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
一、单选题
1.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走向食堂。甲同学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随后叫道:“哇!真烫!”;乙同学正想拿又停住了手,因为他听到了甲同学的喊声;丙同学听了,一声不吭拿出纸巾裹起了饭盒。关于三位同学的举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扔下饭盒”的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B. 乙同学“停住了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 甲同学“扔下饭盒”的行为是保护自己,属于先天性行为
D. 丙同学凭经验知道纸是热的不良导体
2.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失败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老鼠只要一、两次就学会走迷宫了,这些现象说明( )
A. 蚯蚓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 B. 老鼠走迷宫是本能
C.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D. 蚯蚓走迷宫是非条件反射,老鼠走迷宫是条件反射
3.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 看见青梅,分泌唾液
C. 听到青梅,分泌唾液 D. 看见青梅图,分泌唾液
4.对动物的行为起主要调节控制作用的是( )
A. 感觉器官 B. 运动器官 C. 神经系统 D. 内分泌系统
5.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蚂蚁作巢 ③蜘蛛织网 ④望梅止渴 ⑤大山雀偷饮牛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②③④
6.下列各项中,与繁殖行为有关的是( )
A. 黑头鸥雄鸥的长鸣和“昂首阔步” B. 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动静
C. 小河中鲫鱼成群觅食 D. 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在打架
7.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
A. 学习行为 B. 社群行为 C. 取食行为 D. 领域行为
8.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这种行为属于( )
A. 防御行为 B. 觅食行为 C. 攻击行为 D. 学习行为
9.成语词典中有很多成语与动物的行为有关,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 蜻蜓点水 B. 狡兔三窟 C. 井底之蛙 D. 舐犊情深
10.某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许多白色方块在草地上排成一长列,然后在1、2、4、6、8……方块上依次放上糖。当他放完第10块来到12块时,蜜蜂们早已在那里等候,再跑到第14块一看,那里也有蜜蜂在等待。他气愤地说:“鬼知道是我在训练它们还是它们在训练我!”蜜蜂的这一“智慧”行为属于( )
A. 随机性行为 B. 本能 C. 后天学习行为 D. 先天性学习行为
1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
A. 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C.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D.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12.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小猴骑车 B. 母鸡孵卵
C. 海豚顶球 D. 警犬钻火圈
二、填空题
1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到________的,具有________,是一种低级的 ________。
1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8
2号鼠 87 49 58 46 40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3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⑶结论1:小白鼠________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________。
四、解答题
16.有人用鸽子做实验,他将一只饥饿的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并将结果绘制成直方图A和曲线图B(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A图后可知鹰进攻成功的几率和鸽群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
(2)分析B图后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________.
(3)请你分析鸽子社会行为对鸽群生活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A、甲同学“扔下饭盒”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不是后天经验积累的行为,故属于先天性行为,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A错误;
B、乙同学看到甲同学反应,明白了饭盒很烫,就“停住了手”,这是学到经验后的行为,故属于后天学习行为,B正确;
C、甲同学正想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 “扔下饭盒”的行为是保护自己,属于先天性行为 ,C正确。
D、丙同学由经验得知纸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用纸巾裹起了饭盒,D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分析】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解答】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资料中蚯蚓经过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老鼠只要一次就学会走迷宫了,可以知道蚯蚓是无脊椎动物比较低等,而老鼠为哺乳动物为高等动物,所以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故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性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解答】食物入口,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人看见青梅、听见青梅以及看见青梅图,分泌唾液,都是建立在之前吃过青梅,知道青梅是酸的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故它们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4.【答案】 C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共同协调后完成的。其中其主要调节控制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解答】对动物的行为起主要调节控制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故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也有周期性、定向的洄游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大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①蜜蜂采蜜②蚂蚁作巢③蜘蛛织网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④望梅止渴⑤大山雀偷饮牛奶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B
6.【答案】 A
【解析】【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育幼等。
【解答】A、黑头鸥雄鸥长鸣和“昂首阔步”是为了吸引异性,属于繁殖行为,A符合题意。
B、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动静是动物保卫自身生存所进行的防御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小河中鲫鱼成群觅食是动物的摄食行为,C不符合题意。
D、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在打架是同种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的分类.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本题“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是利用蚂蚁喜欢取食甜食的特性,先用甜食如蜂蜜,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蚂蚁嗅到气味,聚集于此.从而使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因此是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等,据此解答。
【解答】A、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A不符合题意;
B、觅食行为是指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战斗,这种行为属于争斗行为,C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
【解答】A、蜻蜓点水是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的动物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狡兔三窟”之说,说的就是兔的灵敏和机智属于动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井底之蛙说明了蛙的生活环境,不是动物的行为,C符合题意;
D、舐犊情深老牛爱小牛,比喻人之爱子,属于动物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 A、蜜蜂的这种行为并不属于随机性行为,蜜蜂不是随机操作的,A不符合题意。
B、若是本能,就是它原本就具有的反应行为,但是蜜蜂的这种行为不是天生的,B不符合题意。
C、从蜜蜂的行为获取的途径来看,蜜蜂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在这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D、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后天性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
【解答】 “飞蛾扑火”是由飞蛾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飞蛾为了躲避敌害而绕火光飞行的现象;属于先天性行为;
“鹦鹉学舌”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属于后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1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之间的区别解题;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后天性行为是后天学习所获得的;
【解答】解:A.小猴骑车是后天学习所获得,属于后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母鸡孵卵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符合题意;
C.海豚顶球是后天学习所获得,属于后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D.警犬钻火圈是后天学习所获得,属于后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遗传控制;固定的行为方式;反射活动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具有固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故答案为:遗传控制;固定的行为方式;反射活动
14.【答案】 (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去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答案为:(3)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四、解答题
16.【答案】 (1)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
(2)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
(3)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有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营社会生活的动物并不是简单的群居在一起,而是满足一定的条件.
【解答】解:(1)由A图可知,鹰进攻的成功率和鸽群数量的有一定的关系:鸽群越少,鹰进攻的成功率越高,反之,鸽群越多,鹰进攻的成功率越少.(2)由B图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3)说明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故答案为:(1)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2)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3)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