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图标中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D.
2.2021年1月27日茂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下列做法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不相符的是
A.倡导低碳出行 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3.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C.燃料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
D.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5.燃烧的蜡烛用嘴可以将其吹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2020年9月22日,我国对全球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碳循环必不可少,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7.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一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烛火用扇子一扇即灭,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C.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9.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转化,下列发生化学变化且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是
A.太阳能发电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煤炭燃烧 D.水利发电
10.2020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使用共享单车,绿色出行 B.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加大汽车尾气监测力度,减少空气污染 D.露天焚烧秸秆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同种元素在同种物质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
②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③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④加热能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⑥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显负价
A.①③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要着急打开门窗
B.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草原着火了,可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3.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燃烧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14.推理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故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一定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硫 B.红磷 C.氢气 D.煤
二、填空题
16.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______。
(2)煤中主要含有硫,可形成二氧化硫;石油中含有氮,可形成二氧化氮,二者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性物质,可形成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燃烧的情况,所以会生成___________等。
(4)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排放到空气中形成_______。
17.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甲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中,使紫色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的原因(用符号表达式表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图丙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完成下列填空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
(2)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中须含有____元素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化学式) 。
(5)配料中的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写出氯化钠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
(6)没有自来水的农村地区,村民多饮用井水。请你为村民们解决下列问题:
①用____操作,可除去井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②用____进行试验,可证明处理后的井水是硬水。
③生活中将井水____,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
三、推断题
19.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A反应.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 G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B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___________等。
20.常温下,A、C、F是气体,D是固体,B、E是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CuO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及相关实验操作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选项)
(3)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①或②)通入。
22.小云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都有关,她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_______(填序号,下同)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2)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小明认为实验④不可能出现燃烧现象,认为水能灭火,所以白磷不可能在热水里燃烧起来。你认为小明的理由对吗?_______(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3.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请计算:
(1)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若69g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则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24.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物质。汽油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我们可以把它近似看作是,汽油密度约为0.7kg/L。
(1)C8 H1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请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辆百公里油耗为10L的汽车,每百公里排放CO2____千克?假设燃料燃烧充分。
(3)根据上述信息,你有什么想说的,用一两句话表达你的看法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D 6.C 7.C 8.D 9.C 10.D 11.A 12.B 13.D 14.B 15.C
16.(1) 酸雨 大气污染
(2)酸雨
(3)一氧化碳
(4)浮尘
17.(1)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2) 化合反应
(3)AD
18.(1)N2
(2)物理
(3)氧
(4)CH4
(5)Cl-
(6) 过滤 肥皂水 煮沸
19.H2O CaCO3 CH4+2O2CO2+2H2O CO2+Ca(OH)2=CaCO3↓+H2O 燃烧时产生的污染小
20.O2 2CuO+C2Cu+CO2↑
21.(1) 试管 集气瓶
(2)
C或E
(3)②
22.(1) ③ ④
(2) ② ④
(3) 不对 实验④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只要通入氧气,就符合燃烧的条件,白磷在热水里就会燃烧起来
23.(1)132g (2)2:9
24.(1)2C8 H10+21O2 16CO2+10H2 O(2)23.2千克(3)绿色出行,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始等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