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试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试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0 21: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此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
一位老师在上历史与社会课时,出示了两段材料:①1642年,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②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据此判断该老师授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B.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
C.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D.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①宣扬人人平等②宣布民族独立 ③追求民主自由④反对殖民统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857年,美国人约翰逊·沃克从纽约出发到英国伦敦,他乘坐的交通工具应为
A.飞机 B.汽车 C.汽船 D.火车
伟龄读欧洲史时,看到一段叙述如下:“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相信自己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开始关注现世人生,強調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最可能是描述下列哪一时期的特色?
A.希腊化时代 B.中古初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
C.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部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文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是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的
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现象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A.人们可以乘汽车外出B.各家各户安装了电灯 C.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 D.各家各户安装了电脑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种理念充分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基督教文化的发展 D.封建世俗文化的兴起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听译,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者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一会允许,国王不能征税;会议议员选举不收国王干涉……。法案确定英国政治体制的原则是
A.议会主权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D.民主共和
战争中诞生的美国,又不断通过战争“受益”,又一次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对文艺复兴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
A.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B.是一场文化复古运动
C.但丁是运动的先驱 D.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右图漫画说明英国确立了新的政体,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我虽是英国国王,但已经
不管理国家大事了。
C.《汉谟拉比法典》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②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战争以南方胜利告终 ④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进入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日新月异。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知识时代 D.信息时代
我虽是英国国王,但已经
不管理国家大事了。
布克哈特在《______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这样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 在________,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据你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法国
2011年4月29日英国女王出席威廉王子的盛大婚礼,受到世人普遍关注。根据《权利法案》,下列对英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的象征 B.在英国人民心中仍有较高的威望
C.仍享有统治国家的绝对权力 D.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废除农奴制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1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l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源地是意大利 ②实质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③兴起于16世纪 ④主张以人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是开始的标志 B克伦威尔领导了这场革命
C.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图4中的人物在1858年6月美国国会的一次演讲中主张,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应尽快
A.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摆脱恐怖组织的威胁
C.解决美国的奴隶制问题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在交通工具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交通工具中属于美国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是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A.理性主义 B.启蒙运动 C.人文主义 D.民主共和
2011年4月,英国皇室为威廉王子举行盛大婚礼,引起全球关注。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国家的政治体制是
A.议会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中央集权制 D.总统共和制
今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这场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
因第二次科技革命而成为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A.煤 B.电 C.石油 D.原子能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意大利诗人在他的代表作里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这部作品应该是
A.《哈姆雷特》 B.《天体运行论》
C.《最后的晚餐》 D.《神曲》
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着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一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l776年7月4日
A.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B.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萨拉托加战役扭转战局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近年来,中东、北非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积极介入,除政治和宗教因素外,主要是那里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主要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项发明
A.内燃机 B.发电机 C.汽车 D.飞机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出现了许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 B.《哈姆雷特》——达·芬奇
C.《蒙娜丽莎》——伏尔泰 D.《神曲》——但丁
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共和制
C.打击封建势力 D.防范个人独裁
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这样评价当时农民的变化:“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种变化是因为
A.彼得大帝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C.十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
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 D.无线电报的问世
以“人”的眼光进行艺术创作,冲破了神权桎梏的是
A.达 芬奇 B.贝多芬 C.梵高 D.毕加索
某“超级女声”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要答的题目是: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把右图(图3)思想家的三权分立主张转化为政治实践的是什么 她求助于现场的fans,请你帮她
A.《独立宣言》 B.1787年的美国宪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宅地法》
某班在排练历史情景剧时,有一句台词: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该情景剧反映的是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内战
上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画面内容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A.教会对人们实行精神控制B.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并发展
C.神学在西欧得到广泛宣传D刻画人物为主,体现人的个性
如果要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情况,应查阅的文献是
A.1787年宪法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
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A.推翻了沙皇统治 B.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了“五年计划” D.废除了农奴制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几百年来,名画《蒙娜丽莎》深深地打动着人们,人们从中看到达·芬奇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懈追求。当时这种追求反映了
A.封建文化的兴起 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基督教文化的复兴
小海同学将某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及贡献概括为:“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百世流芳”。据此可知,该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开辟了海外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摆脱了殖民统治
15一l6世纪时欧洲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世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同时西欧国家也开始殖民扩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开展
“平民-----将军------总统---平民”是一位伟人的人生旅程。他八年军旅,八年总统,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罗斯福
《大国崛起》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弃旧图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
B.“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闭关锁国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D.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下列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签订 ②三国同盟形成 ③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④华盛顿会议召开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玉米、马铃薯等美洲特产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主要条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进行 C.西欧城市的兴起 D.人文主义的推动
“对人性的认识和对人权的主张,席卷了整个18世纪的欧洲”,这场思想运动最终演变成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这些革命行动包括下面的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十月革命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文明开化
C.学习西方 D.政治平等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双方都没有正义感
B.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C.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D.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
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法国在1789年发生了一场大革命,这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彻底摧毁法国封建制度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的改革
B.明治天皇发布了“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
C.经济上的措施包括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D.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
A.日本 B.塞尔维亚 C.俄国 D.德国
西方殖民者为了掠夺财富而开辟新航路。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转移到地中海
C.促进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D.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1989年7月14日,法国在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中,用飞机洒下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这一“礼物”应该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共产党宣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①恐怖活动会威胁世界和平 ②刺杀行动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③恐怖主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④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拯救民族危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有学者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背景时写道: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掌握大量天文地理知识……。据此可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
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有利于各自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C.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具有的世界意义是
A.欧洲大西洋沿岸繁荣起来 B.发现了新大陆
C.西班牙、葡萄牙迅速积累财富 D.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A.拿破仑的赫赫战功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在九年级(1)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发生在十九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在他们排好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
①美国南北战争 ②俄国废除农奴制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中国洋务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 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这个“地理大发现”对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大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封建地主阶级衰落 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出的贡献有①颁布《法典》 ②领导法国赢得独立 ③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世界出现了新一渡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浪潮,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一时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日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凡尔赛体系确立
下列各项与地理大发现有内在联系的是
①文艺复兴 ②三角贸易 ③殖民掠夺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亿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一个“暴发户”。这里的“他”是指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罗伯斯庇尔
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消除障碍
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某战场出现以下场景
将军:“接线员!接线员!马上把指挥所的电话接到司令部!”
通讯员:“是!将军,外面的线路已被敌人炸断,我马上检查线路!”
请根据所学知识猜测,此情景可能会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萨拉托加战役中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哥伦布说:“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
A.追求财富 B.发现新大陆 C.拯救灵魂 D.享天堂之乐
他挽救了法国大革命的危局,是法国的骄傲;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称赞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的一生成于战争,也败于战争。“他”是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华盛顿
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右图是某大洲的示意图。最早踏上这块大陆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右图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拥有世界市场
C.原料产地遍布全球 D.工业革命推动
小红在预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B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等
C重大事件:哥伦布完成环球航行
D积极影响: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等
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十八世纪末以来,工业革命之间向外传布,影响遍及全世界。当时最早是以图(十五)何处为中心向外传播?
A.甲B.乙C.丙D.丁
相信大地为球形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最完美地证明大地是球形的航海船队是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15~18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这里的“社会巨变”主要是指
A.人文主义取代专制主义 B.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9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应用推广 B.铁路运输能力提高
C.火力发电的需求增加 D.煤炭出口贸易扩大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里的“趋势”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B.封建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C.无产阶级革命取代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①宣扬人人平等 ②宣布民族独立 ③追求民主自由 ④反对殖民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进入“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法国 C.英国 D.俄国
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图5),其决定因素是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以下是某同学所作“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闻发布会”的文稿,其中有四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过来。
哥伦布是英国航海家,他一心一意想寻找到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他得到葡萄牙王室的资助,率领三艘帆船,共87名船员,一直向西航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横渡了太平洋,到达了亚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从此,新旧大陆之间的隔绝状态被打开了。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阅读下列材料: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还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的政活制度。
请回答:
(1)揭开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2)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旧政治制度”和“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第二条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三部文件
(2)材料一法律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标志着这个国家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二的文件是在何时颁布的(写出年月日) 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三的文件是由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一机构通过的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写出它们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请回答:(1)掀起法国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把这次革命推向高潮的领导人是谁?
(2)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并指出拿破仑《法典》颁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欧洲许多国家欢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入侵的军队,因为这些力量帮助他们打击封建主义和创造现代国家的制度……另一方面,拿破仑的入侵也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下午,伦敦 天气格外阴冷。白金汉宫外广场上,人头攒动。一位衣着华丽的犯人被推上了断头台,掀开了英国历史重要的一页。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这一天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一位衣着华丽的犯人”指的是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什么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2)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请你说出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什么文献?
(3)材料三这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学习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闹出笑话。下面是马氏两兄弟“马虎”和“马大哈”就明治维新的对话,其中有五处错误,请你改正。
马虎:“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1853年,英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威胁日本于次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本大门因此被迫打开。日本真是太霉了!太霉了!”
马大哈:“虽说日本倒霉,但日本不甘沉沦,鉴于当时的形势,日本进行了改革。这场改革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禁止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向中国学习,发展教育。日本因此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亚洲强国。”
马虎:“弟弟,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必须进行改革!”
马大哈:“对,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必须进行改革。哥哥,你太有才了!”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 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各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针对19世纪中期的美国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材料二 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指什么?这“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
(2)亚历山大说这话后,俄国发生了什么改革?从材料看出,这场改革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3)美俄两国发生的事件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扣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200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
(1)根据材料一,这场变革的名称是什么?
(2)举出这场变革在交通运输方面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便利的事例(发明)。
(3)根据材料二,这场变革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变革后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变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