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月(zhēng) 掺和(chān)
B. 玩耍(shuǎ) 分外(fēn)
C. 间断(jiàn) 榛子(qín)
二、读拼音,写词语。
除夕临近了,老北京的年味越来越浓。xiǎo fàn( )忙着bǎi tān( );孩子们闹着买zá bànr( ),rán fànɡ( )鞭炮;妇女们忙着擦洗门窗,包jiǎo zi( )。yì zhǎ yǎn ( )就到了初一。
三、用横线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 灯火通霄( )
捷然不同( ) 万不得己( )
悬灯结采( ) 各行各色( )
四、根据“热闹”的不同意思造句。
1. (景象)繁盛活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清顺序
1. 梳理全文的主要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 课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
A.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B. 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六、节前准备
1. 腊八粥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________粥,________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通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 团圆吉祥 B. 五谷丰登
2. 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______________,醋也有了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填空。
(2)这句话既写了腊八蒜的_______,又写了腊八蒜的_______,表现了腊八蒜的美味独特。
3. 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句话把过小年形象地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过小年很________,也预示着过春节更加________。
七、新年热闹
1. 除夕:除夕这天的热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年菜 ; (2)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
2. 初一:初一大家都干些什么?连一连。
男人们 逛庙会
女人们 拜年
小贩们 接待客人
孩子们 摆摊儿
3. 元宵节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一个“_______”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2)元宵节吸引人的民俗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灯____________的特点。
八、延伸阅读
岁时的寄托(节选)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的,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农历的大年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在这一天,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钱币,吃到的人预示着在这一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叶酒等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灯谜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宋代时已经称汤圆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1. 短文第1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 短文中依次具体介绍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节日,其中介绍得最详细的是_________,简略介绍的是___________。
3. 根据短文内容,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们过春节时的不同习俗写出来。
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想一想,短文中描写的元宵节与老舍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百字练笔
请你仿照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端午节真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北京的春节 答案
一、A
二、小贩 摆摊 杂拌儿 燃放 饺子 一眨眼
三、万像更新( 象 ) 灯火通霄( 宵 )
捷然不同( 截 ) 万不得己( 已 )
悬灯结采( 彩 ) 各行各色( 形 )
四、根据“热闹”的不同意思造句。
1.示例:快过年了,街上好热闹啊!
2. 示例:明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叫我邀请同学到家里来热闹一下。
五、1.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正月十九
2. A
六、1. (1)不是 而是
(2)比喻 食材丰富
(3)B.
2. (1)色如翡翠 辣味 色味双美
(2)色 味
3. 热闹 隆重
七、1. (2) 穿新衣
(3)贴好对联、年画 (4)家家灯火通宵(5)鞭炮声不绝
(6)吃团圆饭(7)祭祖 (8) 守岁
2. 初一:初一大家都干些什么?连一连。
男人们 逛庙会
女人们 拜年
小贩们 接待客人
孩子们 摆摊儿
3. (1)又 (2)观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3)排比 种类多
八、1. 表示列举的省略
2. 春节 元宵节 元宵节
3. 吃饺子 吃年糕 喝屠苏酒、柏叶酒等
4. 短文中描写的元宵节主要介绍的是吃汤圆的习俗,而老舍笔下的元宵节主要介绍的是挂灯、赏灯的喜庆而热闹的场面。
九、示例:端午节真热闹。一大早,奶奶就在门口插上艾草和菖蒲,说是能够辟邪去暑气。接着,一家人忙着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再往里面放一半糯米,接着往里面放几颗红枣,用糯米盖上,之后把粽叶裹起来,再用线缠好,粽子就包好了。香味扑鼻的粽子煮好了,外面锣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原来正在举行激烈的龙舟赛呢。