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同步作业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同步作业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23: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
知识点 1 溶解现象
1.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知识点 2 溶液的组成
3.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B.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C.溶质在溶液中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的
D.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有一种
4.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中溶质为液体的是 (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碘酒
5.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
溶液 医用酒精 高锰酸钾溶液 浓盐酸 铁和硫酸恰好完 全反应后的溶液
溶质
溶剂
知识点 3 溶液的应用
6.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B.固体物质之间不能进行反应
C.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D.溶剂能作反应的催化剂
7.化学让我们欣赏到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钙 B.硫酸铜
C.植物油 D.氯化钠
8.有一瓶密封保存的合格的生理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瓶口部分浓度小 
B.放置一段时间,瓶底会有固体出现 
C.瓶中各部分浓度相同
D.瓶中氯化钠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
9.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棕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
(3)通过以上实验,归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10.[2021·江西] 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 (  )
A.高锰酸钾 B.植物油
C.酒精 D.大理石
11.[2020·上海] 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知识点 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     ,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是     ,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是     。
(2)该实验说明物质溶解时会伴随着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热量,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热量。
知识点 2 乳化现象
2.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去,是由于洗涤剂具有    作用。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4.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 g分别加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 所示的图像,请回答: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明显吸热现象的是    (填名称),其证据是  。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的推移而 (填“升高”
或“降低”),其原因是  。
5.如图所示,向装有固体的锥形瓶中注入水,气球变大,则锥形瓶中的固体可能是     ,也可能是     ,两者原理    (填“相同”或“不同”)。
6.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探究] 将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液体的温度
实验1 50 mL NH4Cl 15 ℃
实验2 50 mL CaCl2 28 ℃
实验3 x NaCl 21 ℃
实验4 50 mL 无 22 ℃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    (填字母)。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7.[2021·重庆B] 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8.[2020·连云港节选]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洗去,这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作用。
1.B 
2.B [解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水是常用的溶剂,碘溶于汽油时,溶剂就是汽油。
3.A [解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如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有的物质如氯化钠溶于水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也有其他物质如蔗糖溶于水时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一种溶液中溶质可能有几种。
4.B
5.
溶质 C2H5OH KMnO4 HCl FeSO4
溶剂 H2O H2O H2O H2O
6.C 
7.B [解析] 碳酸钙、植物油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8.C [解析] 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均一、稳定地存在于水分子中,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开。
9.(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3)溶质种类(或性质)和溶剂种类(或性质)
10.A [解析]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植物油不溶于水;酒精溶液是无色的;大理石不溶于水。
11.C [解析] 控制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甲和丙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1.(1)NaCl NaOH NH4NO3 
(2)热量 吸收 放出
2.乳化 
3.A [解析]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油污易溶于汽油的性质。
4.(1)硝酸铵 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2)降低 溶液热量散失
[解析] (1)据图判断,硝酸铵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即在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明显吸热现象的一种物质是硝酸铵。(2)对氢氧化钠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是因为氢氧化钠溶解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开始散失热量,导致温度下降。
5.氢氧化钠 氧化钙 不同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气球变大,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
6.(1)50 (2)氯化钙溶于水的过程中放热
(3)氯化铵 (4)AB
7.B [解析] 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会明显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
8.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