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是从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
2、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领悟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
3、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去。
课文的重点:
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课文的难点:
1、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到作文中。
课前准备:
1、自读有关周总理的文章,了解生平事迹。
2、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你们认真预习了吗?请你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导入读文: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总理的品质呢?又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体现这种品质的?请你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好好地读书,只有读进去了,才能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才能学会这种诀窍。
2、学生自由读文,回答问题。
三、再次读文,重点感悟: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
2、从两方面入手,抓住简朴和劳苦进行语段的赏析。提问:课文中有许多动人的细节,咱们来看看从这个部分你发现了哪些动人的细节呢?
在学生分析时预设问题:怎么这简简单单的话语就打动了你呢?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预设问题:一个国家的总理,请你设想一下,一个总理的办公室可以摆放些什么?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预设问题:审阅是什么意思?它和一般的阅读有什么不同?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预设问题:这一夜的工作劳苦吗?你从哪些词语里感受到了?
四、情感升华,有感情朗读:
!、引读最后两个段落。
2、师:同学们,透过作者的感慨,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我们把它读出来。
五、归纳写法,指导运用:
1、梳理文章写法:我们再来回味整篇文章,作者没用华丽的词藻,没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让总理的高大形象浮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让我们为之感动。我们能否也来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住细节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
4、布置练笔。
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来。
5、学生练笔,指导评析。
课件10张PPT。13 *一夜的工作想一想:
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总理
的品质呢?又通过哪些细节描
写来体现这种品质的?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审查阅读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
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
此而已。
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
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
一个人而增加分量。
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
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
劳苦,多么简朴!”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陈设审阅花生米世界自 己写一写:
请你抓住细节描写体现出一个
人物的特点。
谈有效的课堂读写训练
——《一夜的工作》案例分析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学生如何阅读提供样式;二是为学生如何写作提供样式。我们一般在第一个方面下的功夫甚多,在第二个方面下的功夫较为薄弱。略读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让教材成为样式,真正起到叶老所说的作用呢?基于这样的思考,当我教学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二册的略读课文《一夜的工作》时,便自动跳出情感渲染的常规模式,而以教材编排目标为依托,以最大利用文本的价值,展开了有效的课堂读写训练的教学探究活动。
一.教材解读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本文写作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对比。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却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二.目标解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是从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
2.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领悟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
3.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去。
由于本课的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因为学生在写人的文章对于细节的描写把握不好,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到习作中。
三.教学设计与思考
(一)检查预习,粗知文意。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你们认真预习了吗?请你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思考:明确了课时目标后,我先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性的预习。学生学会以精读课文的学法,在预习时梳理文字、了解文章大意为主,因此我提出了这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许缺乏思维的挑战性,其价值仅仅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对课文内容及结构的理解。】
(二)再次会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总理的品质呢?又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体现这种品质的?
2.点拨:好好地读书,只有读进去了,才能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才能学会这种诀窍。
【 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仍旧体现略读教学整体感知求“略”的特点,给时间让学生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通过方法的点拨,使学生对文本中相当多的细节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最后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三)抓点精思,重点感悟。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
2.从两方面入手,抓住简朴和劳苦进行语段的赏析。
提问: 课文中有许多动人的细节,咱们来看看从这个部分你发现了哪些动人的细节呢?
(1)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预设问题:一个国家的总理,请你设想一下,他的办公室可以摆放些什么?
(2)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预设问题:审阅是什么意思?它和一般的阅读有什么不同?你从哪些具体的描写看出来的?
(3)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预设问题:花生米到底增加了分量吗?彻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思 考: 以文本为例,借助对文本内容的详细研磨来领悟利用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所以,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功用,引领学生逐句推敲课文的语言,研究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过渡,使学生借助教材的细读而掌握了课文写作的相关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体现略读教学的重点感悟求“精”, 进行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针对文章细节描写让学生感悟,教师点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情感升华,指导朗读。
1.提问:透过作者的感慨,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我们把它读出来。
?
【思考:读好这最后两个自然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伟大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把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放在这两段,学生读出味道来了,也就是理解了课文。这个环节,并非教学重点,但却与作品的情感紧密相关,属于不得不了解,又无需过多了解的内容。】
(五)归纳写法,指导运用。
1.梳理文章写法:我们再来回味整篇文章,作者没用华丽的词藻,没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让总理的高大形象浮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让我们为之感动。我们能否也来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住细节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
2.布置练笔: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来。
3.学生练笔,指导评析。
【思 考:任何文本的学习,都不是为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而是要让作者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让作者的创作技法成为学生写作经验的来源。所以,完成上面四个环节后,我特意用大概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以课文细节运用技巧为例,进行现场练笔。???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在参考很多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让我感悟到:一个文本固然可以解读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作为读者的我,也完全有权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意义深入挖掘下去。一旦当我站在讲台上,以一名语文教师的身份解读课文时,我所能考虑的和应该考虑的,就不再是我的理解与需要。我必须努力履行教师这一知识导游的职责,引领着我的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未有知识经验之间,搭建起贯穿的桥梁,建造这桥梁的最好材料,就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