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17: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名著阅读。下面是《朝花夕拾》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也有写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④;还有写对封建所谓的“孝道”的批判的⑤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1)将相应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
2.《朝花夕拾》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10篇___(题材)。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却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选段四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
(2)请依次写出四个选段所涉及的四本书分是《___》《___》《___》《___》。
(3)请在上表选段的书目中任选一本,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的。“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3.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答题。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节选自《父亲的病》
(1)语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如果你去医院,会找陈莲河这样的医生看病吗?
请结合《父亲的病》一文说说理由。
(2)语段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的病对作者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填空。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他”指的是________,他命运坎坷,最终落水而死,鲁迅先生对他寄予了深深的____________之情。在这本书中,作者还通过对青少年时期求学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____________等老师的崇敬和怀念。
5.名著阅读。
本学期,七年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会”活动。小南同学做了一份阅读卡,用《朝花夕拾》中三篇散文,展示鲁迅求学之路,请补充完整。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人物称呼 ①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对作者的 影响 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暗中使坏迫 使作者离开家乡。令作者厌恶, 从此远离此人。 不怀民族偏见,给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 ②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南京求学——赴日学医——___③___——回国教书
6.《朝花夕拾》在回忆往事时,鲁迅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请从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藤野先生》
7.某同学读完《朝花夕拾》,用“旧事重提,韵味醇厚”概括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请仿照示例,试举《朝花夕拾》中作者提及的两件“旧事”,并分别谈谈其带给你的情感体验。
示例:鲁迅年少时为父亲请医治病,但父亲还是被庸医耽误而死去。我对鲁迅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庸医误人的行径感到愤慨。
8.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查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严九郎交往的种种往事,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
B.《琐记》记叙鲁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他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C.《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D.《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___
9.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①__________(体裁)集,共十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原题目为《②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①《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_____)
②《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_____)
10.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的“________”事件和“___________”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了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__的想法。
11.简答题
《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的是什么书?从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2.名著阅读。
(1)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A.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和习俗的不合理。
B.对自私自利、表里不一的人的讽刺和批判。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朝花夕拾》不仅记录了鲁迅先生对往事的回忆,也记录着他思想变化的轨迹。请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原因。
13.名著阅读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1)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其中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下面句子写的是谁?请任选一个写出人名并对该人物的形象予以评价。
①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②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14.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朝花夕拾》
上述文段中的“他”是谁?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这是小稠整理的一份好友名单,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名著 人物 好友名单 问题
《朝花夕拾》 鲁迅 阿长、寿镜吾、藤野先生、阿祥、范爱农、陈莲河 其中哪一个人物不应该出现在鲁迅的好友名单中?请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1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如阿长的姓氏,阿长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等故事。本文通过这些故事,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17.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分析片段中人物形象特点。
片段1: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 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出自《______》,__________(人物)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2: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出自《______》,__________(人物)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3: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出自《______》,__________(人物)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狗·猫·鼠》 《藤野先生》 《五猖会》 《范爱农》 《二十四孝图》
2.
(1) 《旧事重提》 回忆性散文
(2) 《阿长与<山海经>》 《天演论》 《鉴略》 《二十四孝图》
(3)示例: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如《五猖会》中,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作者反对、批判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因为深受其害,所以对自己的孩子采用的是“顺其自然”、尊重喜好的教育。
3.
(1)《朝花夕拾》 不会。因为陈莲河是医巫不分、故弄玄虚、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的庸医。他曾经给父亲开出“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和“败鼓皮丸”等荒唐药引或药方。
(2)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自责。 他决心救治像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选择了学医之路,立下了学医救国之志。(意对即可)
4.范爱农 同情(怀念) 藤野先生(答“寿镜吾”也可)
5.①衍太太;②充满工作热情,为人正直、倔强,理想信念和爱国精神感染着作者;③弃医从文。
6.示例一: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示例二: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生活朴素,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他真诚地帮助、关心鲁迅,仔细地检查并修改鲁迅抄的讲义,与当时日本学生对待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7.示例:①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遇到了严谨正直、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学年试验完毕,没有落第。我为鲁迅遇到良师感到庆幸。
②鲁迅对《二十四孝图》中记载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愚孝的故事感到反感。我为敢于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鲁迅点赞。
③《五猖会》里,儿时的我要去看五猖会,父亲要正准备出门看戏的“我”背书,一盆冷水把“我”浇得毫无兴致。我感受到了鲁迅面对父亲毫不顾忌自己心里的无奈和厌烦。
8.
(1)A
(2) 五猖会 父亲要求我背诵《鉴略》才能去看五猖会。
9.
(1) 回忆性散文 旧事重提
(2) × √
10.匿名信 看电影(幻灯片) 弃医从文
11.《鉴略》;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
12.
(1)D
(2)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是因为他想通过学医救治像他父亲那样的病人,从而救治更多的人;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从文,是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13.
(1)一二两空随便选,三四空注意与一二两空对应。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
(2)示例:衍太太,阴险虚伪--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子,在大人面前装好人;唆使鲁迅去偷母亲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修改讲义;严谨钻研学术---关心解剖实习和女人裹脚;没有偏见--关心中国学生的学习。
14.范爱农。他被封建旧势力所迫害而死。
15.我认为陈莲河不该出现在好友名单上。“陈莲河”是《朝花夕拾》中典型的庸医形象,他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没有让鲁迅父亲得到应有的医治,从而害死了鲁迅的父亲,故不该出现在好友名单上。
16.刻画了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沉痛的悼念和怀念之情。
17.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人物:阿长 性格特点:淳朴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 出自《五猖会》 人物:父亲 性格特点:专治严肃,对孩子管教严格。 出自《琐记》 人物:衍太太 性格特点:伪善恶毒,表里不一,假充好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