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球仪和地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球仪和地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30 19: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仪和地图
一、单选题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仪、地图是我们了解地球常用的工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 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 一般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
D. 关于地球的形状的假设很多,麦哲伦用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B. 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C. 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 D. 图中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东半球的③
3.小麦在制作小型地球仪时,在离乒乓球黏合线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确定为南、北极点,如下图所示,那么,小麦将乒乓球的黏合线作为( )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回归线 D. 180°经线
4.读图,回答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都一样
5.此图例表示()
A. 山峰 B. 火山 C. 水库 D. 其他居民点
6.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院子里,一条备受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小明把脚跨在这根金属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 )
A. 东、西两半球 B. 南、北两半球 C. 东、西两经度 D. 南、北两纬度
7.小明到英国伦敦格林泥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站在本初子午线地标上,张开双臂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
A. 没有变化 B. 度数减小 C. 度数增大 D. 向东增加,向西减小
8.小红在课堂上用A4纸(地理教材大小)绘制景弘中学的校园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最适合的是( )
A. 1:8 B. 1:800 C. 1:80000 D. 1:8000000
9.北京至广州的直线距离约为5.8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1856千米,比例尺应是( )
A. 1:1856 B. 1:320 C. 1:32000000 D. 1:0.003125
10.汕头市至东莞市的实地距离约为345千米,在某张地图上两城市的图上距离是3.45厘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
A. 1:100000 B. 1:10000000 C. 1:1000000 D. 1:10000
11.对“比例尺①:1:500”和“比例尺②: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比例尺①属于小比例尺 B. 比例尺②可绘制的范围小
C. 比例尺①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D. 比例尺②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12.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亚洲地图 B. 中国地图 C. 福建省地图 D. 秀屿区地图
二、填空题
13.在a、b、c、d 四条经纬线中,相互平行的两条是 , 长度大致相等的两条是 。
14.读地球示意图,完成下面题目。
(1)图中①是地球的________,长度是________千米。
(2)图中②是地球的________,长度是________千米。
(3)图中③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________,长度约为________千米。
(4)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
三、解答题
1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A、B、C、D四点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B________ ,
C ________ ,D________。
(2)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3)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_______,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解答】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说法正确,A错误。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说法正确,B错误。
C.一般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说法错误,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粗略,C正确。
D.关于地球的形状的假设很多,麦哲伦用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分析】1、经纬网定向法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30度纬线和60度纬线是高、中、低纬度的分界线;
3、从纬线的纬度判断纬线的长短,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4、在南北纬23.5度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解答】A、 ② 与③比较,②位于东经,北纬,③位于西经,南纬,所以将两点画到同一图上可知,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东北方向,A错误;
B、 图中① 纬度区域是,北纬的22°~24°,经度区域是东经170°~东经172°。所以位于西半球、低纬度,B错误;
C、①②③④区域中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由于纬度不同纬线长度不同,④的纬度最高,所以纬线长度最短,由此可知,④的面积是最小的,C正确;
D、在南北纬23.5度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四图中①③部分地区有太阳直射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3.【答案】 A
【解析】【分析】地球仪 ,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解答】乒乓球的粘合线在南北极中间,这条线是赤道,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半;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纬线的相关知识。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解答】根据题意,三艘船需要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走的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三艘船中,谁的距离最长,谁的速度最快。从甲乙丙三地所处的纬度来看,越是低纬的地区,线路越长,因此乙地路程最长,速度最快。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5.【答案】 A
【解析】【分析】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解答】黑色的三角图例表示的是山峰。
故答案为:A。
6.【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要弄清楚东西经与东西半球都是以经线划分的,但在划分上是有区别的。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都是赤道。
【解答】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金属线是指0度经线。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A错误;
B.南、北两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度纬线,B错误;
C.东、西两经度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所以意味着他脚踩东西经度,C正确;
D.南、北两纬度的分界线是0度纬线,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 C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向左右延伸;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解: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一般地说,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解答】解: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表示内容越简单.所以绘制范围较小的校园平面图,要应用较大的比例尺,如果比例尺太大,则图幅就太大,就超出A4纸的范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计算即可.
【解答】解:1856千米=1856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
故选:C.
10.【答案】 B
【解析】【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解答】解:345千米=345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的关系不难解答.
【解答】解: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②比例尺改写成数字式比例尺为:1:1000000,比较得知,①比例尺大,其绘制地图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可以绘制学校平面图;②比例尺小,其绘制地图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题干中的四幅图中秀屿山地图的范围最小,其比例尺最大.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b、c;a、d
【解析】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南是南纬,用“ S ”表示,赤道以北是北纬,用“ N ”表示。
【解答】在a、b、c、d四条经纬线中,相互平行的两条是bc,这两条线是纬线;长度相等的两条是 ad,这两条线是经线。
故答案为:b、c;a、d
14.【答案】 (1)极半径;6357千米
(2)赤道半径;6378千米
(3)赤道;4万千米
(4)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1)读图可知,①是地球的极半径,极半径的长度是6357千米。
(2)②是赤道半径,赤道半径的长度是6378千米;
(3)③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长约4万千米;
(4)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1)极半径;6357千米;(2)赤道半径;6378千米;(3)赤道;4万千米;(4)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解答题
15.【答案】 (1)80°N,140°E;40°N,140°W;20°N,140°E;20°S,140°W
(2)A、B、C;D;B、D;A、C
(3)C、D;B;A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人为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位高纬度地区。
【解答】解:读图可知:(1)写出地理坐标分别是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点,20°S,140°W;
(2)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A、B、C,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是D,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位于西半球的是B、D,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160°E←180°←20°W;位于东半球的是A、C,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之间;
(3)A、B、C、D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C、D;位于中纬度的是B;位于高纬度的是A。
故答案为:(1)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点,20°S,140°W;(2)A、B、C;D;B、D;A、C;(3)C、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