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物质的总质量 C.原子数目 D.物质状态
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
C.微粒观: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6.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有2个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数目改变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7.煤气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可提醒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是
A.C4H12S2 B.C2H6O2S C.C2H6S D.C2H6
8.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M可能是碳酸钠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图所示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改变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Al3+、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同种元素的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过氧化氢可用于制氧气,所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11.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12.举重运动员举重前用白色的“镁粉”搓手,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则X的化学式是
A.H2O2 B.H2O C.CO D.Mg(OH)2
13.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凡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就是硬水
B.氢气和氧气反应可生成水,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利用明矾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软化
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14.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如图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B.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5.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体积比。向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通入氢气充分反应,常温下,测得通入氢气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气体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氢气 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实验室通常用如图装置来电解水,当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0mL时,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mL,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2021年9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水汽”时,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馏”是利用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沸点”属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通过环控生保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取少量该饮用水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适量的银离子可对饮用水起到杀菌作用,银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再生组件”的主要反应为电解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和一种燃料,该技术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丙烷(C3H4)是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用如图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实验中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可能原因是______。
(3)此实验为什么不能用木炭粉来代替红磷?
20.某同学对一瓶酒精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实验,在查阅资料后,得到下列信息:通常状况下,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⑤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2)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过程___________。
(3)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4)实验中不小心把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_。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_____。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5)下面是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生产、销售酒精的厂家应在该物品的标签上标记___________。
A. B. C.D.
三、推断题
21.小张同学对紫黑色粉末A进行实验,已知无色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是地壳里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友情提醒: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
(1)A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2)写出固体C和白色固体F制取无色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写出固体C和无色溶液G制取无色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无色气体B与H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2.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E、F是固体,物质F为紫红色金属,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F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
(3)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若C与E反应是常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则E在C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若要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__(填“A”或“B”),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填“A”或“B”)。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若在装置中充满水,则O2应由______进入(填“a”或“b”)。
(4)实验室用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可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
2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
(2)图A实验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蜡烛减少的质量_______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B中的净水器的入水口是_______(填“a”或“b”)。
(4)图C中实验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___(填数字)处。
(5)图D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五、计算题
25.计算下列各题:
(1)一个硫酸(H2SO4)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2)相同质量的镁、铝、铜三种物质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镁24铝27铜64)
(3)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
26.将一氧化碳通入盛有氧化铁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计算反应生成铁的质量。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D 6.D 7.C 8.D 9.A 10.C 11.C 12.B 13.D 14.D 15.C
16.20
17.(1)分子间隔不同
(2)物理
(3) 泡沫多,浮渣少 Ag+
(4) 分解反应
(5)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18.(1) 吸附 煮沸
(2)N2
(3)C3H8+5O23CO2+4H2O
19.(1)4P+5O22P2O5
(2)红磷不足量或装置漏气或没有等装置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减小不明显
20.(1) ①②③ ④
(2) 物理 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变大,变成气体
(3)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4) 湿抹布盖灭 C
(5)C
21.(1)
(2)
(3)
(4)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2.(1) H2O2 Cu
(2)供给呼吸(或助燃剂)
(3) 2H2O2H2↑+O2↑ 分解反应
(4)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P+5O22P2O5 化合反应
23.(1) A 2H2O22H2O+O2↑
(2)B
(3) a b
(4)AD
24.(1)B
(2)小于
(3)b
(4)8
(5)
25.(1)7
(2)镁
(3)1:8
26.解:设生成的铁的质量是x,固体减少的质量是12g-9.6g=2.4g
x=5.6g
答: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为5.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