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23: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1.雷电能自然固氮并最终形成氮肥,下列属于含氮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Ca(NO3)2
C.NH4NO3 D.NaNO3
2.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HCl、Ba(NO3)2、KCl、Na2CO3
B.H2SO4、NaOH、Ba(OH)2、CuSO4
C.BaCl2、Na2SO4、K2CO3、NaNO3
D.HCl、H2SO4、BaCl2、K2CO3
4.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氯化钡的水溶液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NaOH溶液
B.H2O
C.AgNO3溶液
D.Na2CO3溶液
5.某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
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Ba(NO3)2溶液中
C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AgNO3溶液中
D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Ba(OH)2溶液中
7.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1)试管C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2)试管C中减少的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E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质是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G中溶液变红 (5)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填粒子符号)
(6)向试管H中滴加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S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8.盐化工是我市的一项重点产业,绿色应用是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
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  。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    溶液。
(3)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9.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巩固练习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可以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
B.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制碱法”生产
D.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2.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是②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操作是⑤
B.②④⑤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按①③②的步骤进行实验,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步骤③产生误差
D.按①③②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若②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3.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
A.甲:水,乙:氢氧化钠 B.甲:氯化钠,乙:稀硫酸
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 D.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4.(双选)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 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入水、过滤
C Cu(Fe) 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
D HNO3(H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Cl-、HC B.Ca2+、C、Cl-
C.K+、OH-、Na+ D.Cu2+、S、Na+
6.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7.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溶液、H2SO4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白色 沉淀 白色 沉淀 无色 气体
A.HCl溶液、BaCl2溶液、H2SO4溶液、Na2CO3溶液
B.H2SO4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C.HCl溶液、H2SO4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D.H2SO4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9.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 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       ,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①只有NaOH ②有Na2CO3和NaOH ③    
【实验设计】步骤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含有    ;
步骤2: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由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   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    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各写一种)
1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1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计算:
(1)CO(NH2)2中共含有      (写数字)种元素;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
强化训练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B.
C. D.
2.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 硝酸、熟石灰、纯碱 B. 纯碱、火碱、硫酸
C. 烧碱、盐酸、食盐 D. 盐酸、纯碱、碳酸钠
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鉴别和两种化肥 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适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鉴别和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 B. C. D.
4.如图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 B.
C. D.
7.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若只有 ______ 产生 则猜想一正确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二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
【归纳总结】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__新的干扰物质。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
8.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生成的质量为______。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
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1.雷电能自然固氮并最终形成氮肥,下列属于含氮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Ca(NO3)2
C.NH4NO3 D.NaNO3
答案:A
2.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HCl、Ba(NO3)2、KCl、Na2CO3
B.H2SO4、NaOH、Ba(OH)2、CuSO4
C.BaCl2、Na2SO4、K2CO3、NaNO3
D.HCl、H2SO4、BaCl2、K2CO3
答案:C
4.已知,常温下氯化钠、氯化钡的水溶液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NaOH溶液
B.H2O
C.AgNO3溶液
D.Na2CO3溶液
答案:D
5.某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答案:D
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
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Ba(NO3)2溶液中
C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AgNO3溶液中
D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Ba(OH)2溶液中
答案:C
7.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1)试管C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2)试管C中减少的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E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质是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G中溶液变红 (5)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填粒子符号)
(6)向试管H中滴加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S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气泡 (2)C (3)H2SO4+BaCl2BaSO4↓+2HCl (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5)H+
(6)BaCl2
8.盐化工是我市的一项重点产业,绿色应用是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
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  。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    溶液。
(3)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MgCl2和Na2SO4 
(2)Na2CO3
(3)OH-、C 
(4)NaOH+HClNaCl+H2O
9.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蓝 CuSO4+2NaOHCu(OH)2↓+Na2SO4[或Cu(NO3)2+2NaOHCu(OH)2↓+2NaNO3]
(2)CuSO4 (3)Ba(OH)2
巩固练习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可以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
B.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制碱法”生产
D.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答案:B
2.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是②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操作是⑤
B.②④⑤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按①③②的步骤进行实验,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步骤③产生误差
D.按①③②的步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若②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3.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
A.甲:水,乙:氢氧化钠 B.甲:氯化钠,乙:稀硫酸
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 D.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答案:D
4.(双选)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 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入水、过滤
C Cu(Fe) 加入过量CuSO4溶液、过滤
D HNO3(H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答案:CD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Cl-、HC B.Ca2+、C、Cl-
C.K+、OH-、Na+ D.Cu2+、S、Na+
答案:C
6.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利用反应②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答案:C
7.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溶液、H2SO4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 现象 白色 沉淀 白色 沉淀 无色 气体
A.HCl溶液、BaCl2溶液、H2SO4溶液、Na2CO3溶液
B.H2SO4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C.HCl溶液、H2SO4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D.H2SO4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
答案:C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
答案:(1)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 漏斗 (4)可以用作氮肥
9.小煜通过学习知道: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 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       ,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①只有NaOH ②有Na2CO3和NaOH ③    
【实验设计】步骤1: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一定含有    ;
步骤2: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由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进行实验】CaCO3(或碳酸钙)
【作出猜想】只有Na2CO3
【实验设计】Na2CO3 溶液先由无色变红色,然后由红色变无色
【拓展提高】Ca(OH)2+NaHCO3CaCO3↓+NaOH+H2O
10.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肥效的角度看,共有   种有效元素。
(2)该复合肥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CO(NH2)2],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3)一袋该化肥至少含P2O5    kg。
(4)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各写一种)
答案:(1)3 (2)1∶1∶2∶4 (3)2.5 (4)易潮解 受热易分解
1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aCl2、CuSO4、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CaCl2、BaCl2、KCl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CuSO4 (2)Na2CO3+BaCl2BaCO3↓+2NaCl (3)Na2CO3、KOH KCl 取少量无色溶液A加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中一定含有KCl,否则不含KCl
1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计算:
(1)CO(NH2)2中共含有      (写数字)种元素;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
答案:(1)4 (2)60 (3)6.4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B.
C. D.
【答案】
2.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 硝酸、熟石灰、纯碱 B. 纯碱、火碱、硫酸
C. 烧碱、盐酸、食盐 D. 盐酸、纯碱、碳酸钠
【答案】
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鉴别和两种化肥 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适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鉴别和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 B. C. D.
【答案】
4.如图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答案】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
7.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若只有 ______ 产生 则猜想一正确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二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猜想三正确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
【归纳总结】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____新的干扰物质。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____。
【答案】气泡产生;;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新的氯化钠,就不能确定,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原来的氯化钠与硝酸银产生的,还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引入;污染
8.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生成的质量为______。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
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