10 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
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
(CaCO3
CaO+CO2↑)
(1)若 10 g 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高温
2.(2011湖北鄂州)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取10.0 克于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50.0 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
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 56.7 克。
(1)生成 CO2 的质量____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点拨:对于含有杂质的计算题,当已知的每个量都是混合
物的质量时,可用差量法求出要求的纯净物的质量。差量法是
利用“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得到
某气体的质量,该气体的质量就是我们要找到的纯净物。本题
中,生成 CO2 的质量=(10.0 g+50.0 g)-56.7 g=3.3 g。
3.3 g
参加化学反应
种类
数目
质量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
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1 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