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下雨天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下雨天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30 09: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
单元主题:第七单元——变化的天空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颜色排列顺序,用颜色、线条、形状表现形象;学习雨水和简单雨具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了解太阳的自然现象,发挥想象把太阳融入绘画情景;体验下雨的情境,发现下雨的原因,描绘下雨天人或动物的各种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科学意识和科学常识,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材分析:通过本单元《变化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太阳、下雨天等自然现象,想象太阳、下雨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并把它们编成有趣的故事,融入绘画情景。
学情分析:就学生的生活体验而言,他们对太阳、月亮、星星等有一定的认识。本单元旨在突破学生的原有思维定势,开拓对太阳、月亮、星星的想象,使太阳、月亮、星星具有感情和个性。并由此引发对“太阳的故事”的想象。
感受阴雨天天空的变化,通过试听、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晴天、雨天的不同变化,增加他们对雨天的感受度,最终画出下雨天有趣的故事
单元课时安排:下雨天:1课时;我的太阳:2课时。
教学类别:绘画(想象)
16、下雨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现下雨的原因,描绘下雨天人或动物的各种行为。
过程与方法:体验下雨的情境,了解下雨天云和雨的表现方法和人、动物在下雨天的各种行为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几句话讲述作品,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下雨天云和雨的表现方法。
难点:人、动物在下雨天的各种行为表现。
教学准备
教具:雨具、范作。
学具:图画纸、蜡笔或油画棒、黑色水笔。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演示课件(雨中小水潭照片):想一想:这是一幅反映什么情景的照片?
引起下雨天情景的回忆。
2、揭示课题,简介下雨的原因。
1)知道下雨时云彩的变化。
2)辨别比较:晴天的云彩和阴雨天的云彩。
尝试描绘阴天的云彩。
4)交流、简评。
二、想象与体验
1、演示课件:创设雨中情景,启发想象“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人们在干吗?小朋友们在干吗?”你曾经在雨天里发生过怎样有趣的事情?
2、小组讨论,而后利用道具进行情境表演。
如:雨中候车、雨中回家、……
3、欣赏教材中同龄人作品,体验每幅作品的表现内容。
三、赏析与创造
1、教师讲解:下雨天,最重要的就是雨啦,你看过怎样的雨?(生交流)其实下雨天,雨点的表现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一起去看看雨点有哪些变化。
2、看了这些雨点的画法,相信小朋友们也想来动动手画一下吧,下面请小朋友用上长短线或小圆点、小点的画法来试着画画雨。
要求:
1)用短线或长线练习画雨的感觉。
2)用小点、小圆点练习画雨。
3、教师讲解:下面请小朋友看清老师的作业要求,来表现一个雨天的故事。
1)描绘云和雨的变化。
2)描绘下雨天发生的故事。
3)注意色彩搭配和人物、动物气氛的表现。
二、欣赏与评论
1、组织“下雨天的故事”作品交流,用几句话讲述画面内容。
你的作品反映的是下雨天的什么故事?
2、指导互评:根据老师的要求,用1-2句话说一说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1)雨滴表现是否有创意
2)能否画出下雨天的色彩特点
3)能否想象、表现下雨天的故事
3、教师点评、小结。
4、引导发散,适时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