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4.2地貌的观察
课标解读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
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地貌观察点,并确定地貌观察顺序。
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能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3—4种地貌。
3.学会描述地貌观察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选择观察点
视野广阔
一、地貌的观察顺序
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观察点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如: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山脉中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
2.观察步骤
第一步: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图甲为山地;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图乙为谷地,其特征为“V”形,两侧陡,深且窄;
第三步: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图丙为冲积扇,其地貌特征为呈扇形,沉积物由谷口向外由粗变细。
1.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按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部分。
平原
高原
丘陵
盆地
山地
知识扩展
五类地形
地形种类 海拔高度 主要特征
盆地
海拔较高(500米以上)
四周高,中间低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海拔较高(500米以上)
海拔较低(200-500米)
海拔低(200米以下)
没一定标准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E
A
B
C
D
2.地形部位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例如山岭、河谷等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知识扩展
2: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例如山岭、河谷等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2090
2110
2110
2130
2150
2154.9
陡崖
几条等高线相交重合的地方。
本页设计@爱弄PPT的老范
近于垂直的山坡。
等高线基础知识
山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等高线基础知识
山 峰
盆 地
山峰中 外 ;盆地外 中 。
高
低
高
低
闭合
要领1: 等高线 。
等高线基础知识
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值为山谷
要领2:
800
700
600
500
400
800
700
600
500
400
800
700
600
500
400
800
700
600
500
400
等高线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4.一般不重叠,重叠处为陡崖
5.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集
【巩固练习】
1.有关下图虚线或字母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D
3.辅助地貌观察手段
地貌观察的手段包括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
读下图,完成1~2题。
1.在观察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答案 :B
1
读下图,完成1~2题。
2.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答案 :B
1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貌观察的内容
高度
坡向
坡度
1.高度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1500米
500米
绝对高度
绝对高度
甲地绝对高度:1500米
乙地绝对高度:500米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1000米
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指高(或低)出海面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两地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地貌观察的内容
思考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1)885.4m-879.0m=6.4m
丙
(2)图中最高点即乙,海拔885.4m,最低点为丙处所在谷底,根据等高距为10m,判断其海拔范围是790~800m,因此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为85.4~95.4m之间
2.坡度
坡度大小表示:
坡度角、
坡度大小一般用 或者 来表示。
坡度角
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约60°
约30°
山顶
等高线稀疏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坡度识别
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农业
大于15度的坡地进行种植,一遇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缓坡的地方可以修建梯田。
较陡的地方重视果树或其他适宜的树种。
我国坡地种植引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
(保持水土以及增加耕地面积)
坡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交通
坡度的大小影响道路的修建,受机车牵引限制,
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公路一般要求修建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缩短路线,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和陡坡。
(1)阳坡和阴坡
丘陵、山地中面向太阳的一坡获得日照时间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的一坡称为阴坡。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坡向
思考:山坡两侧的植被出现差异的原因?
阳坡:光照时间长,蒸发强,水分条件差,主要为草地;
阴坡:光照时间短,蒸发弱,水分条件好,生长森林。
(2)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是指迎着风的来向一坡,
另一坡为背风坡。
山脉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而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
背风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少,成为雨影区,形成焚风效应。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坡向
地貌观察的内容
判断下列山脉坡向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4.地貌观察的其他要素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
地面起伏状况
地貌的形状
面积
空间分布
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破碎程度;
活动思考:观看黄土高原视频,描述黄土高原的区域地貌特征。
地势起伏较大;
内部相对平坦的黄土塬面与沟壑相间分布;
千沟万壑,地形较为破碎
活动:观察家乡的地貌
Activity: observe the landform of hometown
收集老河口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
图等)以及遥感影像、考察
报告、论文等资料,了解家乡
的地貌。
课堂总结
地貌的观察
地貌观察的顺序
原因
地貌观察的内容
位置
原则
顺序
高度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视野开阔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大地貌→次级地貌→小地貌
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坡度
坡向
其他
辅助观察手段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表现形式、影响
类型、影响
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
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1、2题
答案 :D
1、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 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1
2、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 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 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③ 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A. 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 :A
2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 000),该地西部距大西洋较近。读图,回答5~7题。
3.现拟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a、b、c、d四条备选线路中,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3
答案 :B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 000),该地西部距大西洋较近。读图,回答5~7题。
6.与乙村相比,甲村( )
A.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阳坡,光照充足
C.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D.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4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 000),该地西部距大西洋较近。读图,回答5~7题。
7.乙村和图中最高点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40米
B.280米
C.370米
D.420米
5
答案 :B
中国水准零点
1954年在青岛观象山建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是国内唯一的水准零点。全国所有高程都是以水准零点为基准测量计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